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剧目下载:
《意中缘》
电影剧本(第四稿)2006年7月
编剧 汪绘雨
根据李渔同名戏曲改编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2006年美国作家协会(WGA,USA)
淡入
内景昆曲舞台上
字幕:1640年,上海松江,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家中。
舞台上放有一只铺满宣纸的书桌,还有一张空空的八仙桌,两把太师椅。
衣着华丽的画家董其昌,虽有70多岁,却仍做小生扮相。他手拿毛笔,心不在焉地在纸上做涂画状。画完一张不满意,扔在地上,又画一张。书童立在一旁伺候,磨墨,加水,铺纸,尽显恭谨。董其昌画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烦躁。
董其昌:
仇画卷,怪诗筒,悔将末技擅雕虫。忙不了半世苦功,只受着名场的磨劫。(停顿)悔只悔少年时,浪播工书善画之声,至受名重才高之累。终日介挥汗成风…
与此同时,家仆,30岁模样,不断地跑上跑下。(后台传来喧扰的求画人声音-“门上内阁张老爷有书在此,求董老爷做寿诗一首,序文一篇,改日差人来叩领”,另一个声音“…吏科王老爷有书拜你们老爷,说是有扇一把,一面求字,一面求画,就烦老爷沉冗一挥,叫我在此等候。”家仆从后台带进来讨画人交付的纸张扇子等物品,一一放在八仙桌上。董其昌便装作没有听见这些。他不慎将墨汁洒在纸上,因此愤而将笔扔在地上,书童急忙收拾。
董其昌:
挥汗成风,泼墨如雨,给不尽好事之求。只怕这胡须拈尽,心血呕干,难免做修文之选。(想起来什么,自语)在下同社里面有个高士陈眉公,也为名高致累,被这些索书索画征诗征文的缠绕不过。前日约他安排出游,埋名隐迹,暂讨几时安逸了回来。
家仆放下一把扇子又下去了。门外安静下来,只隐约听见女人们的叽喳声。董其昌瞟了一眼堆成一尺高的纸,下定决心似的。正好家仆捧着满怀的珠宝礼物上来-这些是求画者的酬金。
董其昌(坚决地):
你去回他们,日下事沉,概不写字做画。(回头眼看家仆抱着礼金要回去)酬礼先放在这里,你出去回他们,就说改日待我画来,再来取不迟。(对书童)取便服与我换了,一面到门外伺候,陈相公到来,即便通报。
家仆,书童(同时,心领神会地):
是,老爷!
家仆端着礼金回到内室,妻妾们的呱燥声变得更明显了。书童下台。董其昌环视四周,想起另一桩心事。
董其昌:
近因主上倾心妇寺,逆耳忠良。下官自知直道难容,已退居林下多日。不日主上大寿,只待我呈上冰心玉壶之画作,龙颜大悦。出而图君,少不得就在指日。(家童上,与董其做换衣帽状)怪只怪,多年的笔墨应酬,竟弄得我笔枯墨干,才思竭尽,多日竟不得一张脱俗清新的画作。
陈继儒,五十出头,矮胖精明,作小生扮相,兴冲冲地走上来。
陈眉公:
辞却牺牛文绣,容吾野鹤翩骞。只愧名跟除不净,又变山林作市尘,磨人砚欲穿。(白)与董太史有逃名之约,游装已束,不免促他早行。
(家仆画外:陈相公来了!我家老爷已恭候多时,这边有请)。
董其昌急忙穿戴毕,出来与陈继儒见面。二人作揖,
董其昌:
眉公,你我西湖之行,定在何日?
陈继儒(得意地):
小弟的竹炉茶灶,药包诗囊,已着奚奴挑送下船了。就约玄翁今日同行。
董其昌:
这等甚好。(对家童)此番出行与往常不同,只需将-(家仆从右上,怀抱一堆东西)这是为何?
