作品介绍及故事梗概
本文是对清代戏曲《梅花缘》进行编译评论。编译部份即成为一本独立的戏曲作品,在保持原文的风貌上有所创造。乾隆年间盘县才子任璇创作的《梅花缘》又称《梅花缘传奇》。出版于“传奇”已经没落的嘉庆七年(1802)。享有贵州第一本出版发行戏曲的声誉,同时也是黔地两部古典戏曲之一。《梅》剧是一个典型的才子佳人故事。描写一段生生死死又曲折离奇缠绵悱恻的爱情。穷书生王廷睿到官宦方淡然家任教,三年后墙上题诗,素梅游园时酬和他的诗歌,神灵引导他们梦中相会。后来双方定婚,方府要求王博取功名再来完婚。王赶考途中不幸被盗贼劫持,解脱后和家乡音信不通,误了考期。期间家乡发生战乱,盗贼攻打城池斩杀贪官污吏,平民百姓纷纷避乱,方淡然受惊后病故。有人传言王廷睿被盗贼劫持后生死不明,于是封夫人逼迫女儿改嫁。素梅忠贞于自己的爱情,最后在巨大悲愤和痛苦中自尽,酿成了一桩“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残酷迫害下的人间惨剧。王廷睿高中状元后镇压盗贼有功,回乡祭祀。素梅魂魄得到神灵相助后重生人间,最后演绎了一段“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凄美故事。《梅花缘》是贵州第一本留存至今的清代戏曲。其文词雅致,条理清晰,被誉为贵州戏曲的开山之作。作者经过多年努力,对其进行深刻研究,并逐一进行具有独立风格的编译。附原文,编译部分可跟原文进行对照。《梅花缘》是一本端庄、严肃、纯洁的文人作品,文本始终尊崇和推动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的“情教观”,在以情抗理的同时又回到儒家思想的传统伦理道德上来。通篇戏曲既沿袭《西厢记》、《牡丹亭》的进步思想,同时又对这些思想进行了折中的肯定。在吸取前人传奇创作的众多元素后变得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
主角介绍
男主角王廷睿是一个热衷功名的热血青年,他的可贵之处和女主角素梅同样在于对爱情的坚持。当他被盗贼劫持离开后对素梅的思念真切而诚挚,唱的是“销魂是一声鸦,把愁肠扯杀。他念念思咱,他念念思咱”。当他知道素梅为了爱情抗拒嫁给封标而自缢后悲痛欲绝,唱的是“痛杀你,翠娟娟,一朵初开;痛杀你,惨凄凄,百般禁害;痛杀你,急煎煎,走上瑶台;痛杀你,怜我粗才”、 “觉小姐虽死犹生,恨我生不如死”等等。最可贵的是他考上状元后一直坚守着对素梅的爱。回到家乡祭祀时唱的是“你人天撒手权相待,从此吾生亦有涯”,将失去爱情的悲痛表现得更加凄恻哀苦。王廷睿总体上是一个完美的痴情才子,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是端庄、真诚而又对生活充满了渴望和梦想的儒家君子形象。
女主角方素梅的形象集中体现在以“情”抗理的激烈上,出生官宦家庭的她被禁锢在闺房里如笼中的金丝鸟。王廷睿在方府教书三年不知她的存在,她知道王的存在但是三年未识其面。后来只能在梦中得见。残酷的封建礼教禁锢的是少男少女们到了青春年龄的自然天性。素梅最开始的反叛源于天性的青春烦恼,和杜丽娘思春游园相似,幸运的是素梅遇到了真实生活中的郎君而杜丽娘只能入梦。虽然素梅顺理成章地和廷睿订婚是方淡然主张的婚姻,暗则是她先与廷睿在梦中系下了姻缘之份。作者任璇借助的是荒诞的神佛关系三生三世把两人的爱情卷入宿命式的漩涡,任璇明确说出过这些都是荒诞的,不过是借鬼神之笔演人间故事。“人世说鬼近荒唐,旧事惊心枉断肠”即是交待的创作理念。
编译前言
很少接触戏曲,编译前没读过《梅花缘》。原文文字古朴,用典较多,影响了传播和阅读。所以编译目的是传播古文化,效果是让现代的人们易懂。但是由于才疏学浅,学识有限,编译本很不理想。仅希望译后能让人们大致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建议尽量多看原文。译本很多地方不能完全准确表述,遗憾很多。
原文和译本区别逐一说明:
一、前面有整本戏曲之总评。每出戏编译后均有针对原文的短评。
二、评论仅为编译者的读后感,不代表任何第三方观点。
三、编译本不改变原文故事情节。
四、原文用典较多,编译尽量消除这些阅读障碍。
五、每出戏原文在前编译在后,紧跟释评。原文生、净、旦、末、丑等按真实姓名处理。
六、曲牌仅保留原曲牌名,编译不再受平仄和字数限制,许多词曲在在原来表达的基础上进行了抒情式拓展。编译后词句不能按原曲谱演唱。
七、编译之诗、词、曲90%以上都根据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了二次创作。
十、错漏、错误、失误、文不达意的地方敬请读者原谅,批评指正。
何微风
二?一七年三月八日
总评:一部闪耀着人民性思想光辉和反抗封建礼教
争取婚姻自由的传统戏曲《梅花缘》
传统戏曲经历了原始歌舞的孕育阶段,宋代形成较为成熟的“南戏”,之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长期历史沉淀中出现过数不胜数的经典故事,塑造过数不胜数的经典人物 。乾隆年间盘县才子任璇创作的《梅花缘》又称《梅花缘传奇》。自明以后,“传奇”指的的是明清两代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曾有“不奇不传”之说法,寓意着具有奇异和新颖性的特色。“传奇”经历了两个重要发展时期,前期在明末,后期为清初,其生存时间近250年。其时可谓名家辈出,名作如林,繁盛一时。流传至今的基本上都是昆曲剧本。
《梅》剧问世至今两百余年,出版于“传奇”已经没落的嘉庆七年(1802)。享有贵州第一本出版发行戏曲的声誉,同时也是黔地两部古典戏曲之一。在地方戏剧发展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位置。作为贵州第一本发行之传统戏曲来说研究和讨论一直都很溥弱,仅有少数学者进行过研究和评论,其中存有许多精辟见解。这些评论以黄永堂《任璇和他的〈梅花缘〉传奇》、王颖泰《梅花缘新评---与黄永堂同志商榷》和李建国《〈梅花缘〉传奇中情与理的矛盾》作为代表。评论中既有肯定也有批评,既有分岐也有争论。
上世纪盘县志记载后人评论:“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内心活动刻画细腻。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也都绘声绘色。词曲优美而富文采,使人荡气回肠。”
迄今为止,对《梅》开展之研究和讨论与它的历史地位完全不相匹配。作为盘县古典文学重要作品之一,地方各级各部门历来均非常重视,但苦于缺乏南戏研究氛围和基础环境,对其评论尚处于未开发阶段。
一、《梅花缘》创作之社会背景---乾隆盛世
《梅花缘》创作时任璇说自己“年近四旬”,史载任氏约出生于乾隆十年(1745)。推断则在乾隆五十年(1785)之前完成创作。那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都高度繁荣的时期,同样是一个社会矛盾迅速累积和极度奢靡极度享乐之时代。圆明园在乾隆初迅猛扩建,每年元宵前后都举办无比奢侈的烟花和大量戏曲表演。英国使节形容当时烟花:“编排成火山普遍的爆发,绽射出光芒和闪烁,在园内使用的甩炮、弹射器、鞭炮、火箭和照明灯等,大约一个小时之后,还积有大量不散的烟云”。
那是一个极度狂欢的时代和狂欢之圆明园。乾隆盛世GDP占全球三分之一,国库充盈,四海臣服,威加海内。但光鲜外表却掩盖不了内在的腐朽。外国使臣在《我看乾隆盛世》中描述:“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许多学者均指出那是个虚假繁华的时代,甚至是一个饥饿的时代。
任氏生活期间,《梅》剧创作完成之前,乾隆三十九年(1774)山东寿张县王伦率数千人起义攻入县城,军中有女将乌三娘善使双刀。《梅》剧中也有占山为王的女头领“赛月”善使双刀。乾隆四十六年(1781)甘肃发生华林山起义。三年后发生石峰堡起义,官府均出动大量兵力前去镇压。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元年(1735-1736),古州(今贵州榕江)苗民包利等率领农民发动起义,参加民众多达四十余万。
《梅》剧中有一群占山为王攻打城池的盗贼即有苗民和山东起义农民的缩影。任氏创作《梅》剧时表面看是一派繁荣盛世,但暗潮涌动下的社会矛盾正在迅速累积,底层民众生活之悲惨和社会风尚的日益没落正在加剧。身处边陲之地的他看到了许多世风日下的生活画面,因此剧中出现了许多描绘各阶层民众社会本质生活的场景。
二、《梅花缘》创作之时代背景---戏曲史上花雅之争
乾隆年间正是戏曲“花雅之争”的时期。史学家吴长元指出雅即雅正,花即是杂乱。
“花雅之争”本质是“戏曲之母”昆曲和各地崛起的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等最基本的传统审美观念和雅俗精神之间的竞争。
康熙到乾隆期间地方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以关目排场和独特风格赢得观众喜爱,从而和唱腔优美端庄秀丽的昆曲抢占舞台,之前昆曲一直占据压倒一切的优势。上层社会和士大夫对各地戏曲保持着排斥态度,大多认为地方戏是野调俗曲,难登大雅之堂,称之为“乱弹”。
花部诸腔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民间艺人精心培育下以新鲜和旺盛的生命力冲击昆曲地位。乾隆中叶针对“花雅之争”曾禁止京腔、秦腔等演出。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花部占据上风,最后出现昆曲的衰落现象。
乾隆至嘉庆期间官方针对部份“花”部戏曲实行过多次禁演,对有伤风化和不符合政治倾向之剧本进行查禁,并实行文字狱。乾隆五十年对山西梆子严加禁止,嘉庆年间又两次实施同样的禁演。禁演内容也包括雅部一些曲目,比如《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均因涉及时事或淫词艳句受到过不同程度的禁演。
史料记载乾隆一朝大约禁了300出戏,禁戏的严厉程度为清代之冠。1780年乾隆在上谕说:“因思演戏曲本内,亦未必无违碍之处,如明季国初之事,有关涉本朝字句,自当一体饬查”。
1993年出版的《宜黄诸腔源流探》描述:乾隆下发“禁戏令”要求各省督抚 “再查昆腔之外,有石牌腔、秦腔、弋阳腔、楚腔等英,江、广、闽、浙、四川、云贵等省皆所盛行,请敕各督抚查办”。
《梅》剧创作于“花雅相争”之期,同时是“传奇”趋于式微的时代。《梅》剧属于传统昆曲剧本,在理论上正是朝廷大力扶持的对象,属于雅的范围。但它的出版一直到嘉庆七年(1802)才得以实现,前后担搁了近二十年。
三、案头文学《梅花缘》----一个典型的才子佳人故事
传统戏曲有“本色派”和“文采派”之分,很多戏曲家把剧本当作特殊文章来创作。本色派偏重曲词演唱、宾白的大众化和舞台表演。文采派偏重剧本阅读和文学价值,二者后来变成了“案头文学”和“场上之曲”的对立,在展现文采大肆盛行的浪潮下部分传奇成了不适于搬到舞台的剧作,这些剧本最终成为文学作品流传下来。
《梅》剧词曲清丽典雅,古朴纯正,用典较多,即使放到清代也无法听懂许多古朴端正的词曲。因此客观来说它是“案头文学”,是流传于文人之间互相欣赏的作品。它的传播和影响因此变得非常有限,长期流传在狭小的圈子里。
《梅》剧是一个典型的才子佳人故事。描写一段生生死死又曲折离奇缠绵悱恻的爱情。穷书生王廷睿到官宦方淡然家任教,三年后墙上题诗,素梅游园时酬和他的诗歌,神灵引导他们梦中相会。后来双方定婚,方府要求王博取功名再来完婚。王赶考途中不幸被盗贼劫持,解脱后和家乡音信不通,误了考期。期间家乡发生战乱,盗贼攻打城池斩杀贪官污吏,平民百姓纷纷避乱,方淡然受惊后病故。有人传言王廷睿被盗贼劫持后生死不明,于是封夫人逼迫女儿改嫁。素梅忠贞于自己的爱情,最后在巨大悲愤和痛苦中自尽,酿成了一桩“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残酷迫害下的人间惨剧。王廷睿高中状元后镇压盗贼有功,回乡祭祀。素梅魂魄得到神灵相助后重生人间,最后演绎了一段“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凄美故事。
《梅》剧运用浪漫主义笔法借梅妃江采萍的故事经历三生三世后再续前缘,并继承神魔小说传统手法,借神灵仙佛的安排对生死不渝的爱情进行正面歌颂,继《西厢记》、《牡丹亭》、《琵琶记》、《荆钗记》、《玉簪记》、《倩女离魂》等戏曲及小说《平山冷燕》、《好逑传》、《玉娇梨》、《春柳莺》、《金云翘传》等等众多爱情故事之后对封建礼教进行强烈的反抗,宣扬人间真情赞扬男女自由选择婚姻,大力反抗程朱理学压抑下的传统道德,主张冯梦龙提倡的“情教”观,是一本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积极社会内涵和文辞华丽的文学作品。
四、《梅花缘》对照比较---曹雪芹和鲁迅对才子佳人故事的批评
《红楼梦》开篇指责:“至若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
鲁迅批评:“这类作品皆显扬女子,颂其异能,如或乖违,终多如意。此类作品似乎是很有悖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旧习惯是有些反对的意思的……才子佳人小说的虽经乖逆、终成夫妻的大团圆正是中国文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的团圆心理的表现,是中国人不愿意说人生现实底缺陷的互相骗骗的文学。这些才子佳人小说的文章也没有一部好的。”
但是曹雪芹对《牡丹亭》、《西厢记》等戏曲的肯定也有目共睹,大观园中少男少女们热爱《西厢记》、《牡丹亭》的情节多处涉及。鲁迅在批评中实则也肯定“对于旧习惯是有些反对的意思的”。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好逑传》文辞较佳,人物之性格亦稍异”,《平山冷燕》、《玉娇梨》“倘作者无不羁之才,固不能冲决而高翥矣”----对才子佳人小说中文辞华采和存在的优点给予了赞扬。由此可看出曹、鲁虽然批评此类故事,并未全盘否定这些文学作品中依然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价值。他们指责的主要是故事情节雷同和脱离现实等缺点。
才子佳人故事包括小说也包括戏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通病就是许多故事情节相互模仿相互雷同,人物塑造僵化千人同面。其中故事结构被总结为“一见衷情定终身,落魄才子考状元,奉旨成婚大团圆”。对比《梅花缘》,完全步入了才子佳人故事传统的“三件套”,存在较多同类作品中共同存在的缺点。但是才子佳人作品是历史时期客观存在的产物,沿袭了数百年,虽然存在一些共同通病但也有许多优点被历代学者予以肯定。解放后经过曹、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否定后冷落了很长时间的才子佳人故事研究和讨论重新掀起过高潮。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任何作品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对存在的缺点进行客观批评的同时更应对其存在的优点给予客观的肯定。
《梅花缘》是一本端庄、严肃、纯洁的文人作品,文本始终尊崇和推动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的“情教观”,在以情抗理的同时又回到儒家思想的传统伦理道德上来。通篇戏曲既沿袭《西厢记》、《牡丹亭》的进步思想,同时又对这些思想进行了折中的肯定。在吸取前人传奇创作的众多元素后变得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
从《梅》剧整篇戏曲来看,许多人物形象虽然出场短暂但较为鲜活,许多场景均接触到社会本质生活,通篇汇合了神魔、佛道、还魂转世以及战乱、科举等诸多场景,刻画了盗贼、妓女、和尚、地方豪绅、士子、童仆、神仙等等众多人物。正如戏剧家王颖泰说的:“场面庞杂, 包含天上 、地下 、人间 。人间的场面又有文场 、武场 。文场如书房 、花园 、亭台,雅至和韵、俗至嫖妓。武场如双凤山、围宛城、赛月神射黄钺等 。如此广博、多彩的社会生活 ,全凭严禁之结构”。
《梅》剧创作正是“传奇”进入末期之时,任璇吸取了前人众多模式进行融合、揉杂,甚至可看作是对“传奇”这种文体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总结,这使它既类同于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又在很多方面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特征。
五、《梅花缘》与《牡丹亭》、《西厢记》等传统才子佳人故事的文化传承关系
《梅花缘》整体情节是王廷睿和方素梅题诗生情,因情而得到神灵之助梦中相会,然后订婚。王廷睿赶考途中出了意外,素梅被母亲逼迫改嫁后自缢。留下自画像给王廷睿,王高中状元后素梅还魂重生,然后团圆。
《牡丹亭》整体情节是杜丽娘在礼教压抑下春情萌生,游园梦到书生柳梦梅,因梦生情后郁郁而亡。留下自画像。柳赶考途中住进杜家得到画像。杜丽娘鬼魂和他相爱并自献其身,后来丽娘重生,柳梦梅高中状元,然后团圆。
对比后可看出《梅》剧模仿了《牡丹亭》梦中相会和死后重生以及大团圆的情节,塑造了一个类似杜丽娘的方素梅。任璇曾在《后序》中坦言:“愿学玉茗文人,笑烟花于南部”。对《牡》的钟爱不仅体现在重要情节模仿上,一些细节的模仿也出现在部分戏中,多处对《牡》的清丽词句进行引用。比如“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生花里小随衙”、“便酸酸楚楚随人怨”、“ 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青怕泥新绣袜,惜花疼杀小金铃”、“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便赏遍十二栏干”、 “再不叫咱,把领头香心字烧……”等等【注:玉茗文人,即《牡丹亭》作者汤显祖】。
剧情的安排正如黄永堂教授说的:“《画梅》等于《牡丹亭》的《写真》,《玩真》一出直和《牡丹亭.玩真》相类……其余《梅梦》、《回阳》莫不蹈《牡丹亭.幽媾》、《回生》窠臼”。
正因整体故事情节上和《牡丹亭》有许多类似之处,撰写序言的任珏崖和任璇的朋友张岱庵在批语中把《梅花缘》和《牡丹亭》相提。任珏崖说的意思是自《牡》后又得《梅》。这些描述实际上表露出两层重要意思,一是《梅》的故事类似于《牡》,二是《梅》剧也是一本文词清丽、故事离奇、缠绵悱恻的优秀剧本。实际是对任璇才情的赞美和肯定。
《梅》在一些情节上类似《牡》,但在另一些情节上却类似于《西厢记》。比如第八出《探梅》,廷睿悄悄去偷看素梅烧香拜月的时候和《西厢记》张生偷看莺莺烧香拜月也很类似。张岱庵对《探梅》写道:“规抚《西厢》,却将《惊艳》、《闹斋》前后三篇合为一折”。
《梅》剧中方素梅还有《荆钗记》钱玉莲的影子,钱和王十朋的爱情故事中钱被后母逼迫改嫁,投河自尽,后来遇救。《梅》中方素梅同样遇到逼迫改嫁然后自缢,但自缢没有得救,而是还魂再生。
任氏创作《梅》的时候传奇经过数百年繁荣后已进入末期,这正好给他提供了综合各种剧本创作的经验。因此《梅》不但具有这些传统戏曲中的情节模仿,同时也存在神魔系列的传承,更兼有冯梦龙《情史》提倡的“情教”影子。最后一出《梦破》直接将《情史》序言“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惟情不灭故。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子有情于父,臣有情于君。推之种种相,俱作如是观……”唱了出来。他的目的就是继承冯氏的“情教观”,提倡男女婚姻自主选择和以至情真情反抗封建礼教,建立一套以“情”为核心并同时保持儒家忠贞节烈思想的传统道德观,提倡人间的“情”包括天地万物,在冯氏基础上拓展为如果情端正社会秩序就敦厚纯洁,如果情邪恶世间万物就变得邪恶的高度。他对“情教观”的理解是“情和平,是日月星辰,情惨戚,是雨雪风霜……情邪正,为风雅,为爻象,为典谟,为礼数,为诛赏”。
