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什么叫二人转》唱词台词 剧本剧情介绍

    什么叫二人转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东北民歌和莲花落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东北大鼓、皮影、太平鼓、民间笑话,以及梆子、评剧等众多艺术形式的唱腔、表演等因素。其主要形式有“单出头”、“二人转”和“拉场戏”等。兼有戏剧性、歌舞性和说唱性。

    嘉庆初年,今怀德老八家子、秦家屯等地,每逢农闲或喜庆吉日,便有艺人到富户庭前打竹板演唱。先道喜嗑,再唱民歌、乡曲和土调,或以当地秧歌,或以满族单鼓跳着演唱一段小故事,这就是二人转初创时的原始唱法。道光初年,怀德八家子普济会演出蹦蹦戏,剧目已有《西厢》、《蓝桥》等。

    二人转诞生后,很快在各地流传开来。咸丰、同治年间,仅夹皮沟一地便设有上戏台、下戏台、和宝戏台三处演唱蹦蹦戏。与此同时,舒兰、榆树、吉林等地均有二人转艺人频繁演出。主要艺人有赵破裤子(赵富)、刘大头(刘富贵)、赵小辫子(赵凤理)以及江东才子王尔烈的后裔王龙生、王海父子等。光绪十一年(1885)编修的《奉化县志》(今梨树县)中,有知县钱开震查禁“蹦蹦戏”的记载。

    中华民国时期,二人转在乡镇间有较大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唱手。舒兰、榆树、永吉、九台等地有张相臣、徐耀宗、徐珠、石臣、张富臣等。王兰芝等在东丰一带唱红。二人转不仅在乡村十分活跃,并逐渐占领县以下的城镇。桦甸县城公埠市场内的小剧场主要演出二人转。二人转名艺人程喜发不仅在安图县城内剧场演出,还为商务会演堂会。齐兰亭也曾在延吉为于道尹的公馆演唱堂会。但在较大的城市里,二人转还无力与京、评、梆等大剧种抗衡。当局还常以“有伤风化”为由予以查禁。如民国六年(1917)长春新市场一带曾有二人转演唱,因“过于淫荡”,被“警厅取缔”。

    日伪统治者对二人转倍加歧视,二人转艺人被抓“浮浪”、“劳工”者,难以计数。在较大城市中二人转无立足之地,只能在偏远的村落和山区艰难地生存、曲折地发展。如李青山(金镶玉)、王云鹏(双红)、李庆云(佛动心)等活动在舒兰、榆树、吉林一带村镇。姜喜山、孙玉如(女)等活动在怀德、伊通等地农村。梨树有傅生、李财等较有影响的二人转班社。二人转艺人赵连胜与赵连科兄弟组班活动在通化一带。郑家屯、白城一带有二人转艺人王尚仁组班活动,并能用蒙语“说口”,受到蒙族观众的欢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二人转艺术和二人转艺人备加关怀和重视,为二人转的发展与繁荣创造了优越的条件。1950年8月,吉林省文化处开办民间艺人训练班,有20多名二人转艺人参加。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曾先后几次请二人转艺人程喜发等到课堂授课。1953年4月二人转艺人谷振铎、杨福生赴京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大会,演出二人转《西厢》获奖,在怀仁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宋庆龄的接见。《人民日报》发表短评,对二人转予以称赞。吉林省文化主管部门,在建国后的十七年中,每年都召开各种类型的二人转工作会议,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广大人民的喜爱,二人转团队遍及省、市、地、县,省内各城市均有演出二人转的小剧场。榆树和梨树两县,更是被誉为“二人转之乡”。活动在广大乡镇间的业余或季节性的二人转班社难以计数。到六十年代初期,全省二人转从艺人员数以千计。各地均有一批较有影响的演员。解放后,二人转女演员逐渐增多,结束了男扮女装的历史。新文艺工作者介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下,涌现出一批二人转专家,在剧本、音乐及理论研究方面,均卓有成就。为吉林省二人转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79年,吉林省文化主管部门开始举办全省二人转新剧目评奖推广会,至今已举办了十六届。推出了500多个创作、改编和整理的二人转剧目,推广了140余个优秀剧目。在推广的140余个优秀剧目中,演出超千场的剧目达几十个,其中获金唱片奖的二人转《猪八戒拱地》演出近万场。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创作演出的拉场戏《写情书》,省民间艺术团的二人转《离婚夫妻》,吉林市戏曲剧团的二人转《胡知县断案》均曾荣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目前,在我省60多个剧团中,有一半以上的剧团经常上演的剧目是二人转,尤其是上山下乡演出,二人转已成为节目单上一道必不可少的“主菜”。

什么叫二人转相关MP4/MP3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