家仆:
夫人给的雨伞,四奶奶赠的扇子,七奶奶吩咐带上这个香盒子。这块丝手帕(压低了嗓子),梅香让我偷偷递给老爷。
董其昌(不耐烦地甩手,继续):
此番出行与往常不同,只将布菁,野服带几件随身,那些冠带轿伞,一概不用。就是船舱外面,也不许贴封条,灯笼上面也不许写董字,恐怕人认出我来,又生缠绕。
家童:
理会得。(与家仆下)
董其昌:
眉公,我和你此去,好似甚的而来?
陈继儒:
似一对蓬莱避劫仙,见草木皆雷电。还只怕啊捕风捉影,追下遥天!(与董其昌合唱)全靠那淡妆浓抹西施面,掩映我逃月归湖范蠡船。
(家仆画外:行李收拾完毕,请老爷,相公下船!)
两人做出门下船状,家童跟上。
(音乐响起,昆腔众唱:试考会真本记,崔张未偶当年。西厢也属意中缘,死后别开生面)
片头和主创人员名单
外景 杭州西湖 日
一条乌蓬游船驶过断桥。西湖上秋意萧瑟,湖光山色宜人。小船陆续划过三潭印月,瀛洲岛。(片头名单继续)
穿过拱桥,背后是苏堤。旁边的雷峰塔,慢慢往后移。(片头继续)
湖上游船寥寥,除了偶尔驶过去几条电动船,几乎和360年前没有什么区别。
(昆腔众唱续上:作者明言虚幻,看官可免拘牵。从来无谎不瞒天,只要古人情愿-渐弱)
(手机铃声响)
字幕:360年以后,杭州西湖.
内景 游船里 日
这是一条可以坐四个人的敞棚手摇船,坐在船里的刘若颖将头扭回来,确认不是她的手机在响。刘若颖是个保养得不错,自我感觉也很好的中年女编剧。她继续面带诚恳地聆听着身边的李吴越讲话。李吴越,年近50,结实而又抽烟过度的制片人,继续激动地摇着剧本,
李吴越:
还不要说《意中缘》,就是《牡丹亭》《西厢记》这样的经典(将剧本扔在茶几上),现在有几个观众愿意掏钱进电影院看?
正在掏手机的是导演余力,个子不大,但刚开始发福,眉宇中散发着愤青和新贵的奇特混合。余力一边低声用英语打电话,一边示意李吴越继续讲下去。
(余力的电话画外音…whenIfinishedthesoundEfx,Iwillfedexyouthefinalcut.Ofcourse.That’sright.Yeh.Wearestillworkingonthescript.No,notthatone,the“ExpectedRelationship”.Yeh?Youthinkso?Heisnotveryhappywiththescript-heknowsshitaboutfilm!Exactly.Ican’tgo,butIwillbethereinnMarch,thenParisandLecarno.OK,Iwill.We’regonnastartwiththeOperarehearsal.Yes.Youtoo.SayhitoPamela.)
趁着余力打电话,李吴越扭过头对着刘若颖继续他的言论。
李吴越(极力显得亲切):
所以啊,小刘,我们请你来,希望你能接手,打开思路,将剧本改写。(压低声音)他原来那个没法用。
刘若颖(受宠地):
您大致的方向有没有?余导演对修改有怎么样的框架?
李吴越:
框架?就是娱乐性!观众!大众!(压低声音)小余近年来的票房,你也不是不知道。但人家就是牛,国外一个个地拿奖。这次他说要改编昆剧,昆剧成了世界遗产,倒是有卖点。可没想到他要弄真的昆曲!(点上烟)我不是不尊重他的创作意向。但是,(嘴角浮起一丝嘲弄)叫我怎么说呢?
刘若颖一直微笑而讨好地听着,不时在一个小本子上做着笔记,
刘若颖:
也许可以在剧本改编上多做文章,或者舞台设计和场景调度-
李吴越:
这个都是细节!细节的东西你们自己以后慢慢做。现在是要打开思路,找准方向。我做影视剧17年了,我的宗旨就是收视率,票房,其他的要么是细节,要么是废话!(怕刘若颖不快)你在这方面算是行家,我当然终归是尊重你的创作方式-和导演的原创。(停下来喝口茶)说实话,《意中缘》的故事有点四不像-(摇头),连个才子佳人都够不上,你说是不是?(刘若颖正要说话,他自己回答了)就是!
