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滴】相声段子中的学问典故(十八)
130、长篇单口相声《官场斗》与史实---真实的乾隆、刘墉、和?、纪晓岚(纪昀)
一,刘墉与乾隆的关系
关于刘墉与乾隆的关系,民间有很多传说,比如说刘墉是皇太后的干儿子,那么就是乾隆的干兄弟了。还有“和?使坏,刘墉参万岁”的传说,这个传说还被编入了传统相声《官场斗》。总之,把刘墉说成是连皇帝都不怕,连皇帝都敢捉弄的角色。当然,这些事没有什么根据,也不可能发生,只是反映了老百姓的一种良好愿望。那么,历史上的刘墉与乾隆的关系究竟怎样?
上文已经说过,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的儿子,他前期在官场中的荣辱进退很大程度上与其父的遭际有关。而刘统勋是乾隆皇帝颇为信任的股肱之臣,所以,总的看,这个时期乾隆对刘墉还是比较关照的。刘墉被外放做安徽和江苏学政,乾隆都有诗相赠,可见关注与期许。后来,刘墉因阳曲知县段成功亏空案被判斩决,乾隆也是看在刘统勋的面子上从轻发落并重新起用。
当然,刘墉作为官场中人,自己也很注意搞好和乾隆的关系。乾隆四十二年秋天,当时任江苏学政的刘墉向乾隆皇帝奏请自行刊刻乾隆的《御制新乐府》、《全韵诗》,使之在江苏全省流布,并建议敕发各直省刊刻。这一建议自然让乾隆皇帝觉得很舒服,此后一段时间里,刘墉的官职也升迁很快。
刘墉入朝为官后,虽然多次因懒于任事、行事模棱受到乾隆皇帝申饬,但官位还算平稳。据说,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嘉庆时发生过一件“争大宝”之事。据当时一位参加过禅位大典的朝鲜官员给其国君的报告说,临当受贺时,乾隆皇帝不肯交出印玺,刘墉于是制止群臣向新皇帝道贺,自己入内向太上皇乾隆追索大宝。“半日力争,卒得大宝而出,始行贺礼”。如果此记载属实,则证明刘墉在大事上依旧保持着“劲直”之风,并非一味模棱。同时也隐约看出,做了很长时间上书房总师傅的刘墉,与新君嘉庆的关系似乎更密切些。
二,刘墉与和?的关系
刘墉与和?的关系,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习惯于把二人的关系描述为忠奸对立、水火难容。的确,刘墉并不阿附和?,而基本采取的是独善其身的做法。朝鲜书状官徐有闻说,“和?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惟王杰、刘墉、董诰、朱?、纪昀、铁保、玉保等诸人,终不依附。”但通过前文的分析已经可以知道,当刘墉入京任职之后,他首先是调整了自己的为官处事策略,变刚直方正为滑稽模棱,所以不可能和权势遮天的和?做针锋相对的对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乾隆帝“龙驭上宾”之后,已是体仁阁大学士的刘墉却积极参加了对和?的处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乾隆帝死后的次日,嘉庆帝即夺和?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职务,并复刘墉上书房总师傅一职,入内当值,以供随时咨询。随后,各省督抚及给事中,纷纷上章弹劾和?,要求将和?处以凌迟。不过,刘墉等人建议,和?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不得不为先帝留下面子,请从次律,即赐令自尽,保其全尸。
为防止有人借和?案打击报复,避免案件扩大化,刘墉等人又及时向嘉庆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一案已经办结,借以安抚人心。
和?之案结束后,刘墉受赠太子太保,可见嘉庆帝对他的肯定。和?之案的处理,颇得时人的称赞。由此也可见,刘墉并未因公务而泄私愤,而是充分体现了一位群臣领袖应有的
三,和?与纪晓岚的关系
对于历史学家而言,看目前荧屏上的“戏说”电视连续剧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热播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当然也逃不出历史学家的目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清史专家、《和?评传》的作者冯佐哲先生对这部戏的评价是:“还可以,有观赏性。”同时冯先生也指出了该剧与史实的出入:一是主人公的年龄。乾隆皇帝比纪晓岚大13岁,纪晓岚比和?大26岁,而剧中三个人的年龄看上去差不多。二是历史上的和?与福康安矛盾很深。三是乾隆年间,纪晓岚的著作《阅微草堂笔记》这个书名还不存在。四是该剧某集的字幕把明末清初的名妓柳如是写成了“柳如氏”,把嘉靖皇帝写成了“嘉静”,这都是不应犯的常识错误。