从还魂角度来说,《牡丹亭》故事来源于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情节基本类似,但是《牡丹亭》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艺术成就。戏曲中还存在许多还魂故事,小说中更是数不胜数。比如提前《梅花缘》百余年面世的经典鬼狐故事集《聊斋志异》。《醒世怛言.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周胜仙拒绝婚嫁后郁郁身亡,离奇曲折的死后复活被意中人范二郎误认为是鬼而打死,但她的鬼魂依然帮助范二郎解脱罪名。
《聊斋志异》中聂小倩改编为经典电影《倩女幽魂》后好评不断。同样是演绎《倩女幽魂》的张国荣还演了一部《胭脂扣》:80年代香港的大街上来了一个寻找爱人的鬼魂如花,当她找到50年前和自己一起殉情未死的十二少又转身离去时,那一瞬的经典至今仍留在很多人记忆之中。90年代美国电影《人鬼情未了》讲述的同样是人鬼恋。可见故事情节的雷同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并不是独创,戏曲中许多经典故事均有来源,互相借鉴模仿的事例不胜枚举。
《梅花缘》虽然主体情节仿照了杜丽娘还魂的故事,但其中存着非常多的不同之处。对社会现实和本质生活的描写《梅》剧更是可圈可点,无论是语言描述、词曲的优美、人物塑造以及透露出来的生活底蕴都有很多值得去研究和探讨的意义。
六、《梅花缘》人民性描写---底层奴仆
在前有《西厢》后有《牡丹》以及众多优秀才子佳人故事的戏曲史上,更有清初的巅峰之作《长生殿》和《桃花扇》。戏曲经过数百年漫长的历史发展早已淘洗出众多经典中的经典。《梅》作为案头文学和才子佳人故事来说其传播途径自然而然地受到极大影响,随着历史变迁《梅》剧甚至成为孤本流落民间,许多人对其闻所未闻。《梅》描绘场景复杂多变人物庞杂又有条不紊,融汇的戏曲元素甚至超过了众多经典戏曲,其中对社会本质生活的描写也在众多戏曲中别具一格,非常具有代表性。
《梅》最具特色的亮点之一即在于短短的出场便能刻画出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更为可贵的是覆盖面非常广泛,涉及到许多社会阶层。整篇戏曲里有多处针对奴仆的描写,刻画均很传神。
《延师》描写方府派去聘请王廷睿任教的家丁在短短的插科打诨中即勾勒出一个少年奴仆的悲凉生活,虽然于戏谑中用笔,看似漫不经心,却体现了作者对底层民众生活的深切同情。家丁唱“从小生居富贵乡。伴当伴当,青衣白帽大束装,精光精光。人人说我好儿郎,肮脏肮脏。东街请客到西厢,奔忙奔忙”----短短几句画出了一个奔忙且一腹怨气的奴仆。接下来家丁对着王家老仆说:“这老儿是个聋子,大叫他一声。老头儿”----滑稽之余少年天性被率真地表露出来,顽皮活泼的形象跃然纸上。老仆反应过来大叫:“?!何处小厮,来此高声大叫”时,家丁立即变得有点畏惧起来:“是、是、是方府家丁。来请你家浪风,求你冷禁”----在这结结巴巴的后面不但带着突然而来的严肃也带着俏皮。
《诗谳》中王廷睿回到书房看到墙上题诗后面多了一首,于是带着威胁追问书童。书童告诉他那是方家小姐写的。最后书童对自己的处境嘲弄道:“世事须要谨慎,为人莫作伴当。不是从头直说,几乎与书童一场”----少年对“世事须谨慎”的理解,真实地道出了奴仆不过是主人附属的社会现实,如不谨慎便有遭到体罚的危险。
《馆叹》中王廷睿在钱宝家教书,钱宝因为有钱很是看不起他。考期临近时他准备进京,钱家书童对他的态度却是极度嘲讽,书童说“先生去不得了”,王廷睿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去了九个半,只少先生半个,不去也罢”----这里的奴仆一如势利的主人对穷书生带着不可名状的蔑视。
《梅圆》中夫人将丫鬟翠羽“赏”给了书童春烟做老婆,虽然仅仅一个“赏”字,甚至是作者不经意间带出来的,却再一次将封建时代奴仆命运不由人做主的社会现实描绘了出来,仔细阅读之后同样耐人寻味。
七、《梅花缘》的人民性描写----强盗和贪官污吏
《梅花缘》对替天行道的盗贼陈克家、戚眉生、赛月和贪官污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描写。占山为王的强盗总有着《水浒》的影子。
《水浒》的英雄好汉基本上都是走投无路占山为王,最后在宋江的率领下接受朝廷招安,走上了忠君报国之路,同时也走上了被荼毒和戕害的道路。《梅》中盗贼陈克家是长沙人,因不满官府贪污赈灾款项后杀死贪官,然后带着妹妹一路奔逃,途经双凤山后落草为寇。陈克家落草之前叙述的经过是:“官贪吏?,扰累何堪。是孤家一时性起,纠合流民,将他杀了”。
陈克家的落草为寇和逼上梁山何其相似?山上早有一个大王叫戚眉生,和陈克家打斗之后大败,于是邀请陈上山当了寨主。这也和《水浒》中某些情节何其相似?打斗中双凤山女将赛月回身将官军主将黄铖射中,胜了一阵,这又和《水浒》或其它侠义评话、小说等某些情节何其相似?最后陈克家投降朝廷时摆下筵席斩杀不愿投降的二大王戚眉生,这同样也和《水浒》中林冲杀王伦有相似之处。投降后的赛月被王廷睿提议后由其兄长陈克家做主嫁给素梅的弟弟清润,这又和扈三娘嫁给王英一节何其相似?因此可以看出《梅花缘》同样受到过《水浒》和其它侠客类文学的影响而产生了这样的几出戏。
陈克家落草为寇时仿佛宋江,他唱出“世间出处不由人,权向绿林寄此身”,即早有投降朝廷之心。换句时髦的话说他是一个革命不彻底的人,他认为治世之下的贪酷枉法都是各级官吏不按明君的法令认真办事才导致百姓受苦,因此他说:“君恩已极,官贪吏?”。任璇对他的评价是 “偏将架海撑天手,逼作打家劫舍人”,肯定他是一条好汉,也肯定他所作所为,对他抱着同情之心进行描述。这些都透出了《梅花缘》中难得可贵的人民性。
陈克家规定自己的部下“一不得杀戮平民,二不得抢掠女子,三不得烧屋掘墓”,这何其只是一个草莽?这完全就是一个具有民主思想的江湖侠客,他替天行道的目的是“上除国忻,下除民蝗”。
《梅》剧描写本质生活透出来的人民性还在于对贪官污吏的深刻揭露和刻画,陈克家说:“如今那些官,最肯违反作盗,讳盗为窃。纵有人去报呈,他还要押改呈词,不作准备,有几个忧国忧民的哟”。他又说:“你道官兵有用么?他只会坐耗钱粮,冒功领赏。还会将那些避难穷民,胡乱割些首级,以假为真”,甚至对官兵残害老百姓的行为总结为“宁经寇盗一遭,不愿兵过一次”。
任氏对贪官污吏的刻画虽然笔墨不多,但却能让人过目不忘,宛城被陈克家、戚眉生围攻后逃出来的书生说:“你不知贼初到围城,有人报信,那官正在饮酒抹牌,门上不敢传报”, 逃出来的差役说:“前日我们急速送稿,早详求救。无奈太爷、师爷商议不决,又说小事不可大报”。宛城的师爷“善会征律比例,熟谙钱谷”, 十分奸滑贪酷。最讽刺和滑稽的是盗贼围城后他翻书查询该不该跑,最后查到安禄山围攻长安时唐明皇一路奔逃,然后才得出火速逃跑的结论。劝导县太爷逃跑的时候说的话一味的引经据典,完全就是一个酸溜溜受儒家思想毒害至深的刀笔小吏。师爷逃跑的时候一个劲吩咐手下要收拾好他的“笋干鲞鱼”,差役则追着他要曾经承诺过的“金元宝”,他抵赖说的是命都不保了要钱还有什么用----这些情节的描写将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在戏谑中刻画得淋漓尽致。
《梅》剧的人民性不仅体现在对强盗、贪官污吏的刻画上,同时也体现在难民的描绘上,那些四处奔逃的商人、书生、小吏、农民和妇孺老幼均栩栩如生。奔逃的女人们“粉黛红颜,踏破弓鞋缝”,到处是战乱中寻亲觅友的人们:“嬷嬷,我的妹妹也失散何处?”“我的小儿不知在那里丢了”----这些深刻的描绘无一不透露出作者对流离百姓的深深同情和对贪酷暴吏的憎恨。最后师爷被盗贼一刀砍了,但任璇对县太爷却没有交待,绕过了为害一方的朝廷命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迫于文字狱的残酷,另一方面大致上也体现出他对封建王朝政治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八、《梅花缘》的人民性描写---书生和妓女、和尚和“绅士”
《梅花缘》不但涉及官吏、强盗、流民百姓、奴仆等各个阶层的人物,同时也涉及地方豪绅、书生、妓女和神仙、和尚等等一众人物,均有鲜明特点。
《诨店》可算是较为特别和出采的一出。人物刻画十分接近社会本质生活。店主吴良是一个非常奸滑世俗的客栈店主,想尽办法在客人身上捞钱,利用赌博、嫖娼等等手段招揽生意。他的客栈仿佛“乌龙”客栈,接待四面八方的客人做着乱七八糟的事情。里面出现两个不学无术的书生,既对儒林进行了尖锐的嘲讽也对世风日下、买官卖官及科举制度的黑暗等现象进行了抨击。更有两个流落烟花的可怜女子。整出戏描绘出一幅大清王朝京城社会腐乱淫靡的社会乱象。店主吴良愚意着“无良”,那是对道德沦落的一种极佳讽刺,吴良为了捞钱叫了两个妓女刘水儿和花粉团陪书生喝酒唱曲, “我便将金鱼池的有名剩货,一个叫刘水儿,一个叫花粉团,说成天上美人,糊弄糊弄,喜得这两个蛏公子眉开眼笑”。两个书生一个叫钱有光,倒过来叫作“光有钱”,一个叫秦通,谐音后叫做“钱通”。钱有光依靠家有百万要上京买个官来当,秦通一样的要用钱财上京打点各方关节博取功名。两个书生在筵席间和两个妓女之间进行了一番粗俗的调笑。
花粉团唱的“处处趁钱钞,嬷嬷还嫌少。朝歌夜舞陪欢笑。何日才勾销,把这孽坑儿填了”----不但和她“下级妓女”的身份极度吻合,同时也对她的悲惨生活描述得十分逼真。刘水儿唱的“烟花队里奴薄命,前日得你一封信。拆开信,原来一派虚人情。这人情,三番五次假惺惺问问你的心,那有咱的心。我是热心人,被你哄骗到如今”同样道出了风尘女子的悲苦,道出了人间溥情的世风道德和日渐沉沦又肮脏的人心。
任璇还对和尚、地方“绅士”和神仙之类进行了刻画,尽管这些刻画有时仅仅是一种勾勒,但都很传神。《回阳》中描写的和尚兴阳不但一心想当方丈掌管寺庙,而且是一个十分世俗的和尚。已经当了礼部侍郎的王廷睿要来寺庙迎接素梅重返人间,兴阳命手下的火工道人打扫寺庙,因为案几扫得不干净他说的是“咳,这等粗心,怎想侍候官府……将来衬钱布施,你们是没分的了”,当他说完要扣掉下人工钱后又毕恭毕敬地到寺庙门口迎接王廷睿去了。兴阳不但带着十足的奴性而且十分低俗,最后素梅醒来后他说的是如果眼泪也能把生命唤回来,那么就要对多情的小师弟去哭上一阵了。
由兴阳而透视的佛家寺庙原来也不是一块净土,实际是一方充满了争斗和人情世故甚至淫乱肮脏的地方。《回阳》这出戏不但刻画了兴阳还刻画了一个底层神仙“土地”,这个土地影射着下层小吏的影子,他唱的是“背儿驼,须儿皤,告老难归没奈何。鬼脸神头没处躲,奔走逢迎受折磨。好容易,受香火,阴阳共劳攘,江山自今古,大神半日闲,小神三日苦”----完全是一付为了官差不停忙碌奔波满肚子怨气的形象。和“土地”类似的还有花钱买官当的地方“绅士”钱宝。
钱宝花钱当了驿丞后一肚子怨气,每天要逢迎各级大小官吏又忙碌又受气。对钱宝的刻画还有他善于言辞和官场逢迎等等,最后王廷睿将他带入军中立了战功被封为知县,这无疑是对人情世故和科举功名、人生利禄和买官卖官一个极大的嘲弄和讽刺。
九、《梅花缘》剧作中的虚拟指向
《梅》剧中王廷睿是一个家道中落的穷秀才,他的父亲是“百里之侯”,意即县令,在官宦人家来说是个不大的官,而且早已不在人世。王廷睿是一个热衷功名的年青才子。他的身份和作者任璇非常相似,任璇的父亲出任过云南江川、呈贡的知县。所以黄永堂教授说:“任璇,号龙溪,《梅》剧的男主人公偏就姓王号廷睿,表字龙溪。剧中的王龙溪处处慨叹自己‘文经武纬’、‘立志孤介’ 、‘剩个药裹书袋,清贫似水’,而《标目》中的问花居士则自道“学穷万卷”……所以我认为作者是处处以王龙溪自况”。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即有曹氏影子,而《梅花缘》受《红楼梦》的影响不但体现在故事开篇中,同时体现在创作立意上,任璇也以“人世说鬼近荒唐”,和曹氏“满纸荒唐言”基本上如出一辙。正如黄教授说的 “王龙溪并不等于任龙溪,正如同贾宝玉不等于曹雪芹”。从文学作品艺术创作角度来说,贾宝玉绝对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曹雪芹,王廷睿当然也不是真实意义上的任璇。但通过这些对比后不难发现,《梅》虽然是戏曲,同样在很多地方受到了《红》的启示。
任氏不但以王廷睿自况,而且故事发生的地点“宛城”也是依据盘县来进行的虚拟。史学家和清代社会普遍认为盘县过去属于“宛温”,比如光绪年间同知夏成业曾写过《宛温北城水灾》的诗歌,兴义府的官吏曾写过途经“宛境”之类。剧中出现的“双凤山”更能纯粹地在盘县找出踪迹,盘县1950年并凤城、凤鸣二镇为双凤镇,以城中凤凰、凤鸣二山命名,1955年更名城关镇。2016年城关镇再次更名为双凤镇。《梅》剧即将发生故事的地方以盘县作为虚拟指向,然后将双凤山移至黔楚交界,最后“宛城”的地理位置也在虚拟中作了相应移动。
十、《梅花缘》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和思想艺术中存在的局限性
王廷睿是落魄才子,他的最大理想就是博取功名,但是当他得到功名却失去爱人之后,对功名有了不同的看法。《寄真》中廷睿得到素梅死亡的消息,于是悲痛中唱出“便教我状元及第,不解相思债”的悲凉歌词,在这里他不但对功名开始了怀疑,甚至认为爱情比功名更重要。《梅圆》中廷睿已升任礼部侍郎,在团圆中他欣喜地唱出“再生缘,胜似标金榜”,再一次把爱情和功名相论。可见任璇在对待爱情和功名这两样人生理想上有着较为进步的认识和见解。
爱情、事业的成功也是现代人一生的理想,任何时代的人们均渴望着爱情事业双丰收,但在礼教制度严格控制下的封建时代,忠于爱情之人能有多少?很多诸如陈世美之类的负心汉出现在众多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势利如朱买臣的妻子那样“覆水难收”的故事。
才子佳人故事中有许多揭露封建科举制度拉帮结派利用各种关系利用金钱获得功名的情节,其它类别的作品中也能找出很多对科举制度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的桥段。集大成者则是经典名著《儒林外史》。
《梅》借王廷睿科举考试失去爱情的经历对“功名和爱情”有了积极的认识。任氏继承才子佳人故事继续把“情”推向超越人生事业的位置。并对封建科举进行了辛辣讽刺,极尽嘲笑。不但塑造了两个不学无术做着下着行径的儒林形象,同时对买官卖官和利用金钱、人际关系获取功名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更为尖锐的是他用一整出戏对科举考试进行了寓言式的嘲弄。
《锁院》安排了一场荒唐滑稽令人捧腹的考试。考场上不学无术的钱有光和秦通互相询问结果和对题目的理解。考试题目是对“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四个圣贤之思想和行为进行比较。钱有光答卷的内容是四圣人肾脏相同,秦通说的是四圣人就是“任和与是”,意思直接就是题目,属于纯粹的混蛋理解。另一个题目是论面临强敌时主张战争还是和解。秦通回答的是“兵之为道,有死无生,如老阳战少阴”。交卷后更加荒唐的是考官出对联给众人试对,秦通对出“眼底虚花老大人”,钱有光根据自己的性情对出“色里痴虫钱有光”。整出戏把一场严肃的考试完全变成了荒诞不经的闹剧。
《梅》在反应生活本质和塑造众多底层人物形象上皆可圈可点,同时在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描写道德伦理的沉沦方面也有许多描绘,对社会人生的描述中更具有非常可贵的人民性,在语言和故事结构上都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但其中也难免存着比较明显的缺点。比如黄永堂教授指出语言上的“掉书袋”,说白和唱词用典太多,且很多典故均很冷僻,一些唱词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等。另外对许多戏曲和传统模式的模仿和承袭使故事走入俗套也是其重要的缺点之一。反映在思想意识上的缺点诸如利用神仙鬼怪三生三世一切皆是天注定等宿命论,借助佛家“四大皆空”传播消极人生信念以及最后得出“情中劫火虽非妄,梦里姻缘莫认真”的唯心主义论调都具有一定局限性。对反抗自由婚姻解放女性思想意识予以肯定和大力赞扬的同时,最后不得不回到儒家忠贞节烈的道德观来,在反抗封建社会体制方面对统治阶级本质认识的欠缺使 “革命”的草寇最终不得不回到忠君建功的立场上来,这些思想认识上的缺限都与作者所处时代有关。任何文学作品均有时代的局限性和作者认识上的片面性,这是文学创作的必然结果。因此对故事中糟粕性的东西应该予以摒弃的同时,更应对其众多突出的优点和思想艺术上的亮点给予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十一、《梅花缘》男女主角人物形象----以“情”抗“理”的正面积极意义
《牡丹亭》中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而死、死而复生,人物命运处处与牡丹亭关联,汤显祖之所以用花之富贵者“牡丹”作为戏曲命名,实际隐含着杜丽娘出生富贵之家,国色天香的寓意。《牡》中也以梅花作为杜丽娘的隐喻。她留下寻找柳梦梅的诗“不在梅边在柳边”一直被人们深记。《桃花扇》描写真实人物秦淮名妓李香君和复社才子侯方域在明末清初战乱中的凄惨爱情,李香君拒绝嫁给权贵作妾时血溅桃花扇。因此《桃花扇小识》中对桃花的象征意义这样解释: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
《梅》借梅妃的故事经历三生三世,素梅即为梅花的化身,她在天宫也被称作梅精,甚至是一朵冰清玉洁的梅花,所以还魂时出现花神为她催发花枝才能重生。从三生三世来说,素梅第一世梅妃,明皇第二世为林逋,林逋一生钟爱梅花,第三世即以梅花作为缘起,咏梅诗作为由头引出了王、方之间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可见梅花一直作为冰清玉洁、孤傲凛冽、忠贞不移的象征贯穿全文。
才子佳人故事歌颂以“情”抗“理”是一个不变的思想主题,但其反抗的角度和力度都有不同。“情”指的是人间的真情、至情、深情和纯情等。“理”则是指“灭人欲、存天理”的程朱理学。通俗的理解“情”是指人间至真至诚的情感,扩大开来即包括友情、爱情、亲情等引领下的社会道德秩序,在爱情方面包括女性意识的觉醒崇尚自由婚姻等观念,“理”即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智、礼、义、信等“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封建伦理中尤其女子的“三从四德”、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男女授受不亲”等忠贞节烈思想一直残酷地摧折和压抑着女性的思想和行为。
程朱理学居于主体地位的晚明时期出现了以思想家李贽等人为代表的反抗潮流,对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等社会现象大力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对待传统礼教压迫下的妇女方面李贽给以深深同情,他提倡女性解放的主旨明确地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尖锐的挑战,主张男女婚姻自主等进步思想。在这些积极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作品如雨后春笋。更有《三言二拍》、《情史》等把“情”的尊重和赞扬推向引领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哲学思想,即冯梦龙提倡的“情教” ,相对程朱理学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来精确地衡量”。中国古典文学中妇女地位低下的作品数不胜数。如《孔雀东南飞》、后来被写成《西厢记》的《莺莺传》,以及《三国》、《水浒》、《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无一不是附属于男人从属地位的角色。刘兰芝是被婆婆逼着休了的悲惨妻子,《莺莺传》中的莺莺是被始乱终弃的可怜女子。貂婵是被政治人物利用的“国家宝器”,潘金莲、阎惜娇等则是淫贱女子,孙二娘、顾大嫂是母大虫母夜叉等强悍凶蛮形象,扈三娘则是麻木形象。再往前看旦已、褒姒则是“祸国殃民”红颜祸水。到了才子佳人故事中的女性即变成反抗礼教,解放思想,争取婚姻自由等具有进步意识的积极和进步形象。