说完,他将烟头扔进西湖里。刘若颖盯着湖面,点了点头,
刘若颖:
原剧作者李渔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他的写作方式跟他的人品和经历如出一辙-
李吴越(打断):
就是这个李渔!倒很有戏剧性,可看性。风流戏王,明末清初,妻妾成群,四处漂流演戏,受人追捧,饱受非议。又是我们杭州人,西湖美景,美食,园林加美女,等等,都很有故事可挖-
接完电话的余力将这个话头抢了过去。
余力:
故事!两千年来戏曲里讲的不都是那几个吗?
李吴越:
那你还弄他这个本子干吗?(假装调侃地)不如我们做个《李渔和他的戏班》好了。
余力(企图解释):
戏剧性,故事性,都不是我关注点。我要的是发掘和延续传统戏剧中的精华-也就是间离效应,淡化,甚至摒弃那种操纵观众感情的叙事,而去引发对媒体本身的思考和想像力-
李吴越听了头一句,就做了一个痛苦不堪的表情,他又点上一只烟,望向湖水,似乎连对话的兴趣都没有了。
余力(继续):
而在影像上,要新奇,有冲击力,把传统舞台做个新文章出来。再说,正是因为李渔的戏剧不是经典,所以才敢拿他的东西来做实验的嘛。
小船徐徐地靠岸了。余力收拾剧本准备下船。刘若颖关上她的小本子,努力要打破另两个人之间的僵局,
刘若颖(很有信心地):
李总说的很有道理,余老师的本子也有很大的艺术创新空间。我会综合二位的观点,弄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本子来。(余力怀疑地回头看了刘若颖一眼,起身准备下船)余老师,那么我们约好星期六在昆剧院看排演了?
余力含混地答应了一声,便跳上岸去。刘若颖看了一眼李吴越,后者又点上一支烟,摇了摇头。
李吴越:
没办法,人家在欧洲有市场,还从那边搞到一笔基金给昆曲团
电影剧本(第四稿)2006年7月
编剧 汪绘雨
根据李渔同名戏曲改编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2006年美国作家协会(WGA,USA)
淡入
内景昆曲舞台上
字幕:1640年,上海松江,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家中。
舞台上放有一只铺满宣纸的书桌,还有一张空空的八仙桌,两把太师椅。
衣着华丽的画家董其昌,虽有70多岁,却仍做小生扮相。他手拿毛笔,心不在焉地在纸上做涂画状。画完一张不满意,扔在地上,又画一张。书童立在一旁伺候,磨墨,加水,铺纸,尽显恭谨。董其昌画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烦躁。
董其昌:
仇画卷,怪诗筒,悔将末技擅雕虫。忙不了半世苦功,只受着名场的磨劫。(停顿)悔只悔少年时,浪播工书善画之声,至受名重才高之累。终日介挥汗成风…
与此同时,家仆,30岁模样,不断地跑上跑下。(后台传来喧扰的求画人声音-“门上内阁张老爷有书在此,求董老爷做寿诗一首,序文一篇,改日差人来叩领”,另一个声音“…吏科王老爷有书拜你们老爷,说是有扇一把,一面求字,一面求画,就烦老爷沉冗一挥,叫我在此等候。”家仆从后台带进来讨画人交付的纸张扇子等物品,一一放在八仙桌上。董其昌便装作没有听见这些。他不慎将墨汁洒在纸上,因此愤而将笔扔在地上,书童急忙收拾。
董其昌:
挥汗成风,泼墨如雨,给不尽好事之求。只怕这胡须拈尽,心血呕干,难免做修文之选。(想起来什么,自语)在下同社里面有个高士陈眉公,也为名高致累,被这些索书索画征诗征文的缠绕不过。前日约他安排出游,埋名隐迹,暂讨几时安逸了回来。
家仆放下一把扇子又下去了。门外安静下来,只隐约听见女人们的叽喳声。董其昌瞟了一眼堆成一尺高的纸,下定决心似的。正好家仆捧着满怀的珠宝礼物上来-这些是求画者的酬金。
董其昌(坚决地):
你去回他们,日下事沉,概不写字做画。(回头眼看家仆抱着礼金要回去)酬礼先放在这里,你出去回他们,就说改日待我画来,再来取不迟。(对书童)取便服与我换了,一面到门外伺候,陈相公到来,即便通报。
家仆,书童(同时,心领神会地):
是,老爷!