听冯先生讲历史上的纪晓岚与和?也挺有意思:纪晓岚是河北人,他一生主要担任文化、教育方面的官员。以博学多才著称,号称“无书不读,博览一时”。他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对四库的面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书目》是重要的学术著作,笔记体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在当时享有盛名。纪晓岚阅历广博,性情诙谐,文字雍容淡雅。野史还说他是一个大胖子,喜欢用大烟袋锅子。他是风流才子,80岁还“好色不衰”。
冯先生还说和?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通满、汉、藏、维吾尔四种语言,写诗有一定水平。并非剧中王刚演的那个龌龊胖子。他是高官,掌管国家内政,是理财能手,把许多国家财产都理到他自己家里了。乾隆死后,他的家产被嘉庆皇帝抄没,人被赐死时,有“和?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乾隆用人,不仅要能干的,还喜欢长得漂亮的,所以有人怀疑乾隆与和?有同性恋关系。(乾隆也欣赏纪晓岚的文才,但他的体形可能会影响他的升迁)。《红楼梦》的流布也与和?有关。他非常喜欢这部书并把它推荐给乾隆,使之得以印行,同时也是他找人删改了《红楼梦》中“不和时宜”的文字并请人续写后四十回。纪晓岚与和?在修《四库全书》过程中打过交道,和?是《四库全书》的“正总裁”,领导纪晓岚这个“总纂官”,在修书过程中两人有过矛盾,纪晓岚曾受到降级赔款的处罚。但冯先生认为两人官位相差太远,纪晓岚不可能对和?发难。
电视剧人物总是被戏剧性左右,而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往往更丰富。冯先生说:“现在古装电视剧成了人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电视剧当然要虚构、要改编,可是不能太离谱了,否则就会传达错误信息,贻误后人。”
四、刘墉和纪昀(纪晓岚)的关系
如果说刘墉与和?处于对立面的话,那么,他与纪晓岚的关系则相当融洽。纪昀出自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下,两人有师兄、师弟之谊。大学士英和在其《恩福堂笔记》中记载,纪昀与刘墉关系极好,纪昀才思敏捷,刘墉字写得很好,故纪昀常请刘墉为自己写对联。比如“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是纪昀非常喜欢的诗句,生前他曾将此诗作为自挽联。纪昀去世后,刘墉即将其写下来,作为挽联相赠。
刘墉与纪晓岚都好收藏砚台,两人也时相赠送唱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刘墉赠给正任都御史的纪昀一方砚台,还特意在上面题识:纪昀喜欢我的黻(fú)文砚,因而我把它送给他,而书之以铭文,“石理缜密石骨刚,赠都御史写奏章,此翁此砚真相当”。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蒋师瀹(yuè)也题此砚说:
城南多少贵人居,歌舞繁华锦不如。
谁见空斋评砚史,白头相对两尚书。
嘉庆八年(1803),刘墉又曾送给纪昀砚一方,称:“送上古砚一方,领取韩稿一部。砚
乃朴茂沉郁之格,譬之文格,为如此也。”纪昀也记载到:刘墉送我砚一方,左侧有“鹤山”字,认为是宋代的东西,但我并不以为然。但刘墉又说,“专诸巷所依托,不过苏黄米蔡数家耳。彼乌知宋有魏了翁哉?”大意是说,仿照宋代的古董,一般都宣称是苏东坡、米芾等人的东西,怎么会假冒魏了翁的名号呢?纪昀承认,刘墉所言,“是或一说矣”。
嘉庆九年,刘墉去世之前,还给纪昀送过砚,纪昀在砚上题词说,“余与石庵(刘墉)皆好蓄砚,每互相赠送。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声色货利相矜,而惟以此事为笑乐,殆亦后来之佳话欤?”