素梅的形象集中体现在以“情”抗理的激烈上,出生官宦家庭的她被禁锢在闺房里如笼中的金丝鸟。王廷睿在方府教书三年不知她的存在,她知道王的存在但是三年未识其面。后来只能在梦中得见。残酷的封建礼教禁锢的是少男少女们到了青春年龄的自然天性。素梅最开始的反叛源于天性的青春烦恼,和杜丽娘思春游园相似,幸运的是素梅遇到了真实生活中的郎君而杜丽娘只能入梦。虽然素梅顺理成章地和廷睿订婚是方淡然主张的婚姻,暗则是她先与廷睿在梦中系下了姻缘之份。任璇借助的是荒诞的神佛关系三生三世把两人的爱情卷入宿命式的漩涡,任璇明确说出过这些都是荒诞的,不过是借鬼神之笔演人间故事。“人世说鬼近荒唐,旧事惊心枉断肠”即是任氏交待的创作理念。
随着剧情的推进素梅的反叛越来越强烈,改嫁时她说出封标不是“配偶”,一方面坚守和王廷睿已经有约的婚姻一方面即是坚守着爱情。她宁愿为了爱去死,于是她的反叛达到了高潮,悲剧因此产生。素梅之悲惨比之杜丽娘因梦而死少了浪漫爱情的动人之处,对封建礼教摧残女子心理欲望不如杜丽娘鲜活动人,但其死亡的悲痛不亚于祝英台之死,和杜丽娘相比其死亡之痛同样的令人为之凄恻不已,在众多对封建礼教迫害下进行反抗的女性角色中方素梅同样是一个光辉灿烂的形象。且她的反抗以死来终结,和封建传统礼教的决裂由此可见一斑。
最后素梅还魂和廷睿在梦中相会,互诉衷肠,他们自主地争取到了自己的婚姻。他们的反抗得到了圆满结局。他们的结合不再是“家长制”下的结合,是经过众多神力帮助且缘定三生的结合。同时也是因真情感动神力的结合。可见任璇对他们的反抗完全给予了大力的肯定和赞扬。因此《梅花缘》是一部具有正面教育意义和反抗封建思想争取婚姻自由的戏曲作品,这个应该给予客观和公正的定位。
男主角王廷睿是一个热衷功名的热血青年,他的可贵之处和素梅同样在于对爱情的坚持。当他被盗贼劫持离开后对素梅的思念真切而诚挚,唱的是“销魂是一声鸦,把愁肠扯杀。他念念思咱,他念念思咱”。当他知道素梅为了爱情抗拒嫁给封标而自缢后悲痛欲绝,唱的是“痛杀你,翠娟娟,一朵初开;痛杀你,惨凄凄,百般禁害;痛杀你,急煎煎,走上瑶台;痛杀你,怜我粗才”、 “觉小姐虽死犹生,恨我生不如死”等等。最可贵的是他考上状元后一直坚守着对素梅的爱。回到家乡祭祀时唱的是“你人天撒手权相待,从此吾生亦有涯”,将失去爱情的悲痛表现得更加凄恻哀苦。王廷睿总体上是一个完美的痴情才子,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是端庄、真诚而又对生活充满了渴望和梦想的儒家君子形象。
《梅花缘》关于王、方的爱情故事有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整本戏曲中包含着大量社会信息和进步的民主思想。在语言运用上有很多值得研读的清词丽句和哀婉动人的曲词,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非常积极的正面意义。对《梅》剧的研究和探讨还望有识之士进一步发掘和深入。在此不过是写出了这些浮浅的、初步的、流于印象和阅读经验的评论,以供读者参考。
【原文:标目】
【尾犯序】(末)(葛巾野服上)今古恨无双。叹才子飘零,美人消?。一样伤心,只剩得梅花依旧。因此上,重翻旧案。付象板,巧叠新讴,把风流话柄,笔底说从头。
“人事真如戏,排场戏似真。旁观冷眼人,都是个中人。”卑人,问花居士。年近四旬,学穷万卷。凤池未入,岂关赋少鸿词;柳火无缘,或者人非列宿。因此少年裙屐,改为山野渔樵。怨宋愁梁,供渠放诞;坐花醉月,任我风流。生有荀情之感,不讳情痴;更兼黄州之癖,喜人说鬼。前日黄提督专人寄我说宛城一段梅花奇缘,就是此老,始终成就,中间备具离合死生之情节,央我蛮成一部传奇寄去。不料已播梨园,杂人管弦。昨在庆春楼看他搬演,虽然半假半真,也自可歌可泣,把那些有情儿女,无不泪下沾巾。今日闲暇,还要去看他发源结果也,(内问介)请问这本新戏,既是居士按谱,何不将前后节略指点,以便我们同去一看。
(末)那时他原寄有一个提纲,你们听我道来:
【九回肠】记王郎方门处馆,咏梅花诗为媒媾。感闺秀,寻春东阁;酬佳句,折赠陇头。恰邂逅,红罗亭畔莲成藕;惜纷飞,白玉阶前划似愁。没来由,西风吹折红梅?。寄冰魂,画帧风流。直等待,杜鹃啼破三春血,蝶梦重醒九月秋。那时节,独占百花魁首,把三生事,一梦笑扬州。
王廷睿,诗结同心带;方素梅,风折并头莲。
双凤山,巧续鸳鸯谱;九龙寺,重了梅花缘。
道言未了,你看种梅人来也,列位请看。
【编译:标目】
【尾犯序―问花居士唱】从古至今,无限幽恨。俊雅才子,飘零世上。绝世佳人,消瘦彷徨。都是伤心事,梅花依旧香。因此翻开旧故事,交付给象牙拍板,编成新歌曲。把风流往事离恨姻缘,排演在人间。从头又说起。
“人间事犹如翻云覆雨戏,排演得真真假假假中又带着真。旁观冷漠傲慢不可一世的人们,谁不是戏台上的翻江倒海人。”我自称“问花居士”,年近四十,读过万卷书,至今事业未成,功名不就,难入朝堂上的凤池楼。不是我没有真学问,多年来无缘任一官半职,或许就不是那些有定数的星辰列宿。虽然年纪青青,我早已变成了海边渔民和旷野樵夫,居住山野而流落浪荡。常常怨恨命运不公,忧愁着前朝旧事。许多时候放任自流,独坐花间,一壶浊酒,醉扶明月对影成三人。想那古今名士也不过如此风流。我自诩生来就是深情和多情之人。隐居山间仿佛失意的苏东坡在黄州时,喜欢人们谈论鬼神,搜罗天下奇闻。
前些日子,提督黄钺寄给我一个因梅花成就奇缘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宛城,故事中黄钺功不可没,始终帮助有情人终成眷属,其中许多生离死合的情节。黄钺希望我根据它编成可歌可唱的戏曲,传奇人间。过去一段时间后,这个故事草草地在剧场上演,杂入那些经典故事之间。昨天在庆春楼看到翻演,虽然半假半真,也是可歌可泣,看得那些多情的少男少女流泪沾巾。今天闲暇无事,心中空旷,我还要继续去观看最后结局。
场外发问:请问这本新编戏曲是不是你按谱撰写的?为何不将故事的来龙去脉对大家说一说,也让我们好和你一起去观看。
问花居士:原来黄提督寄给我一个提纲,你们听我说一说那些前因后果。
【九回肠―问花居士唱】王廷睿,方家私塾去任教,梅花园中任逍遥。方素梅,二八年华争窈窕,花容月貌女娇娇。呤诗来相送,搭下鸳鸯桥。一点灵犀相逢后,红罗亭畔定终身。定终身,不成真。一个漂泊湘江病沈沈,一个寻花楼头愁阵阵。漫道狂风吹不起,吹落梅花何处去。何处去,寄冰魂。黄泉路上少年人。可惜那东风恶,欢情溥,几年离索,无端受折磨。待到杜鹃啼血后,大梦醒来九月秋。那时候,花好月圆来相见,三生石上续前缘。续前缘,更缠绵,黄粱一梦在人间。
王廷睿,题写梅花诗而挽下同心结;
方素梅,凄风吹折了并头莲,被那无情老母亲打破好姻缘;
天凤山,上演又一出鸳鸯谱,好男女了结那空劳怨;
九龙寺,重新续写梅花缘,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佳眷。
这些事说也说不完,大家看导演来了。如果有兴趣请继续观看。
【释评:标目】
问花居士,作者任璇自称。出场作为导演,明白告诉你此是才子佳人戏,一个爱情故事。似真似幻,这个故事是提督黄铖告诉他的,且黄铖也是故事中的一个“角”。因此引真入幻,虚实交错。任氏不得志,不得志的原因是没有出仕,因此感叹人生如戏。这个调子是消沉的。导演自负为有才情而未满四十读过万卷书的人,可是他最大的失败莫过于功名失败,没有取得一官半职。于是任璇成为一个嘉庆年间埋没在民间的落魄文人。不甘平淡,所以编一个故事打发清冷时光,一边自娱自乐,一边充满将故事流传到人世的渴望。
曹氏写《红楼梦》时说“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红楼梦》开篇交待故事来自石头之上,空空道人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传奇人间。于是:《标目》仿佛一出《红楼梦》开篇的另一番解说,虚实之交大致上异曲同工。都是为了引出故事。只是任氏在模仿中将这个套路搬上戏台而已。顺治十五年天花藏主人创作了才子佳人小说《平山冷燕》,写到创作动机时这样描述:“不得已而借乌有先生以发泄其黄粱事业”,言下之意即是到处走投无路四处撞壁,于是以文字发泄人生愤慨,安慰自己。
任氏创作《梅花缘》的动机也大抵如此。
“供渠放诞,坐花醉月,任我风流”,落魄文人总是这样想与众不同,超然世外,但其中功名之心昭然而出。乾隆年间的任璇就是这样地想和天下文人争得一席之地。《梅》剧留下来了,流传后世,这是他的成功之处,并为之争得了贵州出版发行第一本戏曲的地位,为贵州文学史和戏曲史留下了珍贵一页。
【原文:第一出 种梅】
(场上设布城,挂转轮关、天根堂匾,扮四谒帝、一金甲神、一娘娘,一月老抱簿,拥末金冠束发,手执五圈上)
【北新水令】莽乾坤,多少烟花债;乱纷纷,人间恩爱。情根随手植,恨叶任心裁,更番还债。搭定个傀儡棚,难跳出俺圈儿外。
“谁从天际问天根,消息生来众妙门。莫怪人物分牝牡,凭谁颠倒判乾坤。”孤乃造化小儿是也。居无始之天,谁谓盘古以前,浑浑沌沌;掌有情之种,也曾鸿荒而降,化化生生。转三十八万风轮,管六千四百人种。为精为神为气,是我一例安排;曰释曰道曰儒,任他三家分派。既已凿开二漏,吐纳安得不交;所以判作两形,凸凹自然相凑。本为乐国,共住情天。无奈痴爱贪嗔,沉迷不返;以致生老病死,变化多端。昨与多情欢喜如来谈论前因后果。据称唐宋年间,有一末了公案,央我生大欢喜,大发慈悲,与他搬弄出奇,变幻成巧。
(顾净云)氤氲使者,你道是谁?
(净)弟子愚蒙,望天帝开示。
(末)一是唐明皇爱妃江氏,生号梅精,死归离恨,这段情缘未了。那明皇没后,不愿生天,直到宋朝,转为处士林逋,谥曰“和靖”。不肯婚配,惟爱梅妻,竟未得与江氏成双,彼此含怨。又历四五百年,此根未灭。今逢大清盛世,这梅花公案,合当勾销。使者,你可将此情圈,摄召他两个精灵到来。(净领圈入关,领小生黄袍唐巾、旦白衣翠翘仙装同上介,立。)
(末)和靖当生宛城王姓,文经武纬,才貌超群。只是你立志孤介,故这世里亦孤冷无亲。那梅精合为你正室,但你在唐朝,冷落他三月,今亦抛闪你三年,方能完聚。你听我吩咐者:
【南步步娇】情芽一点向谁栽,是三叶宫槐。诗结相思债。离鸾别鹤,顿起飞灾。
(净)天帝,这等说来,林生与江氏何日方得完配?
(末)唉,斩却风霜态,唤迷魂,仍占百花魁。
梅精当生宛城方氏,美貌心坚,得风而生,因风而败;春来而荣,春去而枯,合与和靖为妻。但你在唐朝受他一斛珍珠,今还他一斛珠泪。所喜孤芳自赏,傲雪凌霜,终得完配。你听我吩咐者:
【北折桂令】托根基,后土培栽。绛雪和成,酸风冻坏。合教你一缕幽魂,三生梦影,两世方偕。这番姻缘,真是欢喜中苦恼也。订良缘,金簪玉带;怨飞红,笛冷琴哀。
(老旦)天帝,既难偕老,何不免此轮回,致烦悲楚。(编译者注:姻缘最后完美,既难偕老恐为原作之误,翻译中使之附合剧情)
(末)返魂娘子,他的成就,只怕还要仗你功劳。粉骷髅,虽说沉埋;冰魂魄,历劫不坏。霎时将迷关打破,色界掀开。
使者,引他们受生去吧!
(净举圈引生旦下,即上,缴圈介)
(未取圈命揭帝)你可将此成就圈向太真院召杨玉环来。
(外持圈入关引副旦上)
(末)太真听者,你前隔异梅妃,至生冤孽。今梅花一案,还命你始终成就,以释冤愆。今将你转生为男,受生黄门,身为武将。那禄山已转贼寇,在边方作乱。此衅原因你而起,命汝削平,以赎前罪。
【南园林好】不分明,人天去来;不分明,男女形骸;不分明,死生恩爱,尽气力,好安排。恣播弄,尽痴蛏。去者! (外引副旦下,外上缴圈)(末起舞介)发放已完。你看颠颠倒倒,由我旧事翻新;离离奇奇,任你苦中作乐。
【北燕儿落带德胜令】苦根芽一味性中来,险风波各种生时带。后凋的,多受些雪天灾,先零的,早毕了霜风债。呀!到有时,蓦地现躯骸;到无时,兀自留魂魄。逗知觉,堕落阴阳界;呈聪明,分填血肉胎。乖也么乖,捉住了睡乡中恩和爱;歪可么歪,捞不起漏天中色与才。
(净、旦)天帝!这天根转轮,任你四生六道,从古及今,总不能跳出这圈子,不知何故。
(末)尔等谛听!天身既转,人欲日多。岂知生同剑树,命等危城;薤露易稀,尘根难断。俺这座关头,他如何跳得?
【尾声】百雉情关一道开,包藏着尸林泪海。
(月老)呈天下婚牍,请天帝查阅。
(末)这一本糊涂账,教俺也不明白。(同下)
【编译:第一出 种梅】
(场上设置布幔城池、挂阴阳轮回的道具,设置成天宫模样,大力谒帝神四名、身着金甲的氤氲使者,返魂娘娘,月老等拿着人世轮转的五个圆圈拥护“天帝”上场)
【北新水令―天帝唱】茫茫天地莽莽乾坤,人间多少风流烟花无情的有情债;乱纷纷江湖乱纷纷脚步辗不碎的尘埃,搅散了天底下多少恩和爱。何处根植的情缘任凭风吹去,埋藏着多少怨尤,裹携多少悲欢离合又任凭谁来裁,更那堪不过是还不尽的糊涂债。今儿个搭起五尺高的楼台,任凭傀儡魍魉演得死去又活来,看谁能跳出巍巍苍苍昆仑关,谁又能跳出翻云覆雨的花花法轮界。
“谁在高天之上询问着人世繁衍的神奇和奥妙,此消彼长的众生们从来处而来。别怪翻云覆雨的乾坤手把天地分成了阴阳界,谁能颠颠倒倒去分别纷纷扰扰的是是和非非,谁又能颠颠倒倒去分别那些来来往往的恩恩和怨怨。”
天帝:我是掌管天地万物兴衰成败的造化大神,居住无始无终云层之上。众生们呵,你们都知道盘古开天辟地以前,到处一片浑沌,浩浩荡荡,就算掌管有情生无情死的姻缘仙子,也曾在天地鸿蒙间朝升暮落,最后雪花般飘然而降。这生生死死的往来账,三十八万道光芒四射来回往返着的轮回道,六千四百转散落大地上的今古兴亡事,长存浩气永恒的精神不灭魂灵都是我一手来安排,一手交给了释家道家和儒家,任凭三家去化解。现在已交待明白分析清楚敲开了难得糊涂的智慧门,阴阳合合吐故纳新无绐又无终,阴阳分界男男女女有形有体欢欢又喜喜,自然朴素来往有序居住在广袤无垠的法门里。众生们呵,这本是长胜不衰永无止境的安乐地,共住在有情有义的天地造化里。无奈那贪婪骄傲虚妄痴狂和充满了欲念的灵魂,始终沉迷而不知返,普天下生老病死变化无穷布满了悲恸和惊恐。
昨天我和多情欢喜如来佛祖谈论人世奥妙,分析众生福禄寿喜的因果。据说在大唐到两宋年间,有一段风花雪月缘定三生的“姻缘”尚未了结,如来希望我大发慈悲,散布欢喜之道,把这段生死相随的情缘幻化出许多奇妙,让他们在这无来无往的菩提道上结出善果,花好月圆。
天帝环顾氤氲使者:使者,你知道我说的是谁?
使者:弟子愚笨,望天帝明示。
天帝:当初唐明皇的爱妃江采萍,活着时称为梅精,死后没入布满幽怨的离恨天,他和明皇情缘未了。明皇死后不愿回天,魂魄一直在人间游荡,到了宋朝投胎转世为山间隐士林逋,林死后谥号“和靖”。和靖活着时一直不肯婚配,牵挂梅妃,最后终其一生也没有再与离恨天的梅妃结成姻缘,彼此都埋着深深怅惘和怨恨。后来历经四五百年,这些怨恨一直不灭。现在正逢大清盛世,这一桩梅花姻缘应该一笔勾销了。使者呵,你用掌管人间情缘的转轮圈去将他们的灵魂引来。
使者引导唐明皇和江采萍的灵魂来到台上,明皇身着黄袍唐装,江采萍头戴凤冠身着仙家衣装,共同站立。
天帝:和靖当转世为宛城王姓,长大后文韬武略,才貌超群。只是你前世一直不肯婚配,始终埋怨着造化天地,惩罚你在第三世的轮回里孤单冷清,没有亲人依靠,江采萍将转世为你的正妻,但是你在唐朝时冷落了她三月,现在让她和你订婚后分离三年,再重新相聚。你听我吩咐:
【南步步娇―天帝唱】一卷卷飘荡的情缘呵,仿佛历尽三秋遭遇雨雪风霜的刺槐花。美丽诗篇结下解不开的相思债,离人渐远去,消散在天涯。可怜那双栖双飞的南鸾向南去,可怜这交胫结尾的北鹤又北飞。这无端端人世如梦幻,谁知道苍天降下灾和难,谁能解得开。谁又能分辨三生石上奈何债,谁在那离恨天中把袅袅娜娜的香?儿来掩埋。
使者:天帝,你这样说来,这两个转世的有情人什么时候才能了结他们的姻缘。
天帝:唉,经历了雨和雪,度过了风和霜,唤醒了迷魂身,他们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天帝:江采萍当转世托生在宛城方家,容颜美丽,心性坚定,在风中沉沦,在风中魂散魄飞;春来时荣光焕发,春去后枯萎凋零,最后缘定三生,终有交结,与有情人成就美好姻缘。但是江氏呵,你在唐朝时曾得到明皇思念你而送来的一斛珍珠,这一世你要还他一斛凄凄苦苦的泪。幸好你这个人一生冰洁,孤芳凛冽,就算经历许多离情别怨,经历许多的冰霜雨雪你照样坚贞不屈,这就是你最后得到好结果的原因。你听我吩咐:
【北折桂令―天帝唱】一枝梅花呵,后园中将你插入那冰冻三尺的泥土中,后园中将你掩盖着凄风苦雨来栽培,那红红梅朵儿,白花花雪朵儿,飘零着你散乱枝叶又合着你的泪珠儿,仿佛那飘散了的乱红儿,又教那凄风苦雨来冻坏。又教那一缕香魂儿,三生梦影儿,半卷春梦儿,在那后园葬花石下来掩埋。你那冰清玉透的幽魂呵,三生三世,三生石上定前生。这番风尘儿,这番离散儿,这番北风吹折了北雁飞,真个是欢喜中苦恼儿,欢喜中怨尤儿,欢喜中离散儿。纵算订下了金玉良缘,佩戴着金簪儿,身穿着玉带儿,脚踏着香履儿。这人世间依然是飞红零落,离散依依,谁来偎你?这人世间依然是笛声儿冷,琴声儿哀,飞雁儿急。你这凄风冷雨中的一枝梅花呵,问世间情谓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返魂娘娘:天帝,既然几番轮回要经历许多劫难,为何不免除了这番轮回苦恼,免得受那些悲苦凄楚的罪。
天帝:他们姻缘的了结,只怕最后依旧是你的功劳。想这冰魂不散的人儿呵,虽然沉埋在地下,历尽了劫难而不坏。到时候依旧是你把这些关节来打破,依旧是你把这些劫难来弥合。使者呵,你过来,快快引这两个游离在离恨天的灵魂去投胎转世吧。
使者引着明皇和江采萍的灵魂离开后立即回来,将掌管情缘的轮回圈缴还天帝。
天帝拿着圈命令四方揭谛:你们用轮回圈去把杨玉环的灵魂召来。
揭谛引着杨玉环灵魂过来。
天帝:杨玉环,你以前和梅妃争宠,让明皇隔阂了江采萍,生出许多枝节。现在梅花缘这桩“姻缘”就让你去促成,解脱你往生罪孽。现在让你转世为男人,托生在富贵之家,长大后身为武将。安禄山已经转世为盗贼在边疆作乱,这些前因后果都是你造成的,命令你前去削平边乱,赎你往世的罪。
【南园林好―天帝唱】恍恍惚惚呵恍恍惚惚,有情人天上来地下去。恍恍惚惚呵恍恍惚惚,这男男女女生生死死徒留着香?和形体。恍恍惚惚是生要爱呵死要爱,恍恍惚惚是冥冥中早已来安排。恍恍惚惚是人世痴情总要遇着无情雨,恍恍惚惚是天造地设的劫难躲不去,恍恍惚惚是台上疯子台下戏,尽是一众儿的泪珠儿飘零是呆子。你们这些苦恼的人儿呵,去吧,去吧,去那长生天,去那往生世,去那奈何桥,一众儿疯子和呆子,恍恍惚惚人间痴情总要遇上无情雨,恍恍惚惚这天造地设的劫难躲不去,躲也躲不去。
使者引着杨玉环的灵魂离开,回来后将转轮圈交还天帝。
天帝在台上起舞:这番天缘注定的人们都已发放到下界去了,你们看这些颠颠倒倒疯疯傻傻的风花雪月。都由我将那些风流旧事重新来安排,这里面的聚散离合,奇遇经历,任凭你在人世戏台上翻来覆去,苦中又作乐。
【北燕儿落带德胜令―天帝唱】想那受苦的,一味儿拼着苦,想那风波跌宕的,一味儿都拼着挨。后凋的花朵儿无非多遭雪天灾,想那先凋的无非早完了来生债。呵!想那些生命灿烂的年华时,蓦然间显露出真形态。看那些生命枯萎的掩埋时,又拼着留下了死魂魄。在这知知觉觉的逗留繁华里,堕落在往生那阴阳两世苦仃零。一味儿呈聪明,弄时乖,谁知道又化作了这活生生的来生在。一味儿多么精致多么巧妙呵,醒来又捉住了睡梦中的恩和爱。一味儿多么险峻多么倥偬呵,总是捞不起风雨中的俏容颜,沉睡中的智慧苔。徒留下风雨和尘埃。徒留下呵,那些扔也扔不掉的风雨和尘埃。
氤氲使者和江采萍齐声道:天帝呵,这生死轮回,往生往死,四生六道的乾坤大世界,从古到今人们总是跳不出这个圈子,不知这是什么原因。
天帝:你们听着,这天道转为人道,这一干人等已经幻入凡尘,人们贪痴嗔爱的欲念越来越多。你们怎么不知道幻入那人世间就等于进入了刀剑林立的莽莽森林,进入那争来斗去的茫茫尘世,生命仿佛枝叶上的雨露,只争朝夕,多少人又能将虚妄的尘根斩断。我设置下的这座法轮界,你看他怎么又能够跳得出去?
