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知识:相声段子中的学问典故(八)唱词台词 剧本剧情介绍

【知识点滴】相声段子中的学问典故(八)
68、天津“八大家”
《卖挂票》中提到天津八大家。
相传从咸丰初年(1851年以后)开始,流传着一个有关天津八大家”的口诀:韩、高、石、刘、穆,黄、杨、张。口诀之流行,说明他们这些家族在当时已成为社会上公认的“八大家”了。在各大家族姓氏之前,群众习惯地冠以堂名字号或居住地点,即:“天成号韩家”、“益德裕高家”、“杨柳青石家”、“土城刘家”、“正兴德穆家”、“振德黄家”、“长源杨家”、“益照临张家”。
在这八户人家之中,其发家主要依赖于盐务的有四家(高、黄、杨、张),粮业的三家(石、刘、穆),海运业的一家(韩);其中身兼大地主的二家(石、刘),其他家族在发家后亦有广置田产成为大地主者(如穆、杨、张等)。这些家族在财产膨胀之后,又根据自身的财势,广泛投资于其他方面,比较集中的行业是典当、粮食、银钱号、绸布、杂货等。这就是马三爷《卖挂票》中提到的天津八大家。

69、卖蹲票、卖挂票的真实历史版
传统相声《卖挂票》是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的代表节目。五十年代后期,马三立、张庆森曾在天津市曲艺团搭档并常演此段相声,深为相声迷们熟悉和喜爱。
  说到传统相声《卖挂票》,不能不先说一下“买蹲票”这件实事儿。在由王决、汪景寿、藤田香所合著的《中国相声史》的“杰作探源”一章中记述“买蹲票”时说:
  1931年《戏剧月刊》第五期刊登郑剑西的见闻录,介绍了这么件事:“谭鑫培晚年,除了堂会,戏馆子是不大露的。忽有一次广德楼日戏,贴他的《碰碑》,午后一点正经把戏园子四周上下,挤个水泄不通。好些人来不及吃饭,买了点心充饥,还不敢喝水,怕解手,就不能再占老地方啦!饶是这样,一张条凳还是挤好些人。只要有好戏听,也就不觉其苦。我的朋友石君那天坐在池子里,越到后来人越多,连窗户上都趴满了。
  戏唱到“大轴儿”,天也黑下来了,谭老板大概还没有来,台上垫些个《逛灯》、《请医》一路的小戏。这时候,又有一个六十开外的老头儿,抹着一脑门汗珠,挤进小池子来找座。伙计说:“这哪儿还有地方啊?桌子上都没有放茶盅的地方啦!”那老头子四下里看看,也真没办法,可是眼看好戏快上了,又舍不得走,没奈何,就跟我的朋友石君商量:“您劳驾就请抬一抬腿吧!”石君问:“干吗?”他说:“让我蹲在桌子底下吧,反正有的听就得听,劳驾,劳驾!”石君瞧他这么大岁数,央告得可怜,就让出一条腿来,让他猫在地下。他谢了又谢,蹲下去了。好容易等到快八点,台上七郎的魂子上了,台底下那么些人,立刻鸦雀无声。那个老头子半天不言语,这会儿却拍着石君的大腿说:“劳驾,您把腿往回靠一靠。”石君以为他闷在桌子底下受不了啦,就想让他透透气。
  正说着,堂鼓响了,接着起冲头、导板头,胡琴也响了,等到老谭唱完“……黄昏时候”,台底下崭齐的一声“好!”这时,那个老头子早从桌子底下钻出个脑袋来,用嘶哑的声音喊了一声:“好!”又缩进去了。当时把石君吓了一跳。以后,凡是老谭使一个好腔,他就钻出来喊一声,一直到戏打住。
  散了座,他才颤巍巍地从桌子底下出来,对石君咂咂嘴说:“真过瘾哪!”石君问他:“累吗?”他说:“不累,听这出好戏,委屈着蹲一下子,也算不得受罪,可是您刚才要不让我把那声好喊出来,那可真憋得我肚子疼呢!”
  买蹲票是生活里的实事儿,买挂票也是这样。据《梨园外史》记述:“春台班开戏第四日,胡喜禄唱《玉堂春》。看戏的客座人山人海,后面来的人没有地方,用粗绳子把板凳悬在戏楼的栏杆上,打着秋千看戏。众人不看戏了,都来看这稀奇的“景致”。后来相声艺人把这两件事夸张成“真有一百七十多位没走!墙上挂着呢,走不了啦!”这就充分达到了文
艺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境界。

70、八宝(吉祥八宝)
传统相声《八扇屏》的“莽撞人”中有这么几句“只见张飞……二龙斗宝朱缨飘洒,上嵌八宝,轮、螺、伞、盖、花、罐、鱼、长,……”(有的段子中把“螺”写成“罗”可能不准确)这里所说的“八宝”代表着如下的意思:
1、轮:法*,为佛家之法器。
2、螺:即螺号,为佛家之法器。
3、伞:佛以伞护庇众生。
4、盖:象征佛法的力量。
5、花:莲花,不染尘俗。
6、罐:亦作瓶,象征功德圆满。
7、鱼:双鱼,象征自由与解脱。
8、长:盘长,佛教教义贯穿始终。
旧时,“八宝”成为民间的吉祥图案之一。在婚丧嫁娶的仪仗、鼓乐装饰(如桌围子、鼓帘子绣片)上到处可见。这是佛、道两教的法物在仪仗中以及民间风俗中的具体反映。


