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醉酒
―科海鹰比较相声2
甲:侯宝林大师说的相声中,您比较喜欢哪一个段子?
乙:我比较喜欢侯宝林、郭全宝合说的《醉酒》。
甲:我也比较喜欢《醉酒》。
乙:英雄所见略同。
甲:英雄不敢当,狗熊不愿做。
乙:那就来个中不溜的。
甲:行,来个中不溜的。
乙:怎么来个中不溜的?
甲:如果咱俩要是英雄,就说一段和《醉酒》一样精彩的相声。
乙:这么高的水平肯定达不到。
甲:如果咱俩要是狗熊,趁早滚下台去。
乙:这也不行。
甲:那咱们比较着《醉酒》来一段怎么样?
乙:此言正合吾意。
甲:既然是比较着《醉酒》来一段,那我问你:先比较那一段?
乙:那就先比较没醉装醉那一段。请您先重复一遍那一段是怎么说的?
甲:在相声《醉酒》中,那位老兄先是摇摇晃晃地在马路当间走。走着走着,他躺下啦。还说:“我……这儿歇会儿。”人说:“你别躺马路上啊。”他不理。一会人又说:“骑车的过来啦。”他说:“自行车?来!”“往这儿轧。”那骑车的不跟他治气,人家绕开啦,躲开他啦。一会儿那人又告诉他:“你快起来吧,三轮儿!”他还说:“三轮儿啊?”“来!往这儿来!”“从我身上轧过去!”谁敢轧他呀?骑三轮车的也躲开他啦。人家又说:“起来吧,汽车可来啦!”四个轱辘啦。他说:“汽车?来!往这儿轧!从我身上轧过去!”满不在乎。人说:“消防队汽车!”这回怎么样?他不得不说:“我……我起来吧。”哎!这回他躲开啦。是啊,救火车啊,轧了白轧。
乙:你还真有本事,这么快就把《醉酒》中没醉装醉的那一段说全了。
甲:没有本事也不敢站在这里说相声了。
乙:希望咱们说的《比较醉酒》也和《醉酒》一样,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甲:但愿如此。
乙:您往下怎么说?
甲:我打算说一个历史上最著名的没醉装醉事件。
乙:哪一个?
甲:群英会蒋干中计。
乙:您说的详细一点。
甲:故事发生在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当时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即将开始决战。曹操的谋士蒋干作为孙权手下大将周瑜以前的同窗好友,自告奋勇去招降周瑜,曹操欣然同意。于是蒋干驾舟过江来见周瑜。周瑜设盛宴款待蒋干,并且约定席间只叙友情,不谈战事。酒至半酣,周瑜假装酩酊大醉,并且邀请蒋干同宿。夜间蒋干悄悄起来,发现床前的桌上有若干书信,其中竟然有曹操的水军都尉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密信,信中称要杀曹操。周瑜以喝醉了的口气对蒋干说: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蒋干慌忙将书信藏于怀中,随后又逃回曹营。曹操见到蒋干盗取的书信以后就把蔡瑁、张允杀了,从而中了反间计,并且替周瑜解除了心腹大患。
乙:周瑜没醉装醉的把戏获得了完全的成功。
甲:是呀,周瑜要是不装醉,就不会喊出“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
乙:是这样的。
甲:还有,周瑜要是不装醉,就没有理由让蒋干悄悄溜走,也不会让老奸巨猾的曹操中计。
乙:周瑜没醉装醉,确实是一箭三雕呀!
甲:可是蒋干就惨了。
乙:怎么了?
甲:蒋干从此以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乙:被曹操打入冷宫了吧?
甲:也许更惨!
乙:怎么更惨?
甲:极有可能被曹操开回老家去卖白薯。
乙:是呀。不过,回家去卖白薯有什么不好?
甲:蒋干根本不是卖白薯的料。
乙:蒋干能够干点什么糊口?
甲:这就用不着咱俩操心了,还是往下说吧。
乙:好的。请您再说说《醉酒》中那两位醉鬼明明是喝醉了却还装没醉的那一段。
甲:俩人在一块儿喝酒,俩人都醉了。可是谁也不承认自己醉了。一个醉鬼说:“我看你……你……你这酒啊,不行!”“再喝两杯,你就??醉了!”另一个醉鬼也不含糊:“我再喝半斤,没关系。”随后俩个人又唇枪舌剑了几个来回。最后一个醉鬼从兜里头把手电筒掏出来啦!往桌子上一搁。一按电门,出来一个光柱。对另一个醉鬼说:“你看这个,你顺着我这柱子爬上去。”另一个回击:“行!这算得了什么啊,爬这柱子啊?你甭来这套。我懂,我爬那半道儿,你一关电门,我掉下来呀?”
乙:这一段实在精彩,历来受到高度评价,您怎么比较着说?