除了写诗赠砚,两人还经常在一起畅谈佛法。可见两人感情之深,私交之好
如果说刘墉与和?处于对立面的话,那么,他与纪昀的关系则相当融洽。纪晓岚出自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下,两人有师兄、师弟之谊。大学士英和在其《恩福堂笔记》中记载,纪昀与刘墉关系极好,纪昀才思敏捷,刘墉字写得很好,故纪昀常请刘墉为自己写对联。比如“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是纪昀非常喜欢的诗句,生前他曾将此诗作为自挽联。纪昀去世后,刘墉即将其写下来,作为挽联相赠。
刘墉与纪昀(纪晓岚)都好收藏砚台,两人也时相赠送唱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刘墉赠给正任都御史的纪昀一方砚台,还特意在上面题识:纪昀喜欢我的黻(fú)文砚,因而我把它送给他,而书之以铭文,“石理缜密石骨刚,赠都御史写奏章,此翁此砚真相当”。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蒋师瀹(yuè)也题此砚说:
城南多少贵人居,歌舞繁华锦不如。
谁见空斋评砚史,白头相对两尚书。
嘉庆八年(1803),刘墉又曾送给纪昀砚一方,称:“送上古砚一方,领取韩稿一部。砚乃朴茂沉郁之格,譬之文格,为如此也。”纪昀也记载到:刘墉送我砚一方,左侧有“鹤山”字,认为是宋代的东西,但我并不以为然。但刘墉又说,“专诸巷所依托,不过苏黄米蔡数家耳。彼乌知宋有魏了翁哉?”大意是说,仿照宋代的古董,一般都宣称是苏东坡、米芾等人的东西,怎么会假冒魏了翁的名号呢?纪昀承认,刘墉所言,“是或一说矣”。
嘉庆九年,刘墉去世之前,还给纪昀送过砚,纪昀在砚上题词说,“余与石庵(刘墉)皆好蓄砚,每互相赠送。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声色货利相矜,而惟以此事为笑乐,殆亦后来之佳话欤?”
除了写诗赠砚,两人还经常在一起畅谈佛法。可见两人感情之深,私交之好。(余沐摘编自《正说清朝十二臣》)
五、刘墉并不是罗锅
刘墉就是家喻户晓的“刘罗锅儿”,因为他为官“忠君、爱民、清廉”,深得百姓喜爱。有关他的事迹广为流传。当代的影视剧作家和相声《官场斗》文本也很了解民众这种渴盼清官的心理,于是,刘墉成了清代大臣中“上镜率”最高的大臣之一(其他两位是和?和纪晓岚)。在剧作家的安排下,他和大贪官和?成了死对头和欢喜冤家,和?在他面前总是显得笨手笨脚,经常弄巧成拙,想算计人反遭算计。乾隆皇帝对他又爱又恨、又有点无可奈何。这个人物寄托了中国老百姓太多的理想和愿望,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正义的化身,甚至连他的罗锅儿也让人不惟不觉其丑陋,反成为他的标志性特征。其实,艺术作品的刘墉和历史上的刘墉并不完全重合,从形象到事迹有许多地方源自剧作家的想像。
刘墉真的是罗锅儿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清代的取士、选官标准。
在封建社会,选官向来是以“身、言、书、判”作为首要条件的。所谓身,即形体,需要五官端正,仪表堂堂,否则难立官威。所谓言,即口齿清楚,语言明晰,否则有碍治事。所谓书,即字要写得工整漂亮,利于上级看他的书面报告。所谓判,即思维敏捷,审判明断,不然便会误事害人。
在这四条标准之中,“身”居首位,是最重要的。因为观瞻所系,不能不特别强调。
刘墉系科甲出身,必在“身言书判”四方面合格,方可顺利过关。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刘墉不会是“罗锅儿”。姜纬堂先生早在1996年时,就曾在《北京晚报》上专门撰文《刘墉绰号“罗锅”考》,指出过这一点。
