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个老农话“三农”
(相声)
二人挽着裤腿分别扛着锄、锹上场_____
甲:“这么大年纪还干呀?”
乙:“咱不干谁干呀?”
甲:“年轻的都流外边去了,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啦!”
乙:“死气沉沉,好像鬼子扫荡过!”
甲:“村不象村,庄不象庄,快消亡啦!”
乙:“消亡了好啊,如今不是大力推进城镇化吗?”
甲:“少提这化那化的,一听这化哪化的,我就头皮发麻。人民公社化咋样?早就黄啦!”
乙:“还提这干啥,不是说城镇化吗!”
甲:“城镇化?城镇能种庄稼吗?城镇能养牲畜吗?天上能掉馅饼吗?人们吃空气喝西北风吗?”
乙:“也是。无论什么化,都要化好,不能乱化”。
甲:“都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既不能滞后,也不能冒进。”
乙:“对!”
甲:“要吸取经验教训。过去把城里人往农村赶,上山下乡,怎么样?失败啦!今儿又把农民往城里撵,盲目将城镇变成房地产开发,强拆乱建,土地流转,耕地消减,弄不好要造成大灾难。”
乙:“那是。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农业是农村的主业。有土地没工作,可以种地;没土地没工作可怎么活?”
甲:“大量无地无业人员拥进城市,誓必造成大城市病。”
乙:“一方热闹,一方萧条。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其结果必然是农村的劣质化。”
甲:“嘿,你这一化算化到病根上啦!”
乙:“找到病根就应对症下药,化病去灾。”
甲:“其实呀,党中央提倡的是城乡一体化!”
乙:“化又来啦!”
甲:“不要怕,这个化不是那个化,这次是四化。”
乙:“好嘛!哪四化?”
甲:“工业化、信息化、城填化、农业现代化。顶层设计是统筹兼顾,四化一体,同步发展。”
乙:“政策好,还要领会好,执行好,落实好。”
甲:“当然!‘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热点和焦点,必须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乙:“对头!”
甲:“从中央到地方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看清我国仍是人口大国,农民仍占大多数,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仍未真正建立起来。解决好‘三农’问题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化了之”。
乙:“那是!”
甲:“必须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乙:“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油鼓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