甲:我也就不怕班门弄斧了。不过我要换一些角度来说。
乙:怎么说?
甲:《醉酒》中这两个醉鬼,可以说是久经沙场,不过不胜酒力而已。作为比较,我就不说这样的怂包软蛋了,说两个酒场中的英豪。
乙:什么样的酒场英豪?
甲:酒场英豪也分两种:一种人虽然说是屡战屡胜,但是口碑不好,许多人都希望他败个一两次;另一种人则是大家都希望他百战百胜。你愿意听哪一种?
乙:两种人我都愿意听,您先说第一种人吧。
甲:有一位老板,姓吕,没成名之前人称“吕老板”或者“吕总”。
乙:他特别愿意别人称他“吕总”吧?
甲:错了,他最讨厌别人称呼他“吕总”。
乙:为什么?
甲:你好好动动脑筋好不好?
乙:让我好好想一想。对了,“吕”和“驴蹄子马掌”的“驴”读音相近,“吕总”常常被理解为“驴总”,对不对?
甲:就是这个原因。
乙:后来呢?
甲:后来由于他在酒场上屡战屡胜,从无败绩,因此人称“酒场温侯”,有时干脆就直接称呼“吕布”。
乙:和“温侯吕布”套套近乎。
甲:是这个意思。
乙:那他为什么不得人心呀?
甲:太狂妄。有时竟然自称酒量天下第一。
乙:这就有点过了。
甲:是呀。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是光明正大地赢,也就罢了,有时候眼看他要支持不住了,他竟然玩点猫腻,反败为胜。
乙:怎么玩点猫腻?
甲:据说有时让手下人把杯中的白酒换成白水,有时到卫生间悄悄吃点解酒药,等等。
乙:这就有点不像话了。
甲:是呀。有一次他用一些损招儿获胜之后,输了的老板不服气。暗中出重金聘请高手为自己报仇雪恨。
乙:至于吗?
甲:你认为不至于,他认为至于。
乙:不服气的老板聘请到高手了吗?
甲:重赏之下,必有勇将。
乙:什么样的高手?
甲:一员女将前来应聘。
乙:一员女将?
甲:是的。
乙:真没想到。
甲:普天之下,无奇不有。你没想到的事情多了。
乙:“酒场温侯”同意比赛吗?
甲:一开始时不肯。
乙:他怎么说?
甲:鸡不与狗斗,男不与女斗。
乙:这不是轻视妇女吗?
甲:错了。实际情况是这位“酒场温侯”患有“气管炎”,怕老婆罚他跪搓板。
乙:原来如此。那么不服气的老板有办法吗?
甲:不服气的老板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
乙:他怎么办?
甲:他安排这位女将作为另一位大老板的全权谈判代表,而“酒场温侯”当时正与这位大老板洽谈一笔至关重要的生意。
乙:“酒场温侯”只好就范。
甲:是的,他不得不应战。
乙:战况如何?
甲:一开始,双方都连干三大杯。“吕布”自然是面不改色,但是女将也是静如止水。“吕布”见状,赶快示意手下提出换成小杯。
乙:“吕布”有点心虚了。
甲:是的。
乙:换成小杯又怎么样?
甲: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乙:“吕布”一方有小动作,女将一方难道就置若罔闻吗?
甲:当然不会。
乙:女将一方怎么办?
甲:事先买通了两位在现场值班的服务员窃窃私语,当然声调不高不低,大家都能听到。
乙:她们说什么了?
甲:一位说:“没想到女的也这么厉害。”另一位说:“你可别小瞧咱们女的,听说国外赛酒,获得第一名的经常是女性。”一位说:“真的?”另一位说:“那还有假。”
乙:这叫心理战,是不是?
甲:是的,十几个回合下来,“吕布”要去一趟卫生间。
乙:是去吃解酒药了吧?
甲:是的。
乙:女将一方不去制止吗?
甲:女将以优雅的手势表示请便,同时拿过来首饰盒,说要去补妆。
乙:下一轮战况如何?
甲:场面越来越紧张,中间“吕布”又去了两次卫生间。
乙:管用吗?
甲:不管用。
乙:最后什么结果?
甲:“吕布”钻到桌子底下昏迷不醒了。
乙:女将乐了?
甲:当然了。不过最高兴的还是那位不服气的老板。
乙:那位老板有什么动作?
甲:那位老板说:终于报仇雪恨了。
乙:后来呢?
甲:后来那位老板经常炫耀这件事。
乙:他怎么说?
甲:他说: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名叫“三英战吕布”。
乙:三英战吕布?那位女将叫“三英”?
甲:不是。
乙:那是怎么回事?