【尾声―天帝唱】轮回关隘已打开,看看又有玉人来。一座苦关口,半尺血泪台。包藏多少离人魂,埋下多少怨人债。 都说那万里红尘如水煮,千古因缘是尘埃。回首行径处,不见来时路。茫茫林莽下,谁见旧人哭。旧人哭,新人笑。痴男怨女不见了,云散天开乐逍遥。
月老:现呈上天下记录姻缘的案卷,请天帝查阅。
天帝:这不过是人世间一本稀里糊涂的往来账,你让我也不明白呵。
(天帝和月老一起离开)
【释评:第一出 种梅】
“孤乃造化小儿是也”,这里描写的造化小儿是掌管天地人间来往颠倒的天帝。明代天花才子点评的《后西游记》里描写的造化小儿年约十三四岁,本领高强,有一批专门套人的圈子,分为名、利、富、贵、贪、痴、嗔、爱、酒、色、财等等,若你不是名利之徒名利圈就套不住你,若你不是酒色之徒酒色圈也套不住你。任氏在此将造化小儿升级为天帝,实为别有一番用心。
《长生殿》前半部分写到和杨贵妃争宠的女人时,其中之一就是梅妃江采萍。《长生殿》依据南宋笔记小说《梅妃传》来描写江采萍,殊不知江采萍实在是一个子虚乌有之人。真正的梅妃据考证在新旧《唐书》、《资治通鉴》这些正史里均没有半点踪影,唐人笔记中也没有。梅妃实为自南宋后被历代文学作品敷衍出来的人物。这出戏中造化天帝安排江采萍下界托生时交待:“但你在唐朝受他一斛珍珠,今还他一斛珠泪”,此又是套用《红楼梦》中黛玉下界还宝玉眼泪的说法。这出戏仿佛又见大观园中那一干人未入凡尘之时的情状。
梅妃故事中,明皇送江采萍一斛珍珠,江写了一首诗回应:“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染红绡。长门尽日无梳妆,何必珍珠慰寂寥”。因此梅妃故事流传与这首诗关系较大。任氏敷衍梅妃这一人物到大清盛世演一出传奇故事,其用心即为《梅花缘》之源起。明皇转世为宋朝林逋,逋则为北宋隐士,诗书词画较为著名,一生钟爱梅花,此又是针对梅花进行敷衍。
儒、道、释三教合流现象在明代之后更盛,这出戏中依然看到这种合流现象,且体现得较为混乱。与传统神魔作品《封神演义》、《西游记》等描写的神魔现象有较大不同。其中造化天帝与佛祖混合返魂娘娘月下老人等一干人同台登场,实在是故意弄这一段荒唐戏出来,看似荒唐胜似荒唐。正应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意思。
这出戏虽有故弄玄虚之感,却是任氏创作这个故事的根本关节,不但让后来佳人才子的三生三世缘分披上宗教神秘色彩,也为他们的爱情埋下了上天注定的宿命论。《梅》剧在思想艺术上有他的局限性,其中不乏糟粕和维护礼教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思想。但也塑造了追求自由反抗婚姻不由人做主的积极上进的人物形象。今人阅读应弃其糟粕而取其可取之处。
【原文:第二出 春晏】
【满庭芳】(前)(外上)河东旧族,广南太守,几年名震边隅。清风惠政,事业未全无。一自抽簪解组,谢廊庙林下闲居。到而今,萧萧华发,一脉绍诗书。
“芙蓉阙下会千官,待漏朝臣特地寒。惟有林泉高卧稳,看来名利不如闲。”自家广南太守方莹,表字淡然,乃学士灵皋之后,流寓黔中。想从前二十岁登科,三十岁翰林及第,八年外补,拣放前职。嗣因年过六旬,告老闲居。内有夫人封氏,所生男女二人。女儿生时,老夫梦一株白梅,上有两只翠凤,因此取名素梅,长成二八,尚未婚配,所幸女工书史,件件皆精。男名清润,小字玉郎,年方十二。今值四月二十日,是素梅生日,他母亲命人预备酒筵于玉照堂中,举行家晏。正是:“万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几见月当头。”
【浣沙溪】(老旦上)画堂中,宜春宴。膝前双引凤凰雏,乌纱红袖同消遣。
(见介)(外)身居五马黄堂职,(老旦)妾受三花紫泥封。
(外)莫负二分明月夜,(老旦)好凭一盏谢东风。老爷,今日女儿生日,敢备春觞,命他介祉。
(外笑介)夫人,生受了。
【前腔】(贴持酒壶,旦、生同上)锦年华,神仙眷。赏春人与春流转,春光摇曳春如线。
(见介)爹娘万福。
(外)我儿免礼,一傍坐下。
【玉山颓】(旦送外、老旦酒)爹娘拜见,女儿们举杯相劝。愿椿萱百岁齐年,祝冈陵一门欢晏。执金瓯玉碗。排列着绮席琼筵。看春工,花低月偃。只恐的寸草心,报不得春晖远。
【前腔】(外)夫人呵,儿女庭前,喜今朝绕膝承颜。女孩家,挑文刺绣;男子们,拈笔磨砚。恐迟迟因循,辜负我如花美眷,耽搁他似水流年。把书香,等闲的轻抛闪。
(老旦)老爷高见。女儿已自长成,须当择配;玉郎也须教读,急要择师。(外)夫人,择配一事,老夫自有主张,须得个才士,庶几不愧门楣。至择师一件,前日老友黄桂庵有书举荐本学中一个秀才,姓王,双名廷睿。说他青年饱学,已经修下关聘,不日差人去请。只是请师不难,则要你好生管待。
【玉抱肚】礼隆北面,好看承,朝茶暮饭。(老旦)那是不消说的了。更一件掌中明珠,世莫要禽犊绻恋。看多少,名标金马与玉堂,不出青灯共黄卷。
(老旦)老爷言之有理。
【前腔】一经祖传,绍书香,姣儿这点。(外)夫人,独子尤宜教训。虽难学孟母三迁,也费熬和丸一片。不须言,诗书教成君子儒,酒食敢薄先生馔。
(外)家丁!收拾壶盏。便可着人邀请先生,择吉开馆。(老旦)馆设何处?(外)就是花园外玉照堂,颇觉幽雅,且与上房相近。(老旦)最妙。(外)
【尾声】人生教子与承先,夫人呵!看一双儿女芳年。漫俄延,休教辜负好春天。(同下)
【编译:第二出 春晏】
【满庭芳―方淡然唱】本是河东旧家族,传世大家姓,曾任广南太守为民牧,多年来名声震边隅。实施清风般惠民政,不算是业绩不显著。自从我抽身来到这山野外,告别宦海沉浮苦生涯,悠闲自在如野鹤。如今萧萧华发任自由,一卷诗书任我狂。算来也是归来真隐士,还留着书香门第旧模样。久居在林下,仁义传家乡。
“想起那,旧时朝堂身袍带,千官作揖都来拜。想起曾经宦游衙门里,如今横卧这山野清凉林泉下。山野春风月照明,送我径入清流里。稳睡在无人搅扰的醒世大梦里。算起来人世不要太贪婪,容颜都被水流去。你看迎来送往真劳累,熙熙攘攘为名利。如今等闲居,无事高挂起。胜过那,朝来暮往纱帽客,胜过那低头哈腰一堆吏。”
方淡然:我原来是广南太守,名方莹,字淡然,乃是康熙年间进士及第,曾任兵部侍郎方灵皋老大人的后裔,后来流浪漂泊,定居贵州宛城这苦寒之地。想起从前二十岁中举,三十岁进士及第进入翰林院,相隔八年放了外任,当了太守。现在年过六十,告老回家。娶有老夫人封氏,生育一男一女。女儿生下来时,老夫梦到一棵梅树,上有两只凤鸟。因此女儿取名素梅,长成一十六岁,尚未婚配,针织女红,诗书经史,件件精通。男儿取名清润,小名玉郎,今年一十二岁。今天正好四月二十日,是女儿生日,他娘亲命下人准备酒筵摆放在玉照堂中,举办家晏。
正是:人世间任凭你什么事儿都不如一杯在手,一醉方休;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谁又能经常见到那明晃晃当空的一轮皓月。
【浣沙溪―封夫人唱】画堂西畔临东阙,春风阵阵来相接。举办宴会红罗亭,红罗亭上看明月。膝下有儿又有女,燕儿飞在屋檐里。辞官归来老头子,舞断红袖老婆子。幽雅纯朴合家会,慢慢消磨好日子。打发着如水光阴如过隙。
夫妇两人相见。
方淡然唱:我曾经身在朝堂驾皇马,八面威风又透着紫玲珑。
夫人唱:我曾经头戴凤冠封诰命,四季平安也透着家繁荣。
方:莫辜负呵莫辜负,清风吹杨柳,花好月朦胧。
夫人:莫辜负呵莫辜负,凭着一杯酒,把酒祝东风。
夫人说道:老爷,今天是女儿生日,在玉堂春摆下家晏,合家欢乐,福禄安康。
方:是呵是呵,合家欢乐,福禄安康,只是有劳夫人操心了。
丫鬟翠羽端着酒壶在前引导,素梅和弟弟清润一起过来。
【前腔―素梅唱】锦瑟般年华呵我又来到这明月夜,神仙般眷侣呵谁又在赏春光。你看那春风又带着流光转,春光又摇着春如线,多么安详呵多么快乐的春天举办合家晏。在这里举办合家晏。
素梅带着弟弟上前给父母行礼。
方:孩儿们免礼,一旁坐下,准备开宴。
筵席上素梅向爹娘敬酒。
【玉山颓―素梅唱】拜爹娘呵拜爹娘,女儿在这里举杯来敬酒。愿爹娘百岁得供首,祝满门呵欢乐又平安。手执金瓯和玉碗,排列着佳肴和琼晏。你看那春光透在园林外,花儿正低垂,月儿又半掩。只怕一片赤诚寸草心,报不得爹娘哺育春晖远。
【前腔―方淡然唱】夫人呵,儿女双双在庭前,欢喜今天这合家团圆好时节。女孩儿呵就该藏在深闺学刺绣,男儿呵拈笔磨砚学文章。只怕爹娘引导来得迟又晚,辜负我如花美眷又耽搁他似水流年。到头来把青春都抛闪,空度这努力上进好时光。
夫人:老爷好见解,女儿已经长大成人,须为他找下好女婿;玉郎我儿正是求学的好时候,须找人教他读书,眼下紧急的就是找一个好老师。
方:夫人,找女婿这事老夫自有主张,凭着她的聪明才貌和知书达礼,要为她找一个才子,方不愧这书香门第。至于为儿子寻找老师这事,前天老朋友黄钺来信推荐了一个秀才,姓王,名廷睿,听说是个青年饱学之士,很有学问。我已写下聘书请他来教育孩子,过几天让人去请。只是请师不难,难的是你要好好尊师重教,好好地款待他。
【玉抱肚―方淡然唱】诗书传家好文章,尊师重教在朝堂。老师来了呵北面要行礼,不可轻怠慢。好招待,热奉承,朝朝茶,暮暮饭。 夫人:这些都不用说的,我自会经办。 (唱)孩儿就是掌上珠,哪家肯让他受苦楚。世人都说莫对孩儿多娇惯,莫对孩儿多放纵。你看古往今来多少英雄汉,谁不是朝朝苦读书,夜夜油灯蘸。最后才光宗耀祖去登坛,八面威风打皇伞。
夫人:老爷说的有理。
【前腔―方淡然唱】祖上都是世宦家,一脉书香传下来。姣儿方才十二岁,暂时不要太苛刻。
方:夫人,我们只有这个儿子,更应好好培植,暂时不要太苛刻,要慢慢来。虽不能象孟母那样三次搬家培养孟子。但是我们也是煞费一片苦心。其他的都不用说了,自古以来只有诗书才能教育出品德端正的真君子,尊师重教万不可掉以轻心,要好好把先生的一日三餐招待好。
方:家丁,过来呵,收拾这些杯盘壶盏。过了今夜你就派人去请先生,选择黄道吉日设馆开学。
夫人:学馆设在哪里?
方:设在花园外边玉照堂,那里幽静雅致,而且和正房接近。
夫人:这样最好不过。
【尾声―方淡然唱】人生在世呵上承先人好德行,下育孩儿好品性。夫人你看这一双娇儿女,正是青春靓丽好时候。莫辜负流年似水好春天,耽搁他如花似玉好华年。
(方淡然和夫人一起离开)
【释评:第二出 春晏】
《牡丹亭》才子柳梦梅出场时说自己本是“河东旧族”,这出戏方淡然出场也是如此。
方淡然的“淡然”即隐有淡泊名利之意。但他却不是真淡泊,他怀念的依然是任广南太守时那种“芙蓉阙下会千官”的八面威风,对儿子的教育时说的是“看多少,名标金马与玉堂,不出青灯共黄卷”的人生哲学。遵循的是儒家 “诗书教成君子儒”的人生信条。对儿女在读书学习上的观点是“女孩家,挑文刺绣;男子们,拈笔磨砚”的传统封建思想。“年过六旬,告老闲居”的他实在是一个“退休”的旧官僚而已,退居后提倡的是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万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几见月当头”的消极。他说“惟有林泉高卧稳,看来名利不如闲”实际上另有一种不忘功名之心的酸味在其中。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因为年纪太小他提出的主张是“姣儿这点”,意思就是太小了不要太苛刻。对请来的教师他要求夫人要做到“礼隆北面,好看承,朝茶暮饭”,要求夫人要“好生管待”。这出戏刻画出了一个传统士大夫的儒雅形象。
女主角素梅的名字来源是其父“梦一株白梅,上有两只翠凤,因此取名素梅”,与其由梅妃江采萍转世而来暗合。她出场参加自己的生日晏,看到的是“赏春人与春流转,春光摇曳春如线”的美丽风景,隐有思春之意。想到的是“锦年华,神仙眷”的爱情向往,晏会上向父母敬酒和祝福体现的是大家闺秀端庄贤淑的风范。
《春晏》这出戏使剧本由虚入实,进入了描写生活本质的场面,一幅和美、闲适、温暖的晏会图呈现眼前。虽然没有大观园中的豪华气派奢侈隆重,然而也算是“小家碧玉”似的官宦生活,更不同于《金瓶梅》中西门庆家的酒色淫荡之晏,完全是一幅充满了儒家君子风范的传统晏会。由此亦可看出方氏门风及家教。
【原文:第三出 延师】
【绕地游】(生方巾蓝衫上)乌衣门第,羲献旧家世。宦游人,今侨寓。几叶寒儒,飘零异地。诵诗书,且养就浩然之气。
“五陵衣马自轻肥,故国平居有所思。心似百花开未得,托身须上万年枝。”小生姓王名廷睿,表字龙溪。本贯金陵人氏,寄居宛城。父官居百里之侯,母诰封七品之职,不幸早世。家业飘零,既无周亲,终鲜兄弟。十三岁入学游泮,二八间补廪超增。高耸吟肩,触手皆成妙句;世无青眼,到头竟少知音。幸父亲在日,有一八拜之交,姓黄名铖,官居定远将军,归家守制,果然全不好武,爱我能文。昨日叠柬通知,荐我方太守家课子。我想槐黄尚远,株守无聊,正可借彼三冬之资,暂为六月之息。将来经理门户,尽付苍头,随带春烟,尽可伴读。咳!俺记得先父常说,生我之前,梦一山人,自称和靖,手执梅花,掀髯长啸。我想和靖前身,尚有个梅妻鹤子,相伴孤山,怎龙溪今日,只剩个药裹书囊,清贫似水。正是“名骥未舒千里足,祥鸾暂借一枝栖”。
【二郎神】披经史,问苍天,年来恁的?困杀英雄悴死。青灯黄卷,误入半世乌丝。 (杂)相公这几年,试必冠军,月食廪饩,也不算误了。 蜗角虚名蝇头利,愧杀人,为他缚系。身如寄,望鹏程,何时奋翮高飞。
(杂)以相公之才,怕甚么穷,有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呵!
【换头】休提!司马文章,元龙意气,救不得空囊常似洗。(杂)有道“书中自有千钟粟”。叹诗书,贫难济困,饿不疗饥。方朔年年空索米,只落得凄凉眼底。把雄心,尽消磨,穷愁两字。
【急口令】(净扮院公坐盹)(丑扮书童持书帖上)从小生居富贵乡。伴当伴当,青衣白帽大束装,精光精光。人人说我好儿郎,肮脏肮脏。东街请客到西厢,奔忙奔忙。
自家方老爷门下,选七出八一个安童。奉老爷命,来请先生,持有书帖聘礼。来此已是王相公门前,那旁坐着个老儿,不免问他一声。
(丑作扯净耳语,净不应介)这老儿是个聋子,大声叫他一叫。老头儿!
(净作惊起揪丑介)?!何处小厮,来此高声大叫?