还有一个旁证,可以从侧面说明一定的问题。按照当时制度,举人应会试三科不中者,还可以应“大挑”一科。这一科不考文章,只论相貌,标准是“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八个字,以字形喻体形、相貌。“同”指长方脸,“田”指四方脸,“贯”指人的头大而身体直长,“日”指身体端直而高矮肥瘦适中。以上这四个字是好字,符合者有中选的可能;“身”指身体不正,“甲”指头大身子小,“气”指一肩高耸,“由”指头小身子大。这四个字是不好的字,沾上一个就会落选。可见,清代选官很重视被选者的相貌,所以,刘墉即使算不上仪表堂堂,总也不至于体有残疾。
当然,“刘罗锅”的称号,也事出有因。史书上记载,嘉庆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可见他确实有些驼背。不过,刘墉当时已经年届80岁,难免会驼背弯腰,这就很可以理解了。如果以此认定刘墉年轻时即为“罗锅”,那就不准确了。
可见,从形象言之,历史上的刘墉与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中的刘墉并不一致。那么,从为官行事的角度看,历史上的刘墉是不是像剧作家描写的那样清廉干练,不畏权势,是不是真的能将大贪官和?戏弄于股掌之中,在乾隆皇帝面前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131、门签
《开粥厂》中马大善人提到门签。
门签,俗称“挂门签子”或“门吊子”,“挂”在门框上吊下来,五光十色,异彩纷呈,犹如一面面可爱的小旗子,猎猎飘在家乡人的门前。
贴挂门签有讲究,有口诀为证:“大红二绿黄当央,老蓝站在门西旁”。
节日吉祥装饰物,主要用于春节贴门楣。传说姜子牙封妻为穷神,因怕她坑害穷人,故令她“见破即回”。后人为避穷神,将纸剪破,贴在门上,渐渐形成贴门签的风俗。门签演变到近代,多为长方形红纸,周围印着图案,中间是“四季平安”、“合家欢乐”、“吉庆有余”等字样。按姜子牙不愧一代高人,媳妇儿都能管住,匹现在不少高级干部强。
不过,贴挂门签也有忌讳,就是家里亲人去世,三年之内不能贴。先辈去世还不到三年,不会贴挂门签,但可以挂怀念门签,怀念老先辈,怀念和先辈一起贴挂门签的幸福日子!
132、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
见于相声《琴棋书画》。
宫、商、角、徵、羽虽为我国古代音阶中的五音,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
那么,“宫商角徵羽”这五个名称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有多种说法了。有的研究者说:它来自古代的天文学,即是从二十八个星宿的名称而来的,如“宫”来自二十八星宿环绕的中心――中宫,其他四音来自不同的星宿名称,这是“天文说”;而有的研究者说:它来自古人驯养的畜禽,说“牛、马、雉、猪、羊”五个字在古代的读音和“宫、商、角、徵、羽”近似,这是“畜禽说”;有的研究者说:它们来源于古代氏族的图腾,这是“图腾说”;而在古代的音乐著作《乐记》中的说法则为: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说宫音代表国君,商音代表万民……这是“君臣说”。不论是“天文说”、“畜禽说”、“图腾说”或“君臣说”,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都给音乐涂上了一层或神秘、或朴素、或带有封建主义伦理观念的色彩,表达了中国先民的不同的音乐观念。
130、长篇单口相声《官场斗》与史实---真实的乾隆、刘墉、和?、纪晓岚(纪昀)
一,刘墉与乾隆的关系
关于刘墉与乾隆的关系,民间有很多传说,比如说刘墉是皇太后的干儿子,那么就是乾隆的干兄弟了。还有“和?使坏,刘墉参万岁”的传说,这个传说还被编入了传统相声《官场斗》。总之,把刘墉说成是连皇帝都不怕,连皇帝都敢捉弄的角色。当然,这些事没有什么根据,也不可能发生,只是反映了老百姓的一种良好愿望。那么,历史上的刘墉与乾隆的关系究竟怎样?