甲:应战的女将实际上不是一位,而是三位长得一模一样三胞胎。
乙:原来女将每一次补妆就趁机换一个姐妹接着对阵。
甲:是的。
乙:那也应该叫“三女战吕布”呀!
甲:三胞胎分别是淑英、秀英和红英,是不是“三个英”?
乙:原来是这么个“三英战吕布”。
甲:是的。
乙:真有意思。咱们再接着说大家都希望百战百胜的英豪。
甲:这就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乙:听说周总理酒量很大。
甲:令人钦佩的是,周总理不但酒量很大,而且酒后有德。
乙:怎么讲?
甲:你知道,有些人喝多了,就会酒后无德,例如大吵大闹,胡作非为。就算是不吵不闹的,也要呼呼大睡,不省人事。
乙:有时候就要误事。
甲:严重的还有耳朵被狗吃了,或者身上的钱包被洗劫一空。
乙:太危险了。
甲:可是周总理在宴会结束后,尽管喝了许多酒,却能照样通宵工作,而且效率几乎不受影响。
乙:真不简单。
甲:还有更不简单的。
乙:您说说让大家听听。
甲:1945年,国共两党负责人在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其间的一次宴会上,来宾纷纷向毛泽东敬酒,眼见毛泽东可能要醉了,周恩来挺身而出,代替毛泽东一杯接一杯酒地干杯,挡回各种来宾的轮番“攻势”。
乙:不简单。
甲:“不简单”就行了?以此为契机,联想到重庆谈判的日日夜夜,我这里有一幅对联。
乙:上联?
甲:毛泽东勇闯虎穴寸步不离有翔宇
乙:下联?
甲:周恩来竭诚保驾千杯不醉护润之
乙:横批?
甲:酒场绝配
乙:意蕴好极了。
甲:另一次宴会上,周恩来一人喝败了在场的所有国民党来宾。
乙:英雄海量。
甲:说到英雄海量,最具传奇色彩的是周恩来和许世友斗酒的故事。许世友上将坐镇南京军区时,很爱喝酒,而且他与别人喝酒时,就派自己的警卫员来监酒,谁企图少喝一点,就要挨罚,因此许多人都害怕与他一起喝酒。周恩来得知此事之后,就决定自己亲自出马,寻找机会请许世友喝酒。一开始,许世友就显示出猛将作风,一气干完一瓶茅台,周总理毫不示弱地也干了一瓶。到第二瓶时,许世友勉强喝完,而周恩来几乎仍然面不改色。第三瓶茅台还没有喝完,许世友身子一歪,差点出溜到桌子底下,周总理连忙把他扶起来。
乙:慢着,这我就有点不明白了,许世友上将是武林高手,周总理如何扶得动他?
甲:这你就不明白了,周总理也会武功,而且是身手不凡,所以扶得动许世友上将。
乙:原来如此。
甲:不仅如此,周恩来还乘机开导许世友,你的年龄也不小了,以后喝酒要有节制,而且你那种野蛮的劝酒方式不能再用了,以避免影响团结。许世友连声说:我改,我改!从此,许世友喝酒有了节制,而且再也不野蛮劝酒了。
乙:许世友上将也是令人钦佩。
甲:你有所不知,当时的情况是所有的人都会希望周恩来总理赢酒,就连许世友上将也不会希望自己赢酒。你说是不是?
乙:是的。
甲:这里也体现了许世友上将如同猛张飞一样粗中有细的可爱一面。
乙:您再来一幅对联?
甲:周恩来借茅台击掌猛将,许世友听规劝改变酒风。
乙:横批?
甲:将相佳话。
乙:好。不过非常遗憾的是再也看不到周总理举杯潇洒走一回了。
甲:我有办法呀!
乙:什么办法?
甲:请特型演员扮演周恩来总理。
乙:特型演员扮演的周总理,如何称呼?
甲:由于比较像周总理,可以称为“比较周总理”。
乙:“比较周总理”出现在什么场合?
甲: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之后,在盛大的欢庆宴会上,“比较周总理”突然从天而降,与在场的所有来宾依次干杯。
乙:宴会厅里一定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甲:那是必然的。
乙:不过我有一个担心。当年在迎接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归来时,周恩来依次与出席宴会的所有志愿军代表都碰了杯并且一饮而尽,最后被抬进了休息室。在欢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宴会上,“比较周总理”会不会也招架不住?
甲:你傻呀?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时候,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会达到何等的高度?因此你不用担心,完全有可能运用高科技手段让喝到口中的酒在一瞬间就流淌到藏在身上的金鱼缸中,让“比较周总理”只是微醉。
乙:原来是请魔术师来扮演周总理呀?
甲:然也。
乙:再来一幅对联?
甲:建成小康社会勿忘告慰众前辈,实现中国之梦一定同醉周恩来。
乙:横批?
甲:振兴中华。
乙:妙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