71、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精豆子、不吃亏儿
相声《反七口》中-----
甲:我明白您的意思啦,您是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精豆子不吃亏儿;刚才是我占你的便宜了,这一回你打算往回捞一捞,你让我也给你算。好了,我就给你算,咱们由大里往小里算呢?这是由小里往大里算?
这句话来自东岳庙的四块碑石。
过去,老北京有句顺口溜:“机灵鬼儿、透亮碑、小精豆子、不吃亏儿”,讲的就是东岳庙的四块碑石。
“机灵鬼儿”指的是位于东碑林内靠近甬路的《重建东岳庙金灯碑记》的碑座雕刻,清顺治五年(1648年)立。碑座两侧分别刻着一个小道童,手持灯笼。因为刻工用了透视手法所以无论人们从哪个角度看,小童都在微笑地看着人。十年浩劫中,小道童也在劫难逃,脸部被凿去。
西碑林炳灵公殿前,有一通石碑,刻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题名《白纸圣会碑记》。碑首雕刻有两条蟠龙,龙身盘旋交错。与其他石碑首不同的是,雕工们采用了透雕的手法,龙身处镂刻出六个孔,人们透过碑首,可以看见站在碑后的人,应此得名“透亮碑儿”。
“不吃亏儿”也是石碑座的图案。刻画的是一群淘气顽皮的小猴子捅了马蜂窝,马蜂飞来,小猴子们抱头逃窜,神态生动逼真。遗憾的是这块碑至今还未找到。
在岱岳殿月台的西侧,铺着一块青石条,上面镶嵌着粒粒如豆壮大小的金点。每当雨水冲刷过后,更加闪闪发亮。人们以为是金子,人们都争先抠取。还给它起了个名,叫做“小金豆子”后来又被顺口溜说成“小精豆子”。其实,这些小小的亮点儿只不过是自然形成的铜矿脉点罢了。
上述的说法和我在书上看到的不尽相同。我看的书上说“机灵鬼儿”里两个小道童还用冥币去买别人的东西来着;“不吃亏儿”里还包含马上封侯的意思;小精豆子说的是一块石头,不是石条。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个顺口溜来源于东岳庙的碑石还是比较准确的。

72、子孙饽饽
亦称子孙饺子,所涉及民俗,与马老《吃饺子》、候先生《婚姻与迷信》中完全相同。《古今掌故丛书》提到此俗流行于北方主要,另外必须由女方准备。这也合理,生孩子主要是女方么;完全没有丈夫什么事儿的情况,据说近年也常有发生呢。

73、马褂
清代满族男子上衣,后流行于全国各地。穿在长袍长衫的外边儿,长不过腰、袖子刚掩肘。因为短,骑马方便得名。对襟马褂为礼服,所以《扒马褂》里边说,“人家办事,我穿个马褂显得好点儿(庄重些)”。大襟马褂多为便服;还有一种缺襟马褂,多用作行装。马褂颜色,黄的为皇上家特赏,所以《似曾相视的人中》,马老说人家王凤山的衣服料子好,是皇上家赏赐的马褂改的,纯粹是为了蒙人家衣服布料瞎说的。因此王老说:“那得是黄的”。一般马褂多以天青色或元青色为礼服,深红、浅绿、酱紫、深蓝、深灰等为常服。所以您西装革履地去会见外宾、骗女孩子什么的时候,如果要配马褂,请穿天青色或者元青色的为好,领带也要选择厮称的颜色。

74、巴图鲁
巴图鲁原为蒙古话,意即“勇士”。苏文茂马志存先生的《文章会》中说“巴图鲁”是满洲话。巴图鲁鳌拜“巴图鲁”乃满语baturu的译音。《五体清文鉴》译为“勇”,《清文汇书》译为勇强之勇,勇冠三军之勇,勇为之勇。勇将即baturuhaha。但作为赐号之巴图鲁,乃为勇将,能干之意。也可转译为“英雄”。《元史》中有很多“八都儿”、“拔都儿”、“把都儿”、“八都鲁”之记载,此乃巴图鲁之同名异译。在蒙语中大部分作为人名。偶尔也有作为赐号出现的。但巴图鲁作为一种赏赐手段,大量赐封将士,则在清朝。“国朝崇尚武功,锡封世袭至为优渥,其临阵冲锋尚有赐巴图鲁号者。巴图鲁乃清语,犹汉文称能干,谚云好汉也。”清代作为对作战官员的称号,称为勇员。有两种:一种只称巴图鲁;另一种在巴图鲁上尚加有字样,分为清字勇号如达桑巴图鲁;汉字勇号如劲勇巴图鲁两种。清初,赐巴图鲁名号并不多,而且赐号者多同时赐谥。从天命迄咸丰二百余年赐号仅三十三人,而且获赠勇号者均为满人,且均为武将,嘉道间始及汉人。咸丰时间有文臣,后来文员增至十二人。而同治朝以后,赐巴图鲁名号已经太过于冒滥,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清