(丑)是、是、是方府家丁。来请你家浪风,求你冷禁。(净)胡说!(丑)来请相公,求你引进。(净)随我来!(净启禀,丑叩头呈书仪上)(生折书介)
【一封书】(读介)特字启贤侄,谂近贶,谅清夷。方府访名师,荐足下,无差池。你文高北斗风云会,他款洽东君宾主宜。凭寸楮,聘英奇,幸勿有美玉于斯。
(生)既然黄老伯有礼,自难推诿。聘金权收下,名帖容当面谢。(丑)知道。(丑下)
【尾声】笑儒生,领略诗书味。好生涯,不出寒毡里。苍头,照管门户,待俺访友去来。还则把月桂高攀第一枝。(下)
【编译:第三出 延师】
【绕地游--廷睿唱】本是乌衣巷口旧门第,世家大族宦游人。自古祖上有书圣,世称羲之和献之。算起来都是诗书传世良家子,后辈漂泊无定根,几代清贫读书人。现在寄居在宛城。从小熟读圣贤书,养成了一身端正气。
“寄身宛城思前又想后,想起富贵繁华温柔乡,何时才能驾着轻车肥马衣锦绣,着貂裘,功又成,名又就。这多年来理想未实现,仿佛含苞花蕾未开放,冲天之志平步在青云里,何时才能够飞上锦绣前程万年枝。”
小生姓王,名廷睿,字龙溪,祖籍南京,现在寄居宛城,父亲曾任七品知县,母亲敕封为七品孺人,不幸都已过早离世。家道败落,漂泊无依,既没有亲近的亲戚,也没有兄弟。十三岁入学诵读,十六岁考取秀才,现在已通过增补后成为领取补助的廪生。平时常常吟诗作赋,触手之处都可拈来绝妙佳句,想这世上仿佛缺少伯乐,
本文是对清代戏曲《梅花缘》进行编译评论。编译部份即成为一本独立的戏曲作品,在保持原文的风貌上有所创造。乾隆年间盘县才子任璇创作的《梅花缘》又称《梅花缘传奇》。出版于“传奇”已经没落的嘉庆七年(1802)。享有贵州第一本出版发行戏曲的声誉,同时也是黔地两部古典戏曲之一。《梅》剧是一个典型的才子佳人故事。描写一段生生死死又曲折离奇缠绵悱恻的爱情。穷书生王廷睿到官宦方淡然家任教,三年后墙上题诗,素梅游园时酬和他的诗歌,神灵引导他们梦中相会。后来双方定婚,方府要求王博取功名再来完婚。王赶考途中不幸被盗贼劫持,解脱后和家乡音信不通,误了考期。期间家乡发生战乱,盗贼攻打城池斩杀贪官污吏,平民百姓纷纷避乱,方淡然受惊后病故。有人传言王廷睿被盗贼劫持后生死不明,于是封夫人逼迫女儿改嫁。素梅忠贞于自己的爱情,最后在巨大悲愤和痛苦中自尽,酿成了一桩“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残酷迫害下的人间惨剧。王廷睿高中状元后镇压盗贼有功,回乡祭祀。素梅魂魄得到神灵相助后重生人间,最后演绎了一段“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凄美故事。《梅花缘》是贵州第一本留存至今的清代戏曲。其文词雅致,条理清晰,被誉为贵州戏曲的开山之作。作者经过多年努力,对其进行深刻研究,并逐一进行具有独立风格的编译。附原文,编译部分可跟原文进行对照。《梅花缘》是一本端庄、严肃、纯洁的文人作品,文本始终尊崇和推动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的“情教观”,在以情抗理的同时又回到儒家思想的传统伦理道德上来。通篇戏曲既沿袭《西厢记》、《牡丹亭》的进步思想,同时又对这些思想进行了折中的肯定。在吸取前人传奇创作的众多元素后变得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
主角介绍
男主角王廷睿是一个热衷功名的热血青年,他的可贵之处和女主角素梅同样在于对爱情的坚持。当他被盗贼劫持离开后对素梅的思念真切而诚挚,唱的是“销魂是一声鸦,把愁肠扯杀。他念念思咱,他念念思咱”。当他知道素梅为了爱情抗拒嫁给封标而自缢后悲痛欲绝,唱的是“痛杀你,翠娟娟,一朵初开;痛杀你,惨凄凄,百般禁害;痛杀你,急煎煎,走上瑶台;痛杀你,怜我粗才”、 “觉小姐虽死犹生,恨我生不如死”等等。最可贵的是他考上状元后一直坚守着对素梅的爱。回到家乡祭祀时唱的是“你人天撒手权相待,从此吾生亦有涯”,将失去爱情的悲痛表现得更加凄恻哀苦。王廷睿总体上是一个完美的痴情才子,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是端庄、真诚而又对生活充满了渴望和梦想的儒家君子形象。
女主角方素梅的形象集中体现在以“情”抗理的激烈上,出生官宦家庭的她被禁锢在闺房里如笼中的金丝鸟。王廷睿在方府教书三年不知她的存在,她知道王的存在但是三年未识其面。后来只能在梦中得见。残酷的封建礼教禁锢的是少男少女们到了青春年龄的自然天性。素梅最开始的反叛源于天性的青春烦恼,和杜丽娘思春游园相似,幸运的是素梅遇到了真实生活中的郎君而杜丽娘只能入梦。虽然素梅顺理成章地和廷睿订婚是方淡然主张的婚姻,暗则是她先与廷睿在梦中系下了姻缘之份。作者任璇借助的是荒诞的神佛关系三生三世把两人的爱情卷入宿命式的漩涡,任璇明确说出过这些都是荒诞的,不过是借鬼神之笔演人间故事。“人世说鬼近荒唐,旧事惊心枉断肠”即是交待的创作理念。
编译前言
很少接触戏曲,编译前没读过《梅花缘》。原文文字古朴,用典较多,影响了传播和阅读。所以编译目的是传播古文化,效果是让现代的人们易懂。但是由于才疏学浅,学识有限,编译本很不理想。仅希望译后能让人们大致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建议尽量多看原文。译本很多地方不能完全准确表述,遗憾很多。
原文和译本区别逐一说明:
一、前面有整本戏曲之总评。每出戏编译后均有针对原文的短评。
二、评论仅为编译者的读后感,不代表任何第三方观点。
三、编译本不改变原文故事情节。
四、原文用典较多,编译尽量消除这些阅读障碍。
五、每出戏原文在前编译在后,紧跟释评。原文生、净、旦、末、丑等按真实姓名处理。
六、曲牌仅保留原曲牌名,编译不再受平仄和字数限制,许多词曲在在原来表达的基础上进行了抒情式拓展。编译后词句不能按原曲谱演唱。
七、编译之诗、词、曲90%以上都根据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了二次创作。
十、错漏、错误、失误、文不达意的地方敬请读者原谅,批评指正。
何微风
二?一七年三月八日
总评:一部闪耀着人民性思想光辉和反抗封建礼教
争取婚姻自由的传统戏曲《梅花缘》
传统戏曲经历了原始歌舞的孕育阶段,宋代形成较为成熟的“南戏”,之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长期历史沉淀中出现过数不胜数的经典故事,塑造过数不胜数的经典人物 。乾隆年间盘县才子任璇创作的《梅花缘》又称《梅花缘传奇》。自明以后,“传奇”指的的是明清两代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曾有“不奇不传”之说法,寓意着具有奇异和新颖性的特色。“传奇”经历了两个重要发展时期,前期在明末,后期为清初,其生存时间近250年。其时可谓名家辈出,名作如林,繁盛一时。流传至今的基本上都是昆曲剧本。
《梅》剧问世至今两百余年,出版于“传奇”已经没落的嘉庆七年(1802)。享有贵州第一本出版发行戏曲的声誉,同时也是黔地两部古典戏曲之一。在地方戏剧发展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位置。作为贵州第一本发行之传统戏曲来说研究和讨论一直都很溥弱,仅有少数学者进行过研究和评论,其中存有许多精辟见解。这些评论以黄永堂《任璇和他的〈梅花缘〉传奇》、王颖泰《梅花缘新评---与黄永堂同志商榷》和李建国《〈梅花缘〉传奇中情与理的矛盾》作为代表。评论中既有肯定也有批评,既有分岐也有争论。
上世纪盘县志记载后人评论:“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内心活动刻画细腻。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也都绘声绘色。词曲优美而富文采,使人荡气回肠。”
迄今为止,对《梅》开展之研究和讨论与它的历史地位完全不相匹配。作为盘县古典文学重要作品之一,地方各级各部门历来均非常重视,但苦于缺乏南戏研究氛围和基础环境,对其评论尚处于未开发阶段。
一、《梅花缘》创作之社会背景---乾隆盛世
《梅花缘》创作时任璇说自己“年近四旬”,史载任氏约出生于乾隆十年(1745)。推断则在乾隆五十年(1785)之前完成创作。那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都高度繁荣的时期,同样是一个社会矛盾迅速累积和极度奢靡极度享乐之时代。圆明园在乾隆初迅猛扩建,每年元宵前后都举办无比奢侈的烟花和大量戏曲表演。英国使节形容当时烟花:“编排成火山普遍的爆发,绽射出光芒和闪烁,在园内使用的甩炮、弹射器、鞭炮、火箭和照明灯等,大约一个小时之后,还积有大量不散的烟云”。
那是一个极度狂欢的时代和狂欢之圆明园。乾隆盛世GDP占全球三分之一,国库充盈,四海臣服,威加海内。但光鲜外表却掩盖不了内在的腐朽。外国使臣在《我看乾隆盛世》中描述:“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许多学者均指出那是个虚假繁华的时代,甚至是一个饥饿的时代。
任氏生活期间,《梅》剧创作完成之前,乾隆三十九年(1774)山东寿张县王伦率数千人起义攻入县城,军中有女将乌三娘善使双刀。《梅》剧中也有占山为王的女头领“赛月”善使双刀。乾隆四十六年(1781)甘肃发生华林山起义。三年后发生石峰堡起义,官府均出动大量兵力前去镇压。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元年(1735-1736),古州(今贵州榕江)苗民包利等率领农民发动起义,参加民众多达四十余万。
《梅》剧中有一群占山为王攻打城池的盗贼即有苗民和山东起义农民的缩影。任氏创作《梅》剧时表面看是一派繁荣盛世,但暗潮涌动下的社会矛盾正在迅速累积,底层民众生活之悲惨和社会风尚的日益没落正在加剧。身处边陲之地的他看到了许多世风日下的生活画面,因此剧中出现了许多描绘各阶层民众社会本质生活的场景。
二、《梅花缘》创作之时代背景---戏曲史上花雅之争
乾隆年间正是戏曲“花雅之争”的时期。史学家吴长元指出雅即雅正,花即是杂乱。
“花雅之争”本质是“戏曲之母”昆曲和各地崛起的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等最基本的传统审美观念和雅俗精神之间的竞争。
康熙到乾隆期间地方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以关目排场和独特风格赢得观众喜爱,从而和唱腔优美端庄秀丽的昆曲抢占舞台,之前昆曲一直占据压倒一切的优势。上层社会和士大夫对各地戏曲保持着排斥态度,大多认为地方戏是野调俗曲,难登大雅之堂,称之为“乱弹”。
花部诸腔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民间艺人精心培育下以新鲜和旺盛的生命力冲击昆曲地位。乾隆中叶针对“花雅之争”曾禁止京腔、秦腔等演出。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花部占据上风,最后出现昆曲的衰落现象。
乾隆至嘉庆期间官方针对部份“花”部戏曲实行过多次禁演,对有伤风化和不符合政治倾向之剧本进行查禁,并实行文字狱。乾隆五十年对山西梆子严加禁止,嘉庆年间又两次实施同样的禁演。禁演内容也包括雅部一些曲目,比如《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均因涉及时事或淫词艳句受到过不同程度的禁演。
史料记载乾隆一朝大约禁了300出戏,禁戏的严厉程度为清代之冠。1780年乾隆在上谕说:“因思演戏曲本内,亦未必无违碍之处,如明季国初之事,有关涉本朝字句,自当一体饬查”。
1993年出版的《宜黄诸腔源流探》描述:乾隆下发“禁戏令”要求各省督抚 “再查昆腔之外,有石牌腔、秦腔、弋阳腔、楚腔等英,江、广、闽、浙、四川、云贵等省皆所盛行,请敕各督抚查办”。
《梅》剧创作于“花雅相争”之期,同时是“传奇”趋于式微的时代。《梅》剧属于传统昆曲剧本,在理论上正是朝廷大力扶持的对象,属于雅的范围。但它的出版一直到嘉庆七年(1802)才得以实现,前后担搁了近二十年。
三、案头文学《梅花缘》----一个典型的才子佳人故事
传统戏曲有“本色派”和“文采派”之分,很多戏曲家把剧本当作特殊文章来创作。本色派偏重曲词演唱、宾白的大众化和舞台表演。文采派偏重剧本阅读和文学价值,二者后来变成了“案头文学”和“场上之曲”的对立,在展现文采大肆盛行的浪潮下部分传奇成了不适于搬到舞台的剧作,这些剧本最终成为文学作品流传下来。
《梅》剧词曲清丽典雅,古朴纯正,用典较多,即使放到清代也无法听懂许多古朴端正的词曲。因此客观来说它是“案头文学”,是流传于文人之间互相欣赏的作品。它的传播和影响因此变得非常有限,长期流传在狭小的圈子里。
《梅》剧是一个典型的才子佳人故事。描写一段生生死死又曲折离奇缠绵悱恻的爱情。穷书生王廷睿到官宦方淡然家任教,三年后墙上题诗,素梅游园时酬和他的诗歌,神灵引导他们梦中相会。后来双方定婚,方府要求王博取功名再来完婚。王赶考途中不幸被盗贼劫持,解脱后和家乡音信不通,误了考期。期间家乡发生战乱,盗贼攻打城池斩杀贪官污吏,平民百姓纷纷避乱,方淡然受惊后病故。有人传言王廷睿被盗贼劫持后生死不明,于是封夫人逼迫女儿改嫁。素梅忠贞于自己的爱情,最后在巨大悲愤和痛苦中自尽,酿成了一桩“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残酷迫害下的人间惨剧。王廷睿高中状元后镇压盗贼有功,回乡祭祀。素梅魂魄得到神灵相助后重生人间,最后演绎了一段“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凄美故事。
《梅》剧运用浪漫主义笔法借梅妃江采萍的故事经历三生三世后再续前缘,并继承神魔小说传统手法,借神灵仙佛的安排对生死不渝的爱情进行正面歌颂,继《西厢记》、《牡丹亭》、《琵琶记》、《荆钗记》、《玉簪记》、《倩女离魂》等戏曲及小说《平山冷燕》、《好逑传》、《玉娇梨》、《春柳莺》、《金云翘传》等等众多爱情故事之后对封建礼教进行强烈的反抗,宣扬人间真情赞扬男女自由选择婚姻,大力反抗程朱理学压抑下的传统道德,主张冯梦龙提倡的“情教”观,是一本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积极社会内涵和文辞华丽的文学作品。
四、《梅花缘》对照比较---曹雪芹和鲁迅对才子佳人故事的批评
《红楼梦》开篇指责:“至若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
鲁迅批评:“这类作品皆显扬女子,颂其异能,如或乖违,终多如意。此类作品似乎是很有悖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旧习惯是有些反对的意思的……才子佳人小说的虽经乖逆、终成夫妻的大团圆正是中国文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的团圆心理的表现,是中国人不愿意说人生现实底缺陷的互相骗骗的文学。这些才子佳人小说的文章也没有一部好的。”
但是曹雪芹对《牡丹亭》、《西厢记》等戏曲的肯定也有目共睹,大观园中少男少女们热爱《西厢记》、《牡丹亭》的情节多处涉及。鲁迅在批评中实则也肯定“对于旧习惯是有些反对的意思的”。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好逑传》文辞较佳,人物之性格亦稍异”,《平山冷燕》、《玉娇梨》“倘作者无不羁之才,固不能冲决而高翥矣”----对才子佳人小说中文辞华采和存在的优点给予了赞扬。由此可看出曹、鲁虽然批评此类故事,并未全盘否定这些文学作品中依然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价值。他们指责的主要是故事情节雷同和脱离现实等缺点。
才子佳人故事包括小说也包括戏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通病就是许多故事情节相互模仿相互雷同,人物塑造僵化千人同面。其中故事结构被总结为“一见衷情定终身,落魄才子考状元,奉旨成婚大团圆”。对比《梅花缘》,完全步入了才子佳人故事传统的“三件套”,存在较多同类作品中共同存在的缺点。但是才子佳人作品是历史时期客观存在的产物,沿袭了数百年,虽然存在一些共同通病但也有许多优点被历代学者予以肯定。解放后经过曹、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否定后冷落了很长时间的才子佳人故事研究和讨论重新掀起过高潮。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任何作品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对存在的缺点进行客观批评的同时更应对其存在的优点给予客观的肯定。
《梅花缘》是一本端庄、严肃、纯洁的文人作品,文本始终尊崇和推动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的“情教观”,在以情抗理的同时又回到儒家思想的传统伦理道德上来。通篇戏曲既沿袭《西厢记》、《牡丹亭》的进步思想,同时又对这些思想进行了折中的肯定。在吸取前人传奇创作的众多元素后变得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
从《梅》剧整篇戏曲来看,许多人物形象虽然出场短暂但较为鲜活,许多场景均接触到社会本质生活,通篇汇合了神魔、佛道、还魂转世以及战乱、科举等诸多场景,刻画了盗贼、妓女、和尚、地方豪绅、士子、童仆、神仙等等众多人物。正如戏剧家王颖泰说的:“场面庞杂, 包含天上 、地下 、人间 。人间的场面又有文场 、武场 。文场如书房 、花园 、亭台,雅至和韵、俗至嫖妓。武场如双凤山、围宛城、赛月神射黄钺等 。如此广博、多彩的社会生活 ,全凭严禁之结构”。
《梅》剧创作正是“传奇”进入末期之时,任璇吸取了前人众多模式进行融合、揉杂,甚至可看作是对“传奇”这种文体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总结,这使它既类同于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又在很多方面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特征。
五、《梅花缘》与《牡丹亭》、《西厢记》等传统才子佳人故事的文化传承关系
《梅花缘》整体情节是王廷睿和方素梅题诗生情,因情而得到神灵之助梦中相会,然后订婚。王廷睿赶考途中出了意外,素梅被母亲逼迫改嫁后自缢。留下自画像给王廷睿,王高中状元后素梅还魂重生,然后团圆。
《牡丹亭》整体情节是杜丽娘在礼教压抑下春情萌生,游园梦到书生柳梦梅,因梦生情后郁郁而亡。留下自画像。柳赶考途中住进杜家得到画像。杜丽娘鬼魂和他相爱并自献其身,后来丽娘重生,柳梦梅高中状元,然后团圆。
对比后可看出《梅》剧模仿了《牡丹亭》梦中相会和死后重生以及大团圆的情节,塑造了一个类似杜丽娘的方素梅。任璇曾在《后序》中坦言:“愿学玉茗文人,笑烟花于南部”。对《牡》的钟爱不仅体现在重要情节模仿上,一些细节的模仿也出现在部分戏中,多处对《牡》的清丽词句进行引用。比如“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生花里小随衙”、“便酸酸楚楚随人怨”、“ 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青怕泥新绣袜,惜花疼杀小金铃”、“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便赏遍十二栏干”、 “再不叫咱,把领头香心字烧……”等等【注:玉茗文人,即《牡丹亭》作者汤显祖】。
剧情的安排正如黄永堂教授说的:“《画梅》等于《牡丹亭》的《写真》,《玩真》一出直和《牡丹亭.玩真》相类……其余《梅梦》、《回阳》莫不蹈《牡丹亭.幽媾》、《回生》窠臼”。
正因整体故事情节上和《牡丹亭》有许多类似之处,撰写序言的任珏崖和任璇的朋友张岱庵在批语中把《梅花缘》和《牡丹亭》相提。任珏崖说的意思是自《牡》后又得《梅》。这些描述实际上表露出两层重要意思,一是《梅》的故事类似于《牡》,二是《梅》剧也是一本文词清丽、故事离奇、缠绵悱恻的优秀剧本。实际是对任璇才情的赞美和肯定。
《梅》在一些情节上类似《牡》,但在另一些情节上却类似于《西厢记》。比如第八出《探梅》,廷睿悄悄去偷看素梅烧香拜月的时候和《西厢记》张生偷看莺莺烧香拜月也很类似。张岱庵对《探梅》写道:“规抚《西厢》,却将《惊艳》、《闹斋》前后三篇合为一折”。