上文已经说过,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的儿子,他前期在官场中的荣辱进退很大程度上与其父的遭际有关。而刘统勋是乾隆皇帝颇为信任的股肱之臣,所以,总的看,这个时期乾隆对刘墉还是比较关照的。刘墉被外放做安徽和江苏学政,乾隆都有诗相赠,可见关注与期许。后来,刘墉因阳曲知县段成功亏空案被判斩决,乾隆也是看在刘统勋的面子上从轻发落并重新起用。
当然,刘墉作为官场中人,自己也很注意搞好和乾隆的关系。乾隆四十二年秋天,当时任江苏学政的刘墉向乾隆皇帝奏请自行刊刻乾隆的《御制新乐府》、《全韵诗》,使之在江苏全省流布,并建议敕发各直省刊刻。这一建议自然让乾隆皇帝觉得很舒服,此后一段时间里,刘墉的官职也升迁很快。
刘墉入朝为官后,虽然多次因懒于任事、行事模棱受到乾隆皇帝申饬,但官位还算平稳。据说,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嘉庆时发生过一件“争大宝”之事。据当时一位参加过禅位大典的朝鲜官员给其国君的报告说,临当受贺时,乾隆皇帝不肯交出印玺,刘墉于是制止群臣向新皇帝道贺,自己入内向太上皇乾隆追索大宝。“半日力争,卒得大宝而出,始行贺礼”。如果此记载属实,则证明刘墉在大事上依旧保持着“劲直”之风,并非一味模棱。同时也隐约看出,做了很长时间上书房总师傅的刘墉,与新君嘉庆的关系似乎更密切些。
二,刘墉与和?的关系
刘墉与和?的关系,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习惯于把二人的关系描述为忠奸对立、水火难容。的确,刘墉并不阿附和?,而基本采取的是独善其身的做法。朝鲜书状官徐有闻说,“和?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惟王杰、刘墉、董诰、朱?、纪昀、铁保、玉保等诸人,终不依附。”但通过前文的分析已经可以知道,当刘墉入京任职之后,他首先是调整了自己的为官处事策略,变刚直方正为滑稽模棱,所以不可能和权势遮天的和?做针锋相对的对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乾隆帝“龙驭上宾”之后,已是体仁阁大学士的刘墉却积极参加了对和?的处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乾隆帝死后的次日,嘉庆帝即夺和?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职务,并复刘墉上书房总师傅一职,入内当值,以供随时咨询。随后,各省督抚及给事中,纷纷上章弹劾和?,要求将和?处以凌迟。不过,刘墉等人建议,和?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不得不为先帝留下面子,请从次律,即赐令自尽,保其全尸。
为防止有人借和?案打击报复,避免案件扩大化,刘墉等人又及时向嘉庆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一案已经办结,借以安抚人心。
和?之案结束后,刘墉受赠太子太保,可见嘉庆帝对他的肯定。和?之案的处理,颇得时人的称赞。由此也可见,刘墉并未因公务而泄私愤,而是充分体现了一位群臣领袖应有的
三,和?与纪晓岚的关系
对于历史学家而言,看目前荧屏上的“戏说”电视连续剧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热播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当然也逃不出历史学家的目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清史专家、《和?评传》的作者冯佐哲先生对这部戏的评价是:“还可以,有观赏性。”同时冯先生也指出了该剧与史实的出入:一是主人公的年龄。乾隆皇帝比纪晓岚大13岁,纪晓岚比和?大26岁,而剧中三个人的年龄看上去差不多。二是历史上的和?与福康安矛盾很深。三是乾隆年间,纪晓岚的著作《阅微草堂笔记》这个书名还不存在。四是该剧某集的字幕把明末清初的名妓柳如是写成了“柳如氏”,把嘉靖皇帝写成了“嘉静”,这都是不应犯的常识错误。
