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儿的往事》(单口相声)
过去,我们小的时候,穷,家长哪有钱培养孩子,吃的都不好,家家都是,买土豆挑小的,买黄瓜挑弯的,所以那时候小孩长的都象歪瓜劣枣,个个鼻涕啦撒,啥也不懂。
我小时侯就很笨,上学的时候又正赶上十年动乱,学生也不爱学,老师也不好好教,所以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说话、做事,说出来都是笑话。
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问:“1+1得几”
我回答“3”;
老师说“不对”
我说“4”;
老师说“不对”
我说“5”
老师说“坐下”
老师接着提问我同桌的王小丽,“王小丽,1+1得几?
王小丽答:“6”
老师说:“不对”
王小丽答:“6”
老师说:“不对”
王小丽还答:“6”
老师说:“坐下”
下午放学家长来接学生了,老师看见我妈对我妈说:“这孩子虽然答题答的不对,但是他很有应变能力,将来一定能出息”
王小丽她妈问:“我家小丽怎么样?”老师说“你家小丽虽然答题也不对,但是这孩子立场坚定,将来也错不了”你说就这,能教出来象样的学生吗?
我上学的时候,学习不好,没少挨打,有一次放学了,老师给我两片止疼片,我不懂啊,我就问:“老师我也没感冒,哪也不疼,你给我止疼片干啥?”老师说“我已经把你考试的情况告诉你爸了”
晚上我爸下班了,问我“你考试得多少分?”我说“得了3分”我爸啪!啪!啪!给我三个嘴巴子,“以后还能不能好好学习?”我说“能”我爸说“那下次考试得多少分?”我心里还琢磨呢,得3分就给三个嘴巴子,要是考100分可完了。我说:“下次一分也不得了”又是一顿棒揍。
那个年代都这样,所以很多事儿提起来现在都觉的好笑。
现在就不同了,现在的小孩不仅好看,还聪明,啥事都懂,早晨一见到老师就会说:“老师,你真漂亮”。我们那时侯可不是。记得有一次老师让用“虽然???但是”造句,我同桌的王小丽造的是“老师虽然长的很丑,但是她每天还是画妆”老师一听生气了,叫我:“王xx,你怎么造的,念给我听听”我站起来:“我也不会”老师说“没事,你念念你造的句子”我小声念出来:“虽然老师今天画妆了,但是她还是很丑”你看现在哪有这样的孩子,是不是?
过去找对象也是,古代,那王昭君,家里给她找一个外国的对象,她还不乐意,出嫁的时侯还哭哭涕涕。要是现在的女孩子找一个外国对象那不乐坏了?就是找一个黑人、找一个索马里海盗也高兴,对不?这说明什么?观念变化了,进步了。
过去不行,过去我们那时侯找对象,谁找那种描眉的,画眼线的,那种女人没人要,那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是受批判的。我们那时找啥样的?找朴实的、找那种天下雨了能知道回家避雨的就行,老人都说那样的姑娘不招风,过的长远。
我就是按这标准找的对象,反正我想找一位演员也没人看上我。
我原来也是啥也不懂,你没听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吗:“山上有棵小树,山下有棵大树,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哪个更大,哪个更高。下雪了,下雪别忘穿棉袄;天晴了,天晴别忘戴草帽”那唱的就是我。连哪个大、哪个高都分不清,也就知道下雪不忘穿棉袄而已。所以能找一个对象也就不错了。
我记的我处对象那年都30出头了,我对象28,那年代算是大龄青年,虽然30来岁,不懂的事很多。有一次,我和对象约会,在生产队的打谷场里,我俩坐在草垛上,她问我:“小王,你说什么叫爱情?”我哪懂这么深奥的名词啊,可是不回答还不行,怎么回答呢?我以前听老人们说,男人对女人如何如何就叫“调戏”,女人对男人如何如何就叫“勾引”,所以我就回答“男的爱调戏女的,女的爱勾引男的,这就叫爱情”。她听了我的回答没说啥,在那眨了几下眼,过一会又问:“哎,你说‘接忽’是什么意思?”我想了想说:“什么‘接忽’啊?是‘接吻’吧?那个字念‘吻’。我也不知道具体是干啥,但是我看见一本书上说,接吻就是两个人嘴里什么也没有,但是紧紧的合在一起,有一种进了天堂的感觉,发出的声音就跟水牛在稻田里拔出大腿的声音一样‘吧!’‘吧!’????的”她使劲打了我一下说:“真烦人,还水牛拔出大腿的声音???,那不就是亲嘴儿嘛?,你糊咧咧啥呀。”
接着她又问我“那你说什么叫三角恋爱?”。
我说:“这你都不懂啊,就是俩个人的活,三个人去干”她听我这话忙说“将来咱俩的活就咱俩干,可不用别人帮着干”.我听她这么一说,我就感觉到她一定是一个很能干活的好姑娘。
她除了笨点儿以外,她优点很多,现在的女孩子穿衣服一般都是外面的小,里面的大,也就是里面的羊毛衫啊,衬衣啊露出来一圈。我对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那么穿了,当时还有不少人说她不利索,衬衣都不知道掖裤子里,我给她的评价是很有超前意识。