《梅》剧中方素梅还有《荆钗记》钱玉莲的影子,钱和王十朋的爱情故事中钱被后母逼迫改嫁,投河自尽,后来遇救。《梅》中方素梅同样遇到逼迫改嫁然后自缢,但自缢没有得救,而是还魂再生。
任氏创作《梅》的时候传奇经过数百年繁荣后已进入末期,这正好给他提供了综合各种剧本创作的经验。因此《梅》不但具有这些传统戏曲中的情节模仿,同时也存在神魔系列的传承,更兼有冯梦龙《情史》提倡的“情教”影子。最后一出《梦破》直接将《情史》序言“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惟情不灭故。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子有情于父,臣有情于君。推之种种相,俱作如是观……”唱了出来。他的目的就是继承冯氏的“情教观”,提倡男女婚姻自主选择和以至情真情反抗封建礼教,建立一套以“情”为核心并同时保持儒家忠贞节烈思想的传统道德观,提倡人间的“情”包括天地万物,在冯氏基础上拓展为如果情端正社会秩序就敦厚纯洁,如果情邪恶世间万物就变得邪恶的高度。他对“情教观”的理解是“情和平,是日月星辰,情惨戚,是雨雪风霜……情邪正,为风雅,为爻象,为典谟,为礼数,为诛赏”。
从还魂角度来说,《牡丹亭》故事来源于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情节基本类似,但是《牡丹亭》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艺术成就。戏曲中还存在许多还魂故事,小说中更是数不胜数。比如提前《梅花缘》百余年面世的经典鬼狐故事集《聊斋志异》。《醒世怛言.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周胜仙拒绝婚嫁后郁郁身亡,离奇曲折的死后复活被意中人范二郎误认为是鬼而打死,但她的鬼魂依然帮助范二郎解脱罪名。
《聊斋志异》中聂小倩改编为经典电影《倩女幽魂》后好评不断。同样是演绎《倩女幽魂》的张国荣还演了一部《胭脂扣》:80年代香港的大街上来了一个寻找爱人的鬼魂如花,当她找到50年前和自己一起殉情未死的十二少又转身离去时,那一瞬的经典至今仍留在很多人记忆之中。90年代美国电影《人鬼情未了》讲述的同样是人鬼恋。可见故事情节的雷同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并不是独创,戏曲中许多经典故事均有来源,互相借鉴模仿的事例不胜枚举。
《梅花缘》虽然主体情节仿照了杜丽娘还魂的故事,但其中存着非常多的不同之处。对社会现实和本质生活的描写《梅》剧更是可圈可点,无论是语言描述、词曲的优美、人物塑造以及透露出来的生活底蕴都有很多值得去研究和探讨的意义。
六、《梅花缘》人民性描写---底层奴仆
在前有《西厢》后有《牡丹》以及众多优秀才子佳人故事的戏曲史上,更有清初的巅峰之作《长生殿》和《桃花扇》。戏曲经过数百年漫长的历史发展早已淘洗出众多经典中的经典。《梅》作为案头文学和才子佳人故事来说其传播途径自然而然地受到极大影响,随着历史变迁《梅》剧甚至成为孤本流落民间,许多人对其闻所未闻。《梅》描绘场景复杂多变人物庞杂又有条不紊,融汇的戏曲元素甚至超过了众多经典戏曲,其中对社会本质生活的描写也在众多戏曲中别具一格,非常具有代表性。
《梅》最具特色的亮点之一即在于短短的出场便能刻画出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更为可贵的是覆盖面非常广泛,涉及到许多社会阶层。整篇戏曲里有多处针对奴仆的描写,刻画均很传神。
《延师》描写方府派去聘请王廷睿任教的家丁在短短的插科打诨中即勾勒出一个少年奴仆的悲凉生活,虽然于戏谑中用笔,看似漫不经心,却体现了作者对底层民众生活的深切同情。家丁唱“从小生居富贵乡。伴当伴当,青衣白帽大束装,精光精光。人人说我好儿郎,肮脏肮脏。东街请客到西厢,奔忙奔忙”----短短几句画出了一个奔忙且一腹怨气的奴仆。接下来家丁对着王家老仆说:“这老儿是个聋子,大叫他一声。老头儿”----滑稽之余少年天性被率真地表露出来,顽皮活泼的形象跃然纸上。老仆反应过来大叫:“?!何处小厮,来此高声大叫”时,家丁立即变得有点畏惧起来:“是、是、是方府家丁。来请你家浪风,求你冷禁”----在这结结巴巴的后面不但带着突然而来的严肃也带着俏皮。
《诗谳》中王廷睿回到书房看到墙上题诗后面多了一首,于是带着威胁追问书童。书童告诉他那是方家小姐写的。最后书童对自己的处境嘲弄道:“世事须要谨慎,为人莫作伴当。不是从头直说,几乎与书童一场”----少年对“世事须谨慎”的理解,真实地道出了奴仆不过是主人附属的社会现实,如不谨慎便有遭到体罚的危险。
《馆叹》中王廷睿在钱宝家教书,钱宝因为有钱很是看不起他。考期临近时他准备进京,钱家书童对他的态度却是极度嘲讽,书童说“先生去不得了”,王廷睿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去了九个半,只少先生半个,不去也罢”----这里的奴仆一如势利的主人对穷书生带着不可名状的蔑视。
《梅圆》中夫人将丫鬟翠羽“赏”给了书童春烟做老婆,虽然仅仅一个“赏”字,甚至是作者不经意间带出来的,却再一次将封建时代奴仆命运不由人做主的社会现实描绘了出来,仔细阅读之后同样耐人寻味。
七、《梅花缘》的人民性描写----强盗和贪官污吏
《梅花缘》对替天行道的盗贼陈克家、戚眉生、赛月和贪官污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描写。占山为王的强盗总有着《水浒》的影子。
《水浒》的英雄好汉基本上都是走投无路占山为王,最后在宋江的率领下接受朝廷招安,走上了忠君报国之路,同时也走上了被荼毒和戕害的道路。《梅》中盗贼陈克家是长沙人,因不满官府贪污赈灾款项后杀死贪官,然后带着妹妹一路奔逃,途经双凤山后落草为寇。陈克家落草之前叙述的经过是:“官贪吏?,扰累何堪。是孤家一时性起,纠合流民,将他杀了”。
陈克家的落草为寇和逼上梁山何其相似?山上早有一个大王叫戚眉生,和陈克家打斗之后大败,于是邀请陈上山当了寨主。这也和《水浒》中某些情节何其相似?打斗中双凤山女将赛月回身将官军主将黄铖射中,胜了一阵,这又和《水浒》或其它侠义评话、小说等某些情节何其相似?最后陈克家投降朝廷时摆下筵席斩杀不愿投降的二大王戚眉生,这同样也和《水浒》中林冲杀王伦有相似之处。投降后的赛月被王廷睿提议后由其兄长陈克家做主嫁给素梅的弟弟清润,这又和扈三娘嫁给王英一节何其相似?因此可以看出《梅花缘》同样受到过《水浒》和其它侠客类文学的影响而产生了这样的几出戏。
陈克家落草为寇时仿佛宋江,他唱出“世间出处不由人,权向绿林寄此身”,即早有投降朝廷之心。换句时髦的话说他是一个革命不彻底的人,他认为治世之下的贪酷枉法都是各级官吏不按明君的法令认真办事才导致百姓受苦,因此他说:“君恩已极,官贪吏?”。任璇对他的评价是 “偏将架海撑天手,逼作打家劫舍人”,肯定他是一条好汉,也肯定他所作所为,对他抱着同情之心进行描述。这些都透出了《梅花缘》中难得可贵的人民性。
陈克家规定自己的部下“一不得杀戮平民,二不得抢掠女子,三不得烧屋掘墓”,这何其只是一个草莽?这完全就是一个具有民主思想的江湖侠客,他替天行道的目的是“上除国忻,下除民蝗”。
《梅》剧描写本质生活透出来的人民性还在于对贪官污吏的深刻揭露和刻画,陈克家说:“如今那些官,最肯违反作盗,讳盗为窃。纵有人去报呈,他还要押改呈词,不作准备,有几个忧国忧民的哟”。他又说:“你道官兵有用么?他只会坐耗钱粮,冒功领赏。还会将那些避难穷民,胡乱割些首级,以假为真”,甚至对官兵残害老百姓的行为总结为“宁经寇盗一遭,不愿兵过一次”。
任氏对贪官污吏的刻画虽然笔墨不多,但却能让人过目不忘,宛城被陈克家、戚眉生围攻后逃出来的书生说:“你不知贼初到围城,有人报信,那官正在饮酒抹牌,门上不敢传报”, 逃出来的差役说:“前日我们急速送稿,早详求救。无奈太爷、师爷商议不决,又说小事不可大报”。宛城的师爷“善会征律比例,熟谙钱谷”, 十分奸滑贪酷。最讽刺和滑稽的是盗贼围城后他翻书查询该不该跑,最后查到安禄山围攻长安时唐明皇一路奔逃,然后才得出火速逃跑的结论。劝导县太爷逃跑的时候说的话一味的引经据典,完全就是一个酸溜溜受儒家思想毒害至深的刀笔小吏。师爷逃跑的时候一个劲吩咐手下要收拾好他的“笋干鲞鱼”,差役则追着他要曾经承诺过的“金元宝”,他抵赖说的是命都不保了要钱还有什么用----这些情节的描写将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在戏谑中刻画得淋漓尽致。
《梅》剧的人民性不仅体现在对强盗、贪官污吏的刻画上,同时也体现在难民的描绘上,那些四处奔逃的商人、书生、小吏、农民和妇孺老幼均栩栩如生。奔逃的女人们“粉黛红颜,踏破弓鞋缝”,到处是战乱中寻亲觅友的人们:“嬷嬷,我的妹妹也失散何处?”“我的小儿不知在那里丢了”----这些深刻的描绘无一不透露出作者对流离百姓的深深同情和对贪酷暴吏的憎恨。最后师爷被盗贼一刀砍了,但任璇对县太爷却没有交待,绕过了为害一方的朝廷命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迫于文字狱的残酷,另一方面大致上也体现出他对封建王朝政治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八、《梅花缘》的人民性描写---书生和妓女、和尚和“绅士”
《梅花缘》不但涉及官吏、强盗、流民百姓、奴仆等各个阶层的人物,同时也涉及地方豪绅、书生、妓女和神仙、和尚等等一众人物,均有鲜明特点。
《诨店》可算是较为特别和出采的一出。人物刻画十分接近社会本质生活。店主吴良是一个非常奸滑世俗的客栈店主,想尽办法在客人身上捞钱,利用赌博、嫖娼等等手段招揽生意。他的客栈仿佛“乌龙”客栈,接待四面八方的客人做着乱七八糟的事情。里面出现两个不学无术的书生,既对儒林进行了尖锐的嘲讽也对世风日下、买官卖官及科举制度的黑暗等现象进行了抨击。更有两个流落烟花的可怜女子。整出戏描绘出一幅大清王朝京城社会腐乱淫靡的社会乱象。店主吴良愚意着“无良”,那是对道德沦落的一种极佳讽刺,吴良为了捞钱叫了两个妓女刘水儿和花粉团陪书生喝酒唱曲, “我便将金鱼池的有名剩货,一个叫刘水儿,一个叫花粉团,说成天上美人,糊弄糊弄,喜得这两个蛏公子眉开眼笑”。两个书生一个叫钱有光,倒过来叫作“光有钱”,一个叫秦通,谐音后叫做“钱通”。钱有光依靠家有百万要上京买个官来当,秦通一样的要用钱财上京打点各方关节博取功名。两个书生在筵席间和两个妓女之间进行了一番粗俗的调笑。
花粉团唱的“处处趁钱钞,嬷嬷还嫌少。朝歌夜舞陪欢笑。何日才勾销,把这孽坑儿填了”----不但和她“下级妓女”的身份极度吻合,同时也对她的悲惨生活描述得十分逼真。刘水儿唱的“烟花队里奴薄命,前日得你一封信。拆开信,原来一派虚人情。这人情,三番五次假惺惺问问你的心,那有咱的心。我是热心人,被你哄骗到如今”同样道出了风尘女子的悲苦,道出了人间溥情的世风道德和日渐沉沦又肮脏的人心。
任璇还对和尚、地方“绅士”和神仙之类进行了刻画,尽管这些刻画有时仅仅是一种勾勒,但都很传神。《回阳》中描写的和尚兴阳不但一心想当方丈掌管寺庙,而且是一个十分世俗的和尚。已经当了礼部侍郎的王廷睿要来寺庙迎接素梅重返人间,兴阳命手下的火工道人打扫寺庙,因为案几扫得不干净他说的是“咳,这等粗心,怎想侍候官府……将来衬钱布施,你们是没分的了”,当他说完要扣掉下人工钱后又毕恭毕敬地到寺庙门口迎接王廷睿去了。兴阳不但带着十足的奴性而且十分低俗,最后素梅醒来后他说的是如果眼泪也能把生命唤回来,那么就要对多情的小师弟去哭上一阵了。
由兴阳而透视的佛家寺庙原来也不是一块净土,实际是一方充满了争斗和人情世故甚至淫乱肮脏的地方。《回阳》这出戏不但刻画了兴阳还刻画了一个底层神仙“土地”,这个土地影射着下层小吏的影子,他唱的是“背儿驼,须儿皤,告老难归没奈何。鬼脸神头没处躲,奔走逢迎受折磨。好容易,受香火,阴阳共劳攘,江山自今古,大神半日闲,小神三日苦”----完全是一付为了官差不停忙碌奔波满肚子怨气的形象。和“土地”类似的还有花钱买官当的地方“绅士”钱宝。
钱宝花钱当了驿丞后一肚子怨气,每天要逢迎各级大小官吏又忙碌又受气。对钱宝的刻画还有他善于言辞和官场逢迎等等,最后王廷睿将他带入军中立了战功被封为知县,这无疑是对人情世故和科举功名、人生利禄和买官卖官一个极大的嘲弄和讽刺。
九、《梅花缘》剧作中的虚拟指向
《梅》剧中王廷睿是一个家道中落的穷秀才,他的父亲是“百里之侯”,意即县令,在官宦人家来说是个不大的官,而且早已不在人世。王廷睿是一个热衷功名的年青才子。他的身份和作者任璇非常相似,任璇的父亲出任过云南江川、呈贡的知县。所以黄永堂教授说:“任璇,号龙溪,《梅》剧的男主人公偏就姓王号廷睿,表字龙溪。剧中的王龙溪处处慨叹自己‘文经武纬’、‘立志孤介’ 、‘剩个药裹书袋,清贫似水’,而《标目》中的问花居士则自道“学穷万卷”……所以我认为作者是处处以王龙溪自况”。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即有曹氏影子,而《梅花缘》受《红楼梦》的影响不但体现在故事开篇中,同时体现在创作立意上,任璇也以“人世说鬼近荒唐”,和曹氏“满纸荒唐言”基本上如出一辙。正如黄教授说的 “王龙溪并不等于任龙溪,正如同贾宝玉不等于曹雪芹”。从文学作品艺术创作角度来说,贾宝玉绝对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曹雪芹,王廷睿当然也不是真实意义上的任璇。但通过这些对比后不难发现,《梅》虽然是戏曲,同样在很多地方受到了《红》的启示。
任氏不但以王廷睿自况,而且故事发生的地点“宛城”也是依据盘县来进行的虚拟。史学家和清代社会普遍认为盘县过去属于“宛温”,比如光绪年间同知夏成业曾写过《宛温北城水灾》的诗歌,兴义府的官吏曾写过途经“宛境”之类。剧中出现的“双凤山”更能纯粹地在盘县找出踪迹,盘县1950年并凤城、凤鸣二镇为双凤镇,以城中凤凰、凤鸣二山命名,1955年更名城关镇。2016年城关镇再次更名为双凤镇。《梅》剧即将发生故事的地方以盘县作为虚拟指向,然后将双凤山移至黔楚交界,最后“宛城”的地理位置也在虚拟中作了相应移动。
十、《梅花缘》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和思想艺术中存在的局限性
王廷睿是落魄才子,他的最大理想就是博取功名,但是当他得到功名却失去爱人之后,对功名有了不同的看法。《寄真》中廷睿得到素梅死亡的消息,于是悲痛中唱出“便教我状元及第,不解相思债”的悲凉歌词,在这里他不但对功名开始了怀疑,甚至认为爱情比功名更重要。《梅圆》中廷睿已升任礼部侍郎,在团圆中他欣喜地唱出“再生缘,胜似标金榜”,再一次把爱情和功名相论。可见任璇在对待爱情和功名这两样人生理想上有着较为进步的认识和见解。
爱情、事业的成功也是现代人一生的理想,任何时代的人们均渴望着爱情事业双丰收,但在礼教制度严格控制下的封建时代,忠于爱情之人能有多少?很多诸如陈世美之类的负心汉出现在众多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势利如朱买臣的妻子那样“覆水难收”的故事。
才子佳人故事中有许多揭露封建科举制度拉帮结派利用各种关系利用金钱获得功名的情节,其它类别的作品中也能找出很多对科举制度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的桥段。集大成者则是经典名著《儒林外史》。
《梅》借王廷睿科举考试失去爱情的经历对“功名和爱情”有了积极的认识。任氏继承才子佳人故事继续把“情”推向超越人生事业的位置。并对封建科举进行了辛辣讽刺,极尽嘲笑。不但塑造了两个不学无术做着下着行径的儒林形象,同时对买官卖官和利用金钱、人际关系获取功名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更为尖锐的是他用一整出戏对科举考试进行了寓言式的嘲弄。
《锁院》安排了一场荒唐滑稽令人捧腹的考试。考场上不学无术的钱有光和秦通互相询问结果和对题目的理解。考试题目是对“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四个圣贤之思想和行为进行比较。钱有光答卷的内容是四圣人肾脏相同,秦通说的是四圣人就是“任和与是”,意思直接就是题目,属于纯粹的混蛋理解。另一个题目是论面临强敌时主张战争还是和解。秦通回答的是“兵之为道,有死无生,如老阳战少阴”。交卷后更加荒唐的是考官出对联给众人试对,秦通对出“眼底虚花老大人”,钱有光根据自己的性情对出“色里痴虫钱有光”。整出戏把一场严肃的考试完全变成了荒诞不经的闹剧。
《梅》在反应生活本质和塑造众多底层人物形象上皆可圈可点,同时在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描写道德伦理的沉沦方面也有许多描绘,对社会人生的描述中更具有非常可贵的人民性,在语言和故事结构上都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但其中也难免存着比较明显的缺点。比如黄永堂教授指出语言上的“掉书袋”,说白和唱词用典太多,且很多典故均很冷僻,一些唱词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等。另外对许多戏曲和传统模式的模仿和承袭使故事走入俗套也是其重要的缺点之一。反映在思想意识上的缺点诸如利用神仙鬼怪三生三世一切皆是天注定等宿命论,借助佛家“四大皆空”传播消极人生信念以及最后得出“情中劫火虽非妄,梦里姻缘莫认真”的唯心主义论调都具有一定局限性。对反抗自由婚姻解放女性思想意识予以肯定和大力赞扬的同时,最后不得不回到儒家忠贞节烈的道德观来,在反抗封建社会体制方面对统治阶级本质认识的欠缺使 “革命”的草寇最终不得不回到忠君建功的立场上来,这些思想认识上的缺限都与作者所处时代有关。任何文学作品均有时代的局限性和作者认识上的片面性,这是文学创作的必然结果。因此对故事中糟粕性的东西应该予以摒弃的同时,更应对其众多突出的优点和思想艺术上的亮点给予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十一、《梅花缘》男女主角人物形象----以“情”抗“理”的正面积极意义
《牡丹亭》中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而死、死而复生,人物命运处处与牡丹亭关联,汤显祖之所以用花之富贵者“牡丹”作为戏曲命名,实际隐含着杜丽娘出生富贵之家,国色天香的寓意。《牡》中也以梅花作为杜丽娘的隐喻。她留下寻找柳梦梅的诗“不在梅边在柳边”一直被人们深记。《桃花扇》描写真实人物秦淮名妓李香君和复社才子侯方域在明末清初战乱中的凄惨爱情,李香君拒绝嫁给权贵作妾时血溅桃花扇。因此《桃花扇小识》中对桃花的象征意义这样解释: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
《梅》借梅妃的故事经历三生三世,素梅即为梅花的化身,她在天宫也被称作梅精,甚至是一朵冰清玉洁的梅花,所以还魂时出现花神为她催发花枝才能重生。从三生三世来说,素梅第一世梅妃,明皇第二世为林逋,林逋一生钟爱梅花,第三世即以梅花作为缘起,咏梅诗作为由头引出了王、方之间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可见梅花一直作为冰清玉洁、孤傲凛冽、忠贞不移的象征贯穿全文。
才子佳人故事歌颂以“情”抗“理”是一个不变的思想主题,但其反抗的角度和力度都有不同。“情”指的是人间的真情、至情、深情和纯情等。“理”则是指“灭人欲、存天理”的程朱理学。通俗的理解“情”是指人间至真至诚的情感,扩大开来即包括友情、爱情、亲情等引领下的社会道德秩序,在爱情方面包括女性意识的觉醒崇尚自由婚姻等观念,“理”即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智、礼、义、信等“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封建伦理中尤其女子的“三从四德”、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男女授受不亲”等忠贞节烈思想一直残酷地摧折和压抑着女性的思想和行为。