听冯先生讲历史上的纪晓岚与和?也挺有意思:纪晓岚是河北人,他一生主要担任文化、教育方面的官员。以博学多才著称,号称“无书不读,博览一时”。他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对四库的面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书目》是重要的学术著作,笔记体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在当时享有盛名。纪晓岚阅历广博,性情诙谐,文字雍容淡雅。野史还说他是一个大胖子,喜欢用大烟袋锅子。他是风流才子,80岁还“好色不衰”。
冯先生还说和?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通满、汉、藏、维吾尔四种语言,写诗有一定水平。并非剧中王刚演的那个龌龊胖子。他是高官,掌管国家内政,是理财能手,把许多国家财产都理到他自己家里了。乾隆死后,他的家产被嘉庆皇帝抄没,人被赐死时,有“和?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乾隆用人,不仅要能干的,还喜欢长得漂亮的,所以有人怀疑乾隆与和?有同性恋关系。(乾隆也欣赏纪晓岚的文才,但他的体形可能会影响他的升迁)。《红楼梦》的流布也与和?有关。他非常喜欢这部书并把它推荐给乾隆,使之得以印行,同时也是他找人删改了《红楼梦》中“不和时宜”的文字并请人续写后四十回。纪晓岚与和?在修《四库全书》过程中打过交道,和?是《四库全书》的“正总裁”,领导纪晓岚这个“总纂官”,在修书过程中两人有过矛盾,纪晓岚曾受到降级赔款的处罚。但冯先生认为两人官位相差太远,纪晓岚不可能对和?发难。
电视剧人物总是被戏剧性左右,而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往往更丰富。冯先生说:“现在古装电视剧成了人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电视剧当然要虚构、要改编,可是不能太离谱了,否则就会传达错误信息,贻误后人。”
四、刘墉和纪昀(纪晓岚)的关系
如果说刘墉与和?处于对立面的话,那么,他与纪晓岚的关系则相当融洽。纪昀出自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下,两人有师兄、师弟之谊。大学士英和在其《恩福堂笔记》中记载,纪昀与刘墉关系极好,纪昀才思敏捷,刘墉字写得很好,故纪昀常请刘墉为自己写对联。比如“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是纪昀非常喜欢的诗句,生前他曾将此诗作为自挽联。纪昀去世后,刘墉即将其写下来,作为挽联相赠。
刘墉与纪晓岚都好收藏砚台,两人也时相赠送唱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刘墉赠给正任都御史的纪昀一方砚台,还特意在上面题识:纪昀喜欢我的黻(fú)文砚,因而我把它送给他,而书之以铭文,“石理缜密石骨刚,赠都御史写奏章,此翁此砚真相当”。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蒋师瀹(yuè)也题此砚说:
城南多少贵人居,歌舞繁华锦不如。
谁见空斋评砚史,白头相对两尚书。
嘉庆八年(1803),刘墉又曾送给纪昀砚一方,称:“送上古砚一方,领取韩稿一部。砚
乃朴茂沉郁之格,譬之文格,为如此也。”纪昀也记载到:刘墉送我砚一方,左侧有“鹤山”字,认为是宋代的东西,但我并不以为然。但刘墉又说,“专诸巷所依托,不过苏黄米蔡数家耳。彼乌知宋有魏了翁哉?”大意是说,仿照宋代的古董,一般都宣称是苏东坡、米芾等人的东西,怎么会假冒魏了翁的名号呢?纪昀承认,刘墉所言,“是或一说矣”。
嘉庆九年,刘墉去世之前,还给纪昀送过砚,纪昀在砚上题词说,“余与石庵(刘墉)皆好蓄砚,每互相赠送。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声色货利相矜,而惟以此事为笑乐,殆亦后来之佳话欤?”