她还从来不浪费东西,别人吃口香糖都是嚼一嚼然后吐出来用纸包上扔垃圾箱里,她可不,她用嘴嚼半天,这口香糖也不化,她舍不得扔,全吞下。
我常夸她简朴。
我吃冰其淋只吃上半部,下边锥体那些扔掉,我觉的那是不能吃的,她说锥体那块也可以吃,所以她常批评我浪费。我们在一起互相帮助。
我们那个年代谈恋爱就是这样谈的,我们的头脑简单,都30来岁了,还啥也不懂,找对象还得别人介绍。现在的青年就不了,在大学里,一个寝室住四个女生,排行大姐、二姐、三姐。四姐;男寝室早就排好了,大姐夫、二姐夫、三姐夫、四姐夫。
现在的小学生都比我们那时的大人知道的多,前天下午,在我们家楼下的楼道里,有一个小男孩儿拿一本人体画像在看,我们邻居张嫂看见了,就说那个小男孩:“孩子,你怎么没上学?你看这种图片你妈妈知道吗?”小男孩说“这是科普书,看这种书是不需要别人知道的。那你在角落里跟一位默生男人说话,你丈夫知道吗?”你看现在的孩子,人家早早就知道搞科普。
现在的孩子可不一般,有一次我到一个地方演出,正赶上是正月十五,当地文化部门正在一个广场上搞晚会,有猜谜语的,有对对联的,挺热闹,我凑上去看热闹,人家主持人出了一付上联,征下联,上联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很有意思,只见一位上台了,他对的下联是“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很好,即有含意又很工整,台下是一片掌声;这时一个小孩上台了,他说他也能对一个下联,主持人说“那你就对一个吧”小孩说“男学生女学生,男女学生生学生”当时台下是一片哄笑,这小孩的下联虽然引起台下一阵大笑,但是你能说这小孩没文化吗?不能,这小孩不仅有文化,而且水平还挺高,我很佩服他,我就佩服有才的人。
现在的孩子不仅知道事业,还很懂爱情。我们那时候不懂,我们那时候就知道“金钱与美女”,谁也不敢提这俩词,一提这词就受批判,现在把“金钱”改成“事业”、把“美女”改成“爱情”,其实是一会事儿。也没有人批判了。
我们那时候年轻人搞对象大部分是靠别人介绍,介绍对象见面时介绍人还让俩人先握手,现在不用介绍人说话了。早恋的还特别多。
我家楼下张二哥他儿子就是早恋,刚上小学五年级就跟我们楼上李二姐家的小姑娘恋上了,有一天早晨俩人就在楼道里搂在一起,俩人正吻的起劲呢,正赶上他爸爸出门碰个正着,这小子是措手不及,不知说什么好了,急忙慌乱中来了一句“爸,你也来一口”他爸也是相当的尴尬,也不知说什么好了,忙来了一句“不了、不了,家里有、家里有”急忙退回屋里关上了门。
说起过去的人,是个个头脑简单,再加上没有见识,所以不懂的事很多很多。记得有一次我领对象去城里买东西,那时刚刚时兴六弦琴,我也不知道那叫什么,就看有些小青年在路边“邦当邦当”的弹着,我对象一看到这就掉眼泪、一看就掉眼泪,我就问她“为啥掉眼泪”她说“这声音我太熟了,我爸爸原来就是弹棉花的”,听她这么一说我才明白,是女儿见景生情,想起了故去的老父亲。
那个年代,有好多事儿都是由于没见过所以才出的笑话,现在就不会了,现在咱们生活好了,小青年结婚哪有不穿婚纱的,是不是?我们那时候的人脑子里就没有穿婚纱的概念,结婚穿啥?穿涤卡就是最好的,所以我对象就没有穿婚纱的想法,可是我老在外边演出,我见过穿婚纱的,那婚纱一穿多漂亮,我就给她也买了一件,用盒子装好了,晚上我就约她,我们来到了生产对的打谷场。我说:“我给你买了一样礼物,这礼物不是一般的东西,这一生只能穿一次,一次就代表着永恒,你猜猜是什么?”她说“天哪,你怎么给我买那东西?”我说“你猜到了?”她说:“谁猜不到啊?你给我买的是寿衣吧”我当时是欲哭无泪,欲言又止。
她就是这样啥也不懂,而且还很笨,我和他也差不了多少,也是笨的要命,现在回想起来,我自己都无地自容。
有一次我去她家,正赶上她家灯泡坏了,坏了换一个吧,可是没有那么高的凳子,够不着啊,怎么办?只好她骑在我的肩上来换灯泡。骑上了,她也不动手往下拧,她让我转,她妈在旁边还帮腔,“你光说转,也不说往左转还是往右转”反正这事儿年头也多了,我也忘了当时灯泡是怎么拿下来的。灯亮了,她妈在炕上做被,她妈是一位农村的老太太,穿那种免裆的老棉裤,坐在炕上缝被。我对象在厨房做饭,我记的挺清楚的,她妈说“小王来了,咱们包点饺子吧”她就在厨房和面,一会她喊:“妈,这面和稀了,怎么办?”她妈说“你和稀了就再加点面呗”她答应了,继续和面;一会她又喊:“妈这面太干了,怎么办?”她妈说“干了就加点水呗,还用问我。”她又继续和面;过一会儿她又喊“妈,水放多了,又稀了怎办?她妈不耐烦了“你真是太笨了,稀了就再加面呗你还用再问吗?我就是把裤子和被缝一起了,要不我非下地打死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