程朱理学居于主体地位的晚明时期出现了以思想家李贽等人为代表的反抗潮流,对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等社会现象大力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对待传统礼教压迫下的妇女方面李贽给以深深同情,他提倡女性解放的主旨明确地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尖锐的挑战,主张男女婚姻自主等进步思想。在这些积极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作品如雨后春笋。更有《三言二拍》、《情史》等把“情”的尊重和赞扬推向引领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哲学思想,即冯梦龙提倡的“情教” ,相对程朱理学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来精确地衡量”。中国古典文学中妇女地位低下的作品数不胜数。如《孔雀东南飞》、后来被写成《西厢记》的《莺莺传》,以及《三国》、《水浒》、《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无一不是附属于男人从属地位的角色。刘兰芝是被婆婆逼着休了的悲惨妻子,《莺莺传》中的莺莺是被始乱终弃的可怜女子。貂婵是被政治人物利用的“国家宝器”,潘金莲、阎惜娇等则是淫贱女子,孙二娘、顾大嫂是母大虫母夜叉等强悍凶蛮形象,扈三娘则是麻木形象。再往前看旦已、褒姒则是“祸国殃民”红颜祸水。到了才子佳人故事中的女性即变成反抗礼教,解放思想,争取婚姻自由等具有进步意识的积极和进步形象。
素梅的形象集中体现在以“情”抗理的激烈上,出生官宦家庭的她被禁锢在闺房里如笼中的金丝鸟。王廷睿在方府教书三年不知她的存在,她知道王的存在但是三年未识其面。后来只能在梦中得见。残酷的封建礼教禁锢的是少男少女们到了青春年龄的自然天性。素梅最开始的反叛源于天性的青春烦恼,和杜丽娘思春游园相似,幸运的是素梅遇到了真实生活中的郎君而杜丽娘只能入梦。虽然素梅顺理成章地和廷睿订婚是方淡然主张的婚姻,暗则是她先与廷睿在梦中系下了姻缘之份。任璇借助的是荒诞的神佛关系三生三世把两人的爱情卷入宿命式的漩涡,任璇明确说出过这些都是荒诞的,不过是借鬼神之笔演人间故事。“人世说鬼近荒唐,旧事惊心枉断肠”即是任氏交待的创作理念。
随着剧情的推进素梅的反叛越来越强烈,改嫁时她说出封标不是“配偶”,一方面坚守和王廷睿已经有约的婚姻一方面即是坚守着爱情。她宁愿为了爱去死,于是她的反叛达到了高潮,悲剧因此产生。素梅之悲惨比之杜丽娘因梦而死少了浪漫爱情的动人之处,对封建礼教摧残女子心理欲望不如杜丽娘鲜活动人,但其死亡的悲痛不亚于祝英台之死,和杜丽娘相比其死亡之痛同样的令人为之凄恻不已,在众多对封建礼教迫害下进行反抗的女性角色中方素梅同样是一个光辉灿烂的形象。且她的反抗以死来终结,和封建传统礼教的决裂由此可见一斑。
最后素梅还魂和廷睿在梦中相会,互诉衷肠,他们自主地争取到了自己的婚姻。他们的反抗得到了圆满结局。他们的结合不再是“家长制”下的结合,是经过众多神力帮助且缘定三生的结合。同时也是因真情感动神力的结合。可见任璇对他们的反抗完全给予了大力的肯定和赞扬。因此《梅花缘》是一部具有正面教育意义和反抗封建思想争取婚姻自由的戏曲作品,这个应该给予客观和公正的定位。
男主角王廷睿是一个热衷功名的热血青年,他的可贵之处和素梅同样在于对爱情的坚持。当他被盗贼劫持离开后对素梅的思念真切而诚挚,唱的是“销魂是一声鸦,把愁肠扯杀。他念念思咱,他念念思咱”。当他知道素梅为了爱情抗拒嫁给封标而自缢后悲痛欲绝,唱的是“痛杀你,翠娟娟,一朵初开;痛杀你,惨凄凄,百般禁害;痛杀你,急煎煎,走上瑶台;痛杀你,怜我粗才”、 “觉小姐虽死犹生,恨我生不如死”等等。最可贵的是他考上状元后一直坚守着对素梅的爱。回到家乡祭祀时唱的是“你人天撒手权相待,从此吾生亦有涯”,将失去爱情的悲痛表现得更加凄恻哀苦。王廷睿总体上是一个完美的痴情才子,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是端庄、真诚而又对生活充满了渴望和梦想的儒家君子形象。
《梅花缘》关于王、方的爱情故事有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整本戏曲中包含着大量社会信息和进步的民主思想。在语言运用上有很多值得研读的清词丽句和哀婉动人的曲词,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非常积极的正面意义。对《梅》剧的研究和探讨还望有识之士进一步发掘和深入。在此不过是写出了这些浮浅的、初步的、流于印象和阅读经验的评论,以供读者参考。
【原文:标目】
【尾犯序】(末)(葛巾野服上)今古恨无双。叹才子飘零,美人消?。一样伤心,只剩得梅花依旧。因此上,重翻旧案。付象板,巧叠新讴,把风流话柄,笔底说从头。
“人事真如戏,排场戏似真。旁观冷眼人,都是个中人。”卑人,问花居士。年近四旬,学穷万卷。凤池未入,岂关赋少鸿词;柳火无缘,或者人非列宿。因此少年裙屐,改为山野渔樵。怨宋愁梁,供渠放诞;坐花醉月,任我风流。生有荀情之感,不讳情痴;更兼黄州之癖,喜人说鬼。前日黄提督专人寄我说宛城一段梅花奇缘,就是此老,始终成就,中间备具离合死生之情节,央我蛮成一部传奇寄去。不料已播梨园,杂人管弦。昨在庆春楼看他搬演,虽然半假半真,也自可歌可泣,把那些有情儿女,无不泪下沾巾。今日闲暇,还要去看他发源结果也,(内问介)请问这本新戏,既是居士按谱,何不将前后节略指点,以便我们同去一看。
(末)那时他原寄有一个提纲,你们听我道来:
【九回肠】记王郎方门处馆,咏梅花诗为媒媾。感闺秀,寻春东阁;酬佳句,折赠陇头。恰邂逅,红罗亭畔莲成藕;惜纷飞,白玉阶前划似愁。没来由,西风吹折红梅?。寄冰魂,画帧风流。直等待,杜鹃啼破三春血,蝶梦重醒九月秋。那时节,独占百花魁首,把三生事,一梦笑扬州。
王廷睿,诗结同心带;方素梅,风折并头莲。
双凤山,巧续鸳鸯谱;九龙寺,重了梅花缘。
道言未了,你看种梅人来也,列位请看。
【编译:标目】
【尾犯序―问花居士唱】从古至今,无限幽恨。俊雅才子,飘零世上。绝世佳人,消瘦彷徨。都是伤心事,梅花依旧香。因此翻开旧故事,交付给象牙拍板,编成新歌曲。把风流往事离恨姻缘,排演在人间。从头又说起。
“人间事犹如翻云覆雨戏,排演得真真假假假中又带着真。旁观冷漠傲慢不可一世的人们,谁不是戏台上的翻江倒海人。”我自称“问花居士”,年近四十,读过万卷书,至今事业未成,功名不就,难入朝堂上的凤池楼。不是我没有真学问,多年来无缘任一官半职,或许就不是那些有定数的星辰列宿。虽然年纪青青,我早已变成了海边渔民和旷野樵夫,居住山野而流落浪荡。常常怨恨命运不公,忧愁着前朝旧事。许多时候放任自流,独坐花间,一壶浊酒,醉扶明月对影成三人。想那古今名士也不过如此风流。我自诩生来就是深情和多情之人。隐居山间仿佛失意的苏东坡在黄州时,喜欢人们谈论鬼神,搜罗天下奇闻。
前些日子,提督黄钺寄给我一个因梅花成就奇缘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宛城,故事中黄钺功不可没,始终帮助有情人终成眷属,其中许多生离死合的情节。黄钺希望我根据它编成可歌可唱的戏曲,传奇人间。过去一段时间后,这个故事草草地在剧场上演,杂入那些经典故事之间。昨天在庆春楼看到翻演,虽然半假半真,也是可歌可泣,看得那些多情的少男少女流泪沾巾。今天闲暇无事,心中空旷,我还要继续去观看最后结局。
场外发问:请问这本新编戏曲是不是你按谱撰写的?为何不将故事的来龙去脉对大家说一说,也让我们好和你一起去观看。
问花居士:原来黄提督寄给我一个提纲,你们听我说一说那些前因后果。
【九回肠―问花居士唱】王廷睿,方家私塾去任教,梅花园中任逍遥。方素梅,二八年华争窈窕,花容月貌女娇娇。呤诗来相送,搭下鸳鸯桥。一点灵犀相逢后,红罗亭畔定终身。定终身,不成真。一个漂泊湘江病沈沈,一个寻花楼头愁阵阵。漫道狂风吹不起,吹落梅花何处去。何处去,寄冰魂。黄泉路上少年人。可惜那东风恶,欢情溥,几年离索,无端受折磨。待到杜鹃啼血后,大梦醒来九月秋。那时候,花好月圆来相见,三生石上续前缘。续前缘,更缠绵,黄粱一梦在人间。
王廷睿,题写梅花诗而挽下同心结;
方素梅,凄风吹折了并头莲,被那无情老母亲打破好姻缘;
天凤山,上演又一出鸳鸯谱,好男女了结那空劳怨;
九龙寺,重新续写梅花缘,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佳眷。
这些事说也说不完,大家看导演来了。如果有兴趣请继续观看。
【释评:标目】
问花居士,作者任璇自称。出场作为导演,明白告诉你此是才子佳人戏,一个爱情故事。似真似幻,这个故事是提督黄铖告诉他的,且黄铖也是故事中的一个“角”。因此引真入幻,虚实交错。任氏不得志,不得志的原因是没有出仕,因此感叹人生如戏。这个调子是消沉的。导演自负为有才情而未满四十读过万卷书的人,可是他最大的失败莫过于功名失败,没有取得一官半职。于是任璇成为一个嘉庆年间埋没在民间的落魄文人。不甘平淡,所以编一个故事打发清冷时光,一边自娱自乐,一边充满将故事流传到人世的渴望。
曹氏写《红楼梦》时说“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红楼梦》开篇交待故事来自石头之上,空空道人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传奇人间。于是:《标目》仿佛一出《红楼梦》开篇的另一番解说,虚实之交大致上异曲同工。都是为了引出故事。只是任氏在模仿中将这个套路搬上戏台而已。顺治十五年天花藏主人创作了才子佳人小说《平山冷燕》,写到创作动机时这样描述:“不得已而借乌有先生以发泄其黄粱事业”,言下之意即是到处走投无路四处撞壁,于是以文字发泄人生愤慨,安慰自己。
任氏创作《梅花缘》的动机也大抵如此。
“供渠放诞,坐花醉月,任我风流”,落魄文人总是这样想与众不同,超然世外,但其中功名之心昭然而出。乾隆年间的任璇就是这样地想和天下文人争得一席之地。《梅》剧留下来了,流传后世,这是他的成功之处,并为之争得了贵州出版发行第一本戏曲的地位,为贵州文学史和戏曲史留下了珍贵一页。
【原文:第一出 种梅】
(场上设布城,挂转轮关、天根堂匾,扮四谒帝、一金甲神、一娘娘,一月老抱簿,拥末金冠束发,手执五圈上)
【北新水令】莽乾坤,多少烟花债;乱纷纷,人间恩爱。情根随手植,恨叶任心裁,更番还债。搭定个傀儡棚,难跳出俺圈儿外。
“谁从天际问天根,消息生来众妙门。莫怪人物分牝牡,凭谁颠倒判乾坤。”孤乃造化小儿是也。居无始之天,谁谓盘古以前,浑浑沌沌;掌有情之种,也曾鸿荒而降,化化生生。转三十八万风轮,管六千四百人种。为精为神为气,是我一例安排;曰释曰道曰儒,任他三家分派。既已凿开二漏,吐纳安得不交;所以判作两形,凸凹自然相凑。本为乐国,共住情天。无奈痴爱贪嗔,沉迷不返;以致生老病死,变化多端。昨与多情欢喜如来谈论前因后果。据称唐宋年间,有一末了公案,央我生大欢喜,大发慈悲,与他搬弄出奇,变幻成巧。
(顾净云)氤氲使者,你道是谁?
(净)弟子愚蒙,望天帝开示。
(末)一是唐明皇爱妃江氏,生号梅精,死归离恨,这段情缘未了。那明皇没后,不愿生天,直到宋朝,转为处士林逋,谥曰“和靖”。不肯婚配,惟爱梅妻,竟未得与江氏成双,彼此含怨。又历四五百年,此根未灭。今逢大清盛世,这梅花公案,合当勾销。使者,你可将此情圈,摄召他两个精灵到来。(净领圈入关,领小生黄袍唐巾、旦白衣翠翘仙装同上介,立。)
(末)和靖当生宛城王姓,文经武纬,才貌超群。只是你立志孤介,故这世里亦孤冷无亲。那梅精合为你正室,但你在唐朝,冷落他三月,今亦抛闪你三年,方能完聚。你听我吩咐者:
【南步步娇】情芽一点向谁栽,是三叶宫槐。诗结相思债。离鸾别鹤,顿起飞灾。
(净)天帝,这等说来,林生与江氏何日方得完配?
(末)唉,斩却风霜态,唤迷魂,仍占百花魁。
梅精当生宛城方氏,美貌心坚,得风而生,因风而败;春来而荣,春去而枯,合与和靖为妻。但你在唐朝受他一斛珍珠,今还他一斛珠泪。所喜孤芳自赏,傲雪凌霜,终得完配。你听我吩咐者:
【北折桂令】托根基,后土培栽。绛雪和成,酸风冻坏。合教你一缕幽魂,三生梦影,两世方偕。这番姻缘,真是欢喜中苦恼也。订良缘,金簪玉带;怨飞红,笛冷琴哀。
(老旦)天帝,既难偕老,何不免此轮回,致烦悲楚。(编译者注:姻缘最后完美,既难偕老恐为原作之误,翻译中使之附合剧情)
(末)返魂娘子,他的成就,只怕还要仗你功劳。粉骷髅,虽说沉埋;冰魂魄,历劫不坏。霎时将迷关打破,色界掀开。
使者,引他们受生去吧!
(净举圈引生旦下,即上,缴圈介)
(未取圈命揭帝)你可将此成就圈向太真院召杨玉环来。
(外持圈入关引副旦上)
(末)太真听者,你前隔异梅妃,至生冤孽。今梅花一案,还命你始终成就,以释冤愆。今将你转生为男,受生黄门,身为武将。那禄山已转贼寇,在边方作乱。此衅原因你而起,命汝削平,以赎前罪。
【南园林好】不分明,人天去来;不分明,男女形骸;不分明,死生恩爱,尽气力,好安排。恣播弄,尽痴蛏。去者! (外引副旦下,外上缴圈)(末起舞介)发放已完。你看颠颠倒倒,由我旧事翻新;离离奇奇,任你苦中作乐。
【北燕儿落带德胜令】苦根芽一味性中来,险风波各种生时带。后凋的,多受些雪天灾,先零的,早毕了霜风债。呀!到有时,蓦地现躯骸;到无时,兀自留魂魄。逗知觉,堕落阴阳界;呈聪明,分填血肉胎。乖也么乖,捉住了睡乡中恩和爱;歪可么歪,捞不起漏天中色与才。
(净、旦)天帝!这天根转轮,任你四生六道,从古及今,总不能跳出这圈子,不知何故。
(末)尔等谛听!天身既转,人欲日多。岂知生同剑树,命等危城;薤露易稀,尘根难断。俺这座关头,他如何跳得?
【尾声】百雉情关一道开,包藏着尸林泪海。
(月老)呈天下婚牍,请天帝查阅。
(末)这一本糊涂账,教俺也不明白。(同下)
【编译:第一出 种梅】
(场上设置布幔城池、挂阴阳轮回的道具,设置成天宫模样,大力谒帝神四名、身着金甲的氤氲使者,返魂娘娘,月老等拿着人世轮转的五个圆圈拥护“天帝”上场)
【北新水令―天帝唱】茫茫天地莽莽乾坤,人间多少风流烟花无情的有情债;乱纷纷江湖乱纷纷脚步辗不碎的尘埃,搅散了天底下多少恩和爱。何处根植的情缘任凭风吹去,埋藏着多少怨尤,裹携多少悲欢离合又任凭谁来裁,更那堪不过是还不尽的糊涂债。今儿个搭起五尺高的楼台,任凭傀儡魍魉演得死去又活来,看谁能跳出巍巍苍苍昆仑关,谁又能跳出翻云覆雨的花花法轮界。
“谁在高天之上询问着人世繁衍的神奇和奥妙,此消彼长的众生们从来处而来。别怪翻云覆雨的乾坤手把天地分成了阴阳界,谁能颠颠倒倒去分别纷纷扰扰的是是和非非,谁又能颠颠倒倒去分别那些来来往往的恩恩和怨怨。”
天帝:我是掌管天地万物兴衰成败的造化大神,居住无始无终云层之上。众生们呵,你们都知道盘古开天辟地以前,到处一片浑沌,浩浩荡荡,就算掌管有情生无情死的姻缘仙子,也曾在天地鸿蒙间朝升暮落,最后雪花般飘然而降。这生生死死的往来账,三十八万道光芒四射来回往返着的轮回道,六千四百转散落大地上的今古兴亡事,长存浩气永恒的精神不灭魂灵都是我一手来安排,一手交给了释家道家和儒家,任凭三家去化解。现在已交待明白分析清楚敲开了难得糊涂的智慧门,阴阳合合吐故纳新无绐又无终,阴阳分界男男女女有形有体欢欢又喜喜,自然朴素来往有序居住在广袤无垠的法门里。众生们呵,这本是长胜不衰永无止境的安乐地,共住在有情有义的天地造化里。无奈那贪婪骄傲虚妄痴狂和充满了欲念的灵魂,始终沉迷而不知返,普天下生老病死变化无穷布满了悲恸和惊恐。
昨天我和多情欢喜如来佛祖谈论人世奥妙,分析众生福禄寿喜的因果。据说在大唐到两宋年间,有一段风花雪月缘定三生的“姻缘”尚未了结,如来希望我大发慈悲,散布欢喜之道,把这段生死相随的情缘幻化出许多奇妙,让他们在这无来无往的菩提道上结出善果,花好月圆。
天帝环顾氤氲使者:使者,你知道我说的是谁?
使者:弟子愚笨,望天帝明示。
天帝:当初唐明皇的爱妃江采萍,活着时称为梅精,死后没入布满幽怨的离恨天,他和明皇情缘未了。明皇死后不愿回天,魂魄一直在人间游荡,到了宋朝投胎转世为山间隐士林逋,林死后谥号“和靖”。和靖活着时一直不肯婚配,牵挂梅妃,最后终其一生也没有再与离恨天的梅妃结成姻缘,彼此都埋着深深怅惘和怨恨。后来历经四五百年,这些怨恨一直不灭。现在正逢大清盛世,这一桩梅花姻缘应该一笔勾销了。使者呵,你用掌管人间情缘的转轮圈去将他们的灵魂引来。
使者引导唐明皇和江采萍的灵魂来到台上,明皇身着黄袍唐装,江采萍头戴凤冠身着仙家衣装,共同站立。
天帝:和靖当转世为宛城王姓,长大后文韬武略,才貌超群。只是你前世一直不肯婚配,始终埋怨着造化天地,惩罚你在第三世的轮回里孤单冷清,没有亲人依靠,江采萍将转世为你的正妻,但是你在唐朝时冷落了她三月,现在让她和你订婚后分离三年,再重新相聚。你听我吩咐:
【南步步娇―天帝唱】一卷卷飘荡的情缘呵,仿佛历尽三秋遭遇雨雪风霜的刺槐花。美丽诗篇结下解不开的相思债,离人渐远去,消散在天涯。可怜那双栖双飞的南鸾向南去,可怜这交胫结尾的北鹤又北飞。这无端端人世如梦幻,谁知道苍天降下灾和难,谁能解得开。谁又能分辨三生石上奈何债,谁在那离恨天中把袅袅娜娜的香?儿来掩埋。
使者:天帝,你这样说来,这两个转世的有情人什么时候才能了结他们的姻缘。
天帝:唉,经历了雨和雪,度过了风和霜,唤醒了迷魂身,他们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天帝:江采萍当转世托生在宛城方家,容颜美丽,心性坚定,在风中沉沦,在风中魂散魄飞;春来时荣光焕发,春去后枯萎凋零,最后缘定三生,终有交结,与有情人成就美好姻缘。但是江氏呵,你在唐朝时曾得到明皇思念你而送来的一斛珍珠,这一世你要还他一斛凄凄苦苦的泪。幸好你这个人一生冰洁,孤芳凛冽,就算经历许多离情别怨,经历许多的冰霜雨雪你照样坚贞不屈,这就是你最后得到好结果的原因。你听我吩咐:
【北折桂令―天帝唱】一枝梅花呵,后园中将你插入那冰冻三尺的泥土中,后园中将你掩盖着凄风苦雨来栽培,那红红梅朵儿,白花花雪朵儿,飘零着你散乱枝叶又合着你的泪珠儿,仿佛那飘散了的乱红儿,又教那凄风苦雨来冻坏。又教那一缕香魂儿,三生梦影儿,半卷春梦儿,在那后园葬花石下来掩埋。你那冰清玉透的幽魂呵,三生三世,三生石上定前生。这番风尘儿,这番离散儿,这番北风吹折了北雁飞,真个是欢喜中苦恼儿,欢喜中怨尤儿,欢喜中离散儿。纵算订下了金玉良缘,佩戴着金簪儿,身穿着玉带儿,脚踏着香履儿。这人世间依然是飞红零落,离散依依,谁来偎你?这人世间依然是笛声儿冷,琴声儿哀,飞雁儿急。你这凄风冷雨中的一枝梅花呵,问世间情谓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返魂娘娘:天帝,既然几番轮回要经历许多劫难,为何不免除了这番轮回苦恼,免得受那些悲苦凄楚的罪。
天帝:他们姻缘的了结,只怕最后依旧是你的功劳。想这冰魂不散的人儿呵,虽然沉埋在地下,历尽了劫难而不坏。到时候依旧是你把这些关节来打破,依旧是你把这些劫难来弥合。使者呵,你过来,快快引这两个游离在离恨天的灵魂去投胎转世吧。
使者引着明皇和江采萍的灵魂离开后立即回来,将掌管情缘的轮回圈缴还天帝。
天帝拿着圈命令四方揭谛:你们用轮回圈去把杨玉环的灵魂召来。
揭谛引着杨玉环灵魂过来。
天帝:杨玉环,你以前和梅妃争宠,让明皇隔阂了江采萍,生出许多枝节。现在梅花缘这桩“姻缘”就让你去促成,解脱你往生罪孽。现在让你转世为男人,托生在富贵之家,长大后身为武将。安禄山已经转世为盗贼在边疆作乱,这些前因后果都是你造成的,命令你前去削平边乱,赎你往世的罪。
【南园林好―天帝唱】恍恍惚惚呵恍恍惚惚,有情人天上来地下去。恍恍惚惚呵恍恍惚惚,这男男女女生生死死徒留着香?和形体。恍恍惚惚是生要爱呵死要爱,恍恍惚惚是冥冥中早已来安排。恍恍惚惚是人世痴情总要遇着无情雨,恍恍惚惚是天造地设的劫难躲不去,恍恍惚惚是台上疯子台下戏,尽是一众儿的泪珠儿飘零是呆子。你们这些苦恼的人儿呵,去吧,去吧,去那长生天,去那往生世,去那奈何桥,一众儿疯子和呆子,恍恍惚惚人间痴情总要遇上无情雨,恍恍惚惚这天造地设的劫难躲不去,躲也躲不去。
使者引着杨玉环的灵魂离开,回来后将转轮圈交还天帝。
天帝在台上起舞:这番天缘注定的人们都已发放到下界去了,你们看这些颠颠倒倒疯疯傻傻的风花雪月。都由我将那些风流旧事重新来安排,这里面的聚散离合,奇遇经历,任凭你在人世戏台上翻来覆去,苦中又作乐。
【北燕儿落带德胜令―天帝唱】想那受苦的,一味儿拼着苦,想那风波跌宕的,一味儿都拼着挨。后凋的花朵儿无非多遭雪天灾,想那先凋的无非早完了来生债。呵!想那些生命灿烂的年华时,蓦然间显露出真形态。看那些生命枯萎的掩埋时,又拼着留下了死魂魄。在这知知觉觉的逗留繁华里,堕落在往生那阴阳两世苦仃零。一味儿呈聪明,弄时乖,谁知道又化作了这活生生的来生在。一味儿多么精致多么巧妙呵,醒来又捉住了睡梦中的恩和爱。一味儿多么险峻多么倥偬呵,总是捞不起风雨中的俏容颜,沉睡中的智慧苔。徒留下风雨和尘埃。徒留下呵,那些扔也扔不掉的风雨和尘埃。
氤氲使者和江采萍齐声道:天帝呵,这生死轮回,往生往死,四生六道的乾坤大世界,从古到今人们总是跳不出这个圈子,不知这是什么原因。
天帝:你们听着,这天道转为人道,这一干人等已经幻入凡尘,人们贪痴嗔爱的欲念越来越多。你们怎么不知道幻入那人世间就等于进入了刀剑林立的莽莽森林,进入那争来斗去的茫茫尘世,生命仿佛枝叶上的雨露,只争朝夕,多少人又能将虚妄的尘根斩断。我设置下的这座法轮界,你看他怎么又能够跳得出去?