家仆端着礼金回到内室,妻妾们的呱燥声变得更明显了。书童下台。董其昌环视四周,想起另一桩心事。
董其昌:
近因主上倾心妇寺,逆耳忠良。下官自知直道难容,已退居林下多日。不日主上大寿,只待我呈上冰心玉壶之画作,龙颜大悦。出而图君,少不得就在指日。(家童上,与董其做换衣帽状)怪只怪,多年的笔墨应酬,竟弄得我笔枯墨干,才思竭尽,多日竟不得一张脱俗清新的画作。
陈继儒,五十出头,矮胖精明,作小生扮相,兴冲冲地走上来。
陈眉公:
辞却牺牛文绣,容吾野鹤翩骞。只愧名跟除不净,又变山林作市尘,磨人砚欲穿。(白)与董太史有逃名之约,游装已束,不免促他早行。
(家仆画外:陈相公来了!我家老爷已恭候多时,这边有请)。
董其昌急忙穿戴毕,出来与陈继儒见面。二人作揖,
董其昌:
眉公,你我西湖之行,定在何日?
陈继儒(得意地):
小弟的竹炉茶灶,药包诗囊,已着奚奴挑送下船了。就约玄翁今日同行。
董其昌:
这等甚好。(对家童)此番出行与往常不同,只需将-(家仆从右上,怀抱一堆东西)这是为何?
家仆:
夫人给的雨伞,四奶奶赠的扇子,七奶奶吩咐带上这个香盒子。这块丝手帕(压低了嗓子),梅香让我偷偷递给老爷。
董其昌(不耐烦地甩手,继续):
此番出行与往常不同,只将布菁,野服带几件随身,那些冠带轿伞,一概不用。就是船舱外面,也不许贴封条,灯笼上面也不许写董字,恐怕人认出我来,又生缠绕。
家童:
理会得。(与家仆下)
董其昌:
眉公,我和你此去,好似甚的而来?
陈继儒:
似一对蓬莱避劫仙,见草木皆雷电。还只怕啊捕风捉影,追下遥天!(与董其昌合唱)全靠那淡妆浓抹西施面,掩映我逃月归湖范蠡船。
(家仆画外:行李收拾完毕,请老爷,相公下船!)
两人做出门下船状,家童跟上。
(音乐响起,昆腔众唱:试考会真本记,崔张未偶当年。西厢也属意中缘,死后别开生面)
片头和主创人员名单
外景 杭州西湖 日
一条乌蓬游船驶过断桥。西湖上秋意萧瑟,湖光山色宜人。小船陆续划过三潭印月,瀛洲岛。(片头名单继续)
穿过拱桥,背后是苏堤。旁边的雷峰塔,慢慢往后移。(片头继续)
湖上游船寥寥,除了偶尔驶过去几条电动船,几乎和360年前没有什么区别。
(昆腔众唱续上:作者明言虚幻,看官可免拘牵。从来无谎不瞒天,只要古人情愿-渐弱)
(手机铃声响)
字幕:360年以后,杭州西湖.
内景 游船里 日
这是一条可以坐四个人的敞棚手摇船,坐在船里的刘若颖将头扭回来,确认不是她的手机在响。刘若颖是个保养得不错,自我感觉也很好的中年女编剧。她继续面带诚恳地聆听着身边的李吴越讲话。李吴越,年近50,结实而又抽烟过度的制片人,继续激动地摇着剧本,
李吴越:
还不要说《意中缘》,就是《牡丹亭》《西厢记》这样的经典(将剧本扔在茶几上),现在有几个观众愿意掏钱进电影院看?