除了写诗赠砚,两人还经常在一起畅谈佛法。可见两人感情之深,私交之好
如果说刘墉与和?处于对立面的话,那么,他与纪昀的关系则相当融洽。纪晓岚出自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下,两人有师兄、师弟之谊。大学士英和在其《恩福堂笔记》中记载,纪昀与刘墉关系极好,纪昀才思敏捷,刘墉字写得很好,故纪昀常请刘墉为自己写对联。比如“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是纪昀非常喜欢的诗句,生前他曾将此诗作为自挽联。纪昀去世后,刘墉即将其写下来,作为挽联相赠。
刘墉与纪昀(纪晓岚)都好收藏砚台,两人也时相赠送唱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刘墉赠给正任都御史的纪昀一方砚台,还特意在上面题识:纪昀喜欢我的黻(fú)文砚,因而我把它送给他,而书之以铭文,“石理缜密石骨刚,赠都御史写奏章,此翁此砚真相当”。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蒋师瀹(yuè)也题此砚说:
城南多少贵人居,歌舞繁华锦不如。
谁见空斋评砚史,白头相对两尚书。
嘉庆八年(1803),刘墉又曾送给纪昀砚一方,称:“送上古砚一方,领取韩稿一部。砚乃朴茂沉郁之格,譬之文格,为如此也。”纪昀也记载到:刘墉送我砚一方,左侧有“鹤山”字,认为是宋代的东西,但我并不以为然。但刘墉又说,“专诸巷所依托,不过苏黄米蔡数家耳。彼乌知宋有魏了翁哉?”大意是说,仿照宋代的古董,一般都宣称是苏东坡、米芾等人的东西,怎么会假冒魏了翁的名号呢?纪昀承认,刘墉所言,“是或一说矣”。
嘉庆九年,刘墉去世之前,还给纪昀送过砚,纪昀在砚上题词说,“余与石庵(刘墉)皆好蓄砚,每互相赠送。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声色货利相矜,而惟以此事为笑乐,殆亦后来之佳话欤?”
除了写诗赠砚,两人还经常在一起畅谈佛法。可见两人感情之深,私交之好。(余沐摘编自《正说清朝十二臣》)
五、刘墉并不是罗锅
刘墉就是家喻户晓的“刘罗锅儿”,因为他为官“忠君、爱民、清廉”,深得百姓喜爱。有关他的事迹广为流传。当代的影视剧作家和相声《官场斗》文本也很了解民众这种渴盼清官的心理,于是,刘墉成了清代大臣中“上镜率”最高的大臣之一(其他两位是和?和纪晓岚)。在剧作家的安排下,他和大贪官和?成了死对头和欢喜冤家,和?在他面前总是显得笨手笨脚,经常弄巧成拙,想算计人反遭算计。乾隆皇帝对他又爱又恨、又有点无可奈何。这个人物寄托了中国老百姓太多的理想和愿望,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正义的化身,甚至连他的罗锅儿也让人不惟不觉其丑陋,反成为他的标志性特征。其实,艺术作品的刘墉和历史上的刘墉并不完全重合,从形象到事迹有许多地方源自剧作家的想像。
刘墉真的是罗锅儿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清代的取士、选官标准。
在封建社会,选官向来是以“身、言、书、判”作为首要条件的。所谓身,即形体,需要五官端正,仪表堂堂,否则难立官威。所谓言,即口齿清楚,语言明晰,否则有碍治事。所谓书,即字要写得工整漂亮,利于上级看他的书面报告。所谓判,即思维敏捷,审判明断,不然便会误事害人。
在这四条标准之中,“身”居首位,是最重要的。因为观瞻所系,不能不特别强调。
刘墉系科甲出身,必在“身言书判”四方面合格,方可顺利过关。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刘墉不会是“罗锅儿”。姜纬堂先生早在1996年时,就曾在《北京晚报》上专门撰文《刘墉绰号“罗锅”考》,指出过这一点。