【尾声―天帝唱】轮回关隘已打开,看看又有玉人来。一座苦关口,半尺血泪台。包藏多少离人魂,埋下多少怨人债。 都说那万里红尘如水煮,千古因缘是尘埃。回首行径处,不见来时路。茫茫林莽下,谁见旧人哭。旧人哭,新人笑。痴男怨女不见了,云散天开乐逍遥。
月老:现呈上天下记录姻缘的案卷,请天帝查阅。
天帝:这不过是人世间一本稀里糊涂的往来账,你让我也不明白呵。
(天帝和月老一起离开)
【释评:第一出 种梅】
“孤乃造化小儿是也”,这里描写的造化小儿是掌管天地人间来往颠倒的天帝。明代天花才子点评的《后西游记》里描写的造化小儿年约十三四岁,本领高强,有一批专门套人的圈子,分为名、利、富、贵、贪、痴、嗔、爱、酒、色、财等等,若你不是名利之徒名利圈就套不住你,若你不是酒色之徒酒色圈也套不住你。任氏在此将造化小儿升级为天帝,实为别有一番用心。
《长生殿》前半部分写到和杨贵妃争宠的女人时,其中之一就是梅妃江采萍。《长生殿》依据南宋笔记小说《梅妃传》来描写江采萍,殊不知江采萍实在是一个子虚乌有之人。真正的梅妃据考证在新旧《唐书》、《资治通鉴》这些正史里均没有半点踪影,唐人笔记中也没有。梅妃实为自南宋后被历代文学作品敷衍出来的人物。这出戏中造化天帝安排江采萍下界托生时交待:“但你在唐朝受他一斛珍珠,今还他一斛珠泪”,此又是套用《红楼梦》中黛玉下界还宝玉眼泪的说法。这出戏仿佛又见大观园中那一干人未入凡尘之时的情状。
梅妃故事中,明皇送江采萍一斛珍珠,江写了一首诗回应:“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染红绡。长门尽日无梳妆,何必珍珠慰寂寥”。因此梅妃故事流传与这首诗关系较大。任氏敷衍梅妃这一人物到大清盛世演一出传奇故事,其用心即为《梅花缘》之源起。明皇转世为宋朝林逋,逋则为北宋隐士,诗书词画较为著名,一生钟爱梅花,此又是针对梅花进行敷衍。
儒、道、释三教合流现象在明代之后更盛,这出戏中依然看到这种合流现象,且体现得较为混乱。与传统神魔作品《封神演义》、《西游记》等描写的神魔现象有较大不同。其中造化天帝与佛祖混合返魂娘娘月下老人等一干人同台登场,实在是故意弄这一段荒唐戏出来,看似荒唐胜似荒唐。正应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意思。
这出戏虽有故弄玄虚之感,却是任氏创作这个故事的根本关节,不但让后来佳人才子的三生三世缘分披上宗教神秘色彩,也为他们的爱情埋下了上天注定的宿命论。《梅》剧在思想艺术上有他的局限性,其中不乏糟粕和维护礼教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思想。但也塑造了追求自由反抗婚姻不由人做主的积极上进的人物形象。今人阅读应弃其糟粕而取其可取之处。
【原文:第二出 春晏】
【满庭芳】(前)(外上)河东旧族,广南太守,几年名震边隅。清风惠政,事业未全无。一自抽簪解组,谢廊庙林下闲居。到而今,萧萧华发,一脉绍诗书。
“芙蓉阙下会千官,待漏朝臣特地寒。惟有林泉高卧稳,看来名利不如闲。”自家广南太守方莹,表字淡然,乃学士灵皋之后,流寓黔中。想从前二十岁登科,三十岁翰林及第,八年外补,拣放前职。嗣因年过六旬,告老闲居。内有夫人封氏,所生男女二人。女儿生时,老夫梦一株白梅,上有两只翠凤,因此取名素梅,长成二八,尚未婚配,所幸女工书史,件件皆精。男名清润,小字玉郎,年方十二。今值四月二十日,是素梅生日,他母亲命人预备酒筵于玉照堂中,举行家晏。正是:“万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几见月当头。”
【浣沙溪】(老旦上)画堂中,宜春宴。膝前双引凤凰雏,乌纱红袖同消遣。
(见介)(外)身居五马黄堂职,(老旦)妾受三花紫泥封。
(外)莫负二分明月夜,(老旦)好凭一盏谢东风。老爷,今日女儿生日,敢备春觞,命他介祉。
(外笑介)夫人,生受了。
【前腔】(贴持酒壶,旦、生同上)锦年华,神仙眷。赏春人与春流转,春光摇曳春如线。
(见介)爹娘万福。
(外)我儿免礼,一傍坐下。
【玉山颓】(旦送外、老旦酒)爹娘拜见,女儿们举杯相劝。愿椿萱百岁齐年,祝冈陵一门欢晏。执金瓯玉碗。排列着绮席琼筵。看春工,花低月偃。只恐的寸草心,报不得春晖远。
【前腔】(外)夫人呵,儿女庭前,喜今朝绕膝承颜。女孩家,挑文刺绣;男子们,拈笔磨砚。恐迟迟因循,辜负我如花美眷,耽搁他似水流年。把书香,等闲的轻抛闪。
(老旦)老爷高见。女儿已自长成,须当择配;玉郎也须教读,急要择师。(外)夫人,择配一事,老夫自有主张,须得个才士,庶几不愧门楣。至择师一件,前日老友黄桂庵有书举荐本学中一个秀才,姓王,双名廷睿。说他青年饱学,已经修下关聘,不日差人去请。只是请师不难,则要你好生管待。
【玉抱肚】礼隆北面,好看承,朝茶暮饭。(老旦)那是不消说的了。更一件掌中明珠,世莫要禽犊绻恋。看多少,名标金马与玉堂,不出青灯共黄卷。
(老旦)老爷言之有理。
【前腔】一经祖传,绍书香,姣儿这点。(外)夫人,独子尤宜教训。虽难学孟母三迁,也费熬和丸一片。不须言,诗书教成君子儒,酒食敢薄先生馔。
(外)家丁!收拾壶盏。便可着人邀请先生,择吉开馆。(老旦)馆设何处?(外)就是花园外玉照堂,颇觉幽雅,且与上房相近。(老旦)最妙。(外)
【尾声】人生教子与承先,夫人呵!看一双儿女芳年。漫俄延,休教辜负好春天。(同下)
【编译:第二出 春晏】
【满庭芳―方淡然唱】本是河东旧家族,传世大家姓,曾任广南太守为民牧,多年来名声震边隅。实施清风般惠民政,不算是业绩不显著。自从我抽身来到这山野外,告别宦海沉浮苦生涯,悠闲自在如野鹤。如今萧萧华发任自由,一卷诗书任我狂。算来也是归来真隐士,还留着书香门第旧模样。久居在林下,仁义传家乡。
“想起那,旧时朝堂身袍带,千官作揖都来拜。想起曾经宦游衙门里,如今横卧这山野清凉林泉下。山野春风月照明,送我径入清流里。稳睡在无人搅扰的醒世大梦里。算起来人世不要太贪婪,容颜都被水流去。你看迎来送往真劳累,熙熙攘攘为名利。如今等闲居,无事高挂起。胜过那,朝来暮往纱帽客,胜过那低头哈腰一堆吏。”
方淡然:我原来是广南太守,名方莹,字淡然,乃是康熙年间进士及第,曾任兵部侍郎方灵皋老大人的后裔,后来流浪漂泊,定居贵州宛城这苦寒之地。想起从前二十岁中举,三十岁进士及第进入翰林院,相隔八年放了外任,当了太守。现在年过六十,告老回家。娶有老夫人封氏,生育一男一女。女儿生下来时,老夫梦到一棵梅树,上有两只凤鸟。因此女儿取名素梅,长成一十六岁,尚未婚配,针织女红,诗书经史,件件精通。男儿取名清润,小名玉郎,今年一十二岁。今天正好四月二十日,是女儿生日,他娘亲命下人准备酒筵摆放在玉照堂中,举办家晏。
正是:人世间任凭你什么事儿都不如一杯在手,一醉方休;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谁又能经常见到那明晃晃当空的一轮皓月。
【浣沙溪―封夫人唱】画堂西畔临东阙,春风阵阵来相接。举办宴会红罗亭,红罗亭上看明月。膝下有儿又有女,燕儿飞在屋檐里。辞官归来老头子,舞断红袖老婆子。幽雅纯朴合家会,慢慢消磨好日子。打发着如水光阴如过隙。
夫妇两人相见。
方淡然唱:我曾经身在朝堂驾皇马,八面威风又透着紫玲珑。
夫人唱:我曾经头戴凤冠封诰命,四季平安也透着家繁荣。
方:莫辜负呵莫辜负,清风吹杨柳,花好月朦胧。
夫人:莫辜负呵莫辜负,凭着一杯酒,把酒祝东风。
夫人说道:老爷,今天是女儿生日,在玉堂春摆下家晏,合家欢乐,福禄安康。
方:是呵是呵,合家欢乐,福禄安康,只是有劳夫人操心了。
丫鬟翠羽端着酒壶在前引导,素梅和弟弟清润一起过来。
【前腔―素梅唱】锦瑟般年华呵我又来到这明月夜,神仙般眷侣呵谁又在赏春光。你看那春风又带着流光转,春光又摇着春如线,多么安详呵多么快乐的春天举办合家晏。在这里举办合家晏。
素梅带着弟弟上前给父母行礼。
方:孩儿们免礼,一旁坐下,准备开宴。
筵席上素梅向爹娘敬酒。
【玉山颓―素梅唱】拜爹娘呵拜爹娘,女儿在这里举杯来敬酒。愿爹娘百岁得供首,祝满门呵欢乐又平安。手执金瓯和玉碗,排列着佳肴和琼晏。你看那春光透在园林外,花儿正低垂,月儿又半掩。只怕一片赤诚寸草心,报不得爹娘哺育春晖远。
【前腔―方淡然唱】夫人呵,儿女双双在庭前,欢喜今天这合家团圆好时节。女孩儿呵就该藏在深闺学刺绣,男儿呵拈笔磨砚学文章。只怕爹娘引导来得迟又晚,辜负我如花美眷又耽搁他似水流年。到头来把青春都抛闪,空度这努力上进好时光。
夫人:老爷好见解,女儿已经长大成人,须为他找下好女婿;玉郎我儿正是求学的好时候,须找人教他读书,眼下紧急的就是找一个好老师。
方:夫人,找女婿这事老夫自有主张,凭着她的聪明才貌和知书达礼,要为她找一个才子,方不愧这书香门第。至于为儿子寻找老师这事,前天老朋友黄钺来信推荐了一个秀才,姓王,名廷睿,听说是个青年饱学之士,很有学问。我已写下聘书请他来教育孩子,过几天让人去请。只是请师不难,难的是你要好好尊师重教,好好地款待他。
【玉抱肚―方淡然唱】诗书传家好文章,尊师重教在朝堂。老师来了呵北面要行礼,不可轻怠慢。好招待,热奉承,朝朝茶,暮暮饭。 夫人:这些都不用说的,我自会经办。 (唱)孩儿就是掌上珠,哪家肯让他受苦楚。世人都说莫对孩儿多娇惯,莫对孩儿多放纵。你看古往今来多少英雄汉,谁不是朝朝苦读书,夜夜油灯蘸。最后才光宗耀祖去登坛,八面威风打皇伞。
夫人:老爷说的有理。
【前腔―方淡然唱】祖上都是世宦家,一脉书香传下来。姣儿方才十二岁,暂时不要太苛刻。
方:夫人,我们只有这个儿子,更应好好培植,暂时不要太苛刻,要慢慢来。虽不能象孟母那样三次搬家培养孟子。但是我们也是煞费一片苦心。其他的都不用说了,自古以来只有诗书才能教育出品德端正的真君子,尊师重教万不可掉以轻心,要好好把先生的一日三餐招待好。
方:家丁,过来呵,收拾这些杯盘壶盏。过了今夜你就派人去请先生,选择黄道吉日设馆开学。
夫人:学馆设在哪里?
方:设在花园外边玉照堂,那里幽静雅致,而且和正房接近。
夫人:这样最好不过。
【尾声―方淡然唱】人生在世呵上承先人好德行,下育孩儿好品性。夫人你看这一双娇儿女,正是青春靓丽好时候。莫辜负流年似水好春天,耽搁他如花似玉好华年。
(方淡然和夫人一起离开)
【释评:第二出 春晏】
《牡丹亭》才子柳梦梅出场时说自己本是“河东旧族”,这出戏方淡然出场也是如此。
方淡然的“淡然”即隐有淡泊名利之意。但他却不是真淡泊,他怀念的依然是任广南太守时那种“芙蓉阙下会千官”的八面威风,对儿子的教育时说的是“看多少,名标金马与玉堂,不出青灯共黄卷”的人生哲学。遵循的是儒家 “诗书教成君子儒”的人生信条。对儿女在读书学习上的观点是“女孩家,挑文刺绣;男子们,拈笔磨砚”的传统封建思想。“年过六旬,告老闲居”的他实在是一个“退休”的旧官僚而已,退居后提倡的是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万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几见月当头”的消极。他说“惟有林泉高卧稳,看来名利不如闲”实际上另有一种不忘功名之心的酸味在其中。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因为年纪太小他提出的主张是“姣儿这点”,意思就是太小了不要太苛刻。对请来的教师他要求夫人要做到“礼隆北面,好看承,朝茶暮饭”,要求夫人要“好生管待”。这出戏刻画出了一个传统士大夫的儒雅形象。
女主角素梅的名字来源是其父“梦一株白梅,上有两只翠凤,因此取名素梅”,与其由梅妃江采萍转世而来暗合。她出场参加自己的生日晏,看到的是“赏春人与春流转,春光摇曳春如线”的美丽风景,隐有思春之意。想到的是“锦年华,神仙眷”的爱情向往,晏会上向父母敬酒和祝福体现的是大家闺秀端庄贤淑的风范。
《春晏》这出戏使剧本由虚入实,进入了描写生活本质的场面,一幅和美、闲适、温暖的晏会图呈现眼前。虽然没有大观园中的豪华气派奢侈隆重,然而也算是“小家碧玉”似的官宦生活,更不同于《金瓶梅》中西门庆家的酒色淫荡之晏,完全是一幅充满了儒家君子风范的传统晏会。由此亦可看出方氏门风及家教。
【原文:第三出 延师】
【绕地游】(生方巾蓝衫上)乌衣门第,羲献旧家世。宦游人,今侨寓。几叶寒儒,飘零异地。诵诗书,且养就浩然之气。
“五陵衣马自轻肥,故国平居有所思。心似百花开未得,托身须上万年枝。”小生姓王名廷睿,表字龙溪。本贯金陵人氏,寄居宛城。父官居百里之侯,母诰封七品之职,不幸早世。家业飘零,既无周亲,终鲜兄弟。十三岁入学游泮,二八间补廪超增。高耸吟肩,触手皆成妙句;世无青眼,到头竟少知音。幸父亲在日,有一八拜之交,姓黄名铖,官居定远将军,归家守制,果然全不好武,爱我能文。昨日叠柬通知,荐我方太守家课子。我想槐黄尚远,株守无聊,正可借彼三冬之资,暂为六月之息。将来经理门户,尽付苍头,随带春烟,尽可伴读。咳!俺记得先父常说,生我之前,梦一山人,自称和靖,手执梅花,掀髯长啸。我想和靖前身,尚有个梅妻鹤子,相伴孤山,怎龙溪今日,只剩个药裹书囊,清贫似水。正是“名骥未舒千里足,祥鸾暂借一枝栖”。
【二郎神】披经史,问苍天,年来恁的?困杀英雄悴死。青灯黄卷,误入半世乌丝。 (杂)相公这几年,试必冠军,月食廪饩,也不算误了。 蜗角虚名蝇头利,愧杀人,为他缚系。身如寄,望鹏程,何时奋翮高飞。
(杂)以相公之才,怕甚么穷,有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呵!
【换头】休提!司马文章,元龙意气,救不得空囊常似洗。(杂)有道“书中自有千钟粟”。叹诗书,贫难济困,饿不疗饥。方朔年年空索米,只落得凄凉眼底。把雄心,尽消磨,穷愁两字。
【急口令】(净扮院公坐盹)(丑扮书童持书帖上)从小生居富贵乡。伴当伴当,青衣白帽大束装,精光精光。人人说我好儿郎,肮脏肮脏。东街请客到西厢,奔忙奔忙。
自家方老爷门下,选七出八一个安童。奉老爷命,来请先生,持有书帖聘礼。来此已是王相公门前,那旁坐着个老儿,不免问他一声。
(丑作扯净耳语,净不应介)这老儿是个聋子,大声叫他一叫。老头儿!
(净作惊起揪丑介)?!何处小厮,来此高声大叫?
(丑)是、是、是方府家丁。来请你家浪风,求你冷禁。(净)胡说!(丑)来请相公,求你引进。(净)随我来!(净启禀,丑叩头呈书仪上)(生折书介)
【一封书】(读介)特字启贤侄,谂近贶,谅清夷。方府访名师,荐足下,无差池。你文高北斗风云会,他款洽东君宾主宜。凭寸楮,聘英奇,幸勿有美玉于斯。
(生)既然黄老伯有礼,自难推诿。聘金权收下,名帖容当面谢。(丑)知道。(丑下)
【尾声】笑儒生,领略诗书味。好生涯,不出寒毡里。苍头,照管门户,待俺访友去来。还则把月桂高攀第一枝。(下)
【编译:第三出 延师】
【绕地游--廷睿唱】本是乌衣巷口旧门第,世家大族宦游人。自古祖上有书圣,世称羲之和献之。算起来都是诗书传世良家子,后辈漂泊无定根,几代清贫读书人。现在寄居在宛城。从小熟读圣贤书,养成了一身端正气。
“寄身宛城思前又想后,想起富贵繁华温柔乡,何时才能驾着轻车肥马衣锦绣,着貂裘,功又成,名又就。这多年来理想未实现,仿佛含苞花蕾未开放,冲天之志平步在青云里,何时才能够飞上锦绣前程万年枝。”
小生姓王,名廷睿,字龙溪,祖籍南京,现在寄居宛城,父亲曾任七品知县,母亲敕封为七品孺人,不幸都已过早离世。家道败落,漂泊无依,既没有亲近的亲戚,也没有兄弟。十三岁入学诵读,十六岁考取秀才,现在已通过增补后成为领取补助的廪生。平时常常吟诗作赋,触手之处都可拈来绝妙佳句,想这世上仿佛缺少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