正在掏手机的是导演余力,个子不大,但刚开始发福,眉宇中散发着愤青和新贵的奇特混合。余力一边低声用英语打电话,一边示意李吴越继续讲下去。
(余力的电话画外音…whenIfinishedthesoundEfx,Iwillfedexyouthefinalcut.Ofcourse.That’sright.Yeh.Wearestillworkingonthescript.No,notthatone,the“ExpectedRelationship”.Yeh?Youthinkso?Heisnotveryhappywiththescript-heknowsshitaboutfilm!Exactly.Ican’tgo,butIwillbethereinnMarch,thenParisandLecarno.OK,Iwill.We’regonnastartwiththeOperarehearsal.Yes.Youtoo.SayhitoPamela.)
趁着余力打电话,李吴越扭过头对着刘若颖继续他的言论。
李吴越(极力显得亲切):
所以啊,小刘,我们请你来,希望你能接手,打开思路,将剧本改写。(压低声音)他原来那个没法用。
刘若颖(受宠地):
您大致的方向有没有?余导演对修改有怎么样的框架?
李吴越:
框架?就是娱乐性!观众!大众!(压低声音)小余近年来的票房,你也不是不知道。但人家就是牛,国外一个个地拿奖。这次他说要改编昆剧,昆剧成了世界遗产,倒是有卖点。可没想到他要弄真的昆曲!(点上烟)我不是不尊重他的创作意向。但是,(嘴角浮起一丝嘲弄)叫我怎么说呢?
刘若颖一直微笑而讨好地听着,不时在一个小本子上做着笔记,
刘若颖:
也许可以在剧本改编上多做文章,或者舞台设计和场景调度-
李吴越:
这个都是细节!细节的东西你们自己以后慢慢做。现在是要打开思路,找准方向。我做影视剧17年了,我的宗旨就是收视率,票房,其他的要么是细节,要么是废话!(怕刘若颖不快)你在这方面算是行家,我当然终归是尊重你的创作方式-和导演的原创。(停下来喝口茶)说实话,《意中缘》的故事有点四不像-(摇头),连个才子佳人都够不上,你说是不是?(刘若颖正要说话,他自己回答了)就是!
说完,他将烟头扔进西湖里。刘若颖盯着湖面,点了点头,
刘若颖:
原剧作者李渔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他的写作方式跟他的人品和经历如出一辙-
李吴越(打断):
就是这个李渔!倒很有戏剧性,可看性。风流戏王,明末清初,妻妾成群,四处漂流演戏,受人追捧,饱受非议。又是我们杭州人,西湖美景,美食,园林加美女,等等,都很有故事可挖-
接完电话的余力将这个话头抢了过去。
余力:
故事!两千年来戏曲里讲的不都是那几个吗?
李吴越:
那你还弄他这个本子干吗?(假装调侃地)不如我们做个《李渔和他的戏班》好了。
余力(企图解释):
戏剧性,故事性,都不是我关注点。我要的是发掘和延续传统戏剧中的精华-也就是间离效应,淡化,甚至摒弃那种操纵观众感情的叙事,而去引发对媒体本身的思考和想像力-
李吴越听了头一句,就做了一个痛苦不堪的表情,他又点上一只烟,望向湖水,似乎连对话的兴趣都没有了。
余力(继续):
而在影像上,要新奇,有冲击力,把传统舞台做个新文章出来。再说,正是因为李渔的戏剧不是经典,所以才敢拿他的东西来做实验的嘛。
小船徐徐地靠岸了。余力收拾剧本准备下船。刘若颖关上她的小本子,努力要打破另两个人之间的僵局,
刘若颖(很有信心地):
李总说的很有道理,余老师的本子也有很大的艺术创新空间。我会综合二位的观点,弄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本子来。(余力怀疑地回头看了刘若颖一眼,起身准备下船)余老师,那么我们约好星期六在昆剧院看排演了?
余力含混地答应了一声,便跳上岸去。刘若颖看了一眼李吴越,后者又点上一支烟,摇了摇头。
李吴越:
没办法,人家在欧洲有市场,还从那边搞到一笔基金给昆曲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