还有一个旁证,可以从侧面说明一定的问题。按照当时制度,举人应会试三科不中者,还可以应“大挑”一科。这一科不考文章,只论相貌,标准是“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八个字,以字形喻体形、相貌。“同”指长方脸,“田”指四方脸,“贯”指人的头大而身体直长,“日”指身体端直而高矮肥瘦适中。以上这四个字是好字,符合者有中选的可能;“身”指身体不正,“甲”指头大身子小,“气”指一肩高耸,“由”指头小身子大。这四个字是不好的字,沾上一个就会落选。可见,清代选官很重视被选者的相貌,所以,刘墉即使算不上仪表堂堂,总也不至于体有残疾。
当然,“刘罗锅”的称号,也事出有因。史书上记载,嘉庆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可见他确实有些驼背。不过,刘墉当时已经年届80岁,难免会驼背弯腰,这就很可以理解了。如果以此认定刘墉年轻时即为“罗锅”,那就不准确了。
可见,从形象言之,历史上的刘墉与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中的刘墉并不一致。那么,从为官行事的角度看,历史上的刘墉是不是像剧作家描写的那样清廉干练,不畏权势,是不是真的能将大贪官和?戏弄于股掌之中,在乾隆皇帝面前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131、门签
《开粥厂》中马大善人提到门签。
门签,俗称“挂门签子”或“门吊子”,“挂”在门框上吊下来,五光十色,异彩纷呈,犹如一面面可爱的小旗子,猎猎飘在家乡人的门前。
贴挂门签有讲究,有口诀为证:“大红二绿黄当央,老蓝站在门西旁”。
节日吉祥装饰物,主要用于春节贴门楣。传说姜子牙封妻为穷神,因怕她坑害穷人,故令她“见破即回”。后人为避穷神,将纸剪破,贴在门上,渐渐形成贴门签的风俗。门签演变到近代,多为长方形红纸,周围印着图案,中间是“四季平安”、“合家欢乐”、“吉庆有余”等字样。按姜子牙不愧一代高人,媳妇儿都能管住,匹现在不少高级干部强。
不过,贴挂门签也有忌讳,就是家里亲人去世,三年之内不能贴。先辈去世还不到三年,不会贴挂门签,但可以挂怀念门签,怀念老先辈,怀念和先辈一起贴挂门签的幸福日子!
132、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
见于相声《琴棋书画》。
宫、商、角、徵、羽虽为我国古代音阶中的五音,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
那么,“宫商角徵羽”这五个名称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有多种说法了。有的研究者说:它来自古代的天文学,即是从二十八个星宿的名称而来的,如“宫”来自二十八星宿环绕的中心――中宫,其他四音来自不同的星宿名称,这是“天文说”;而有的研究者说:它来自古人驯养的畜禽,说“牛、马、雉、猪、羊”五个字在古代的读音和“宫、商、角、徵、羽”近似,这是“畜禽说”;有的研究者说:它们来源于古代氏族的图腾,这是“图腾说”;而在古代的音乐著作《乐记》中的说法则为: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说宫音代表国君,商音代表万民……这是“君臣说”。不论是“天文说”、“畜禽说”、“图腾说”或“君臣说”,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都给音乐涂上了一层或神秘、或朴素、或带有封建主义伦理观念的色彩,表达了中国先民的不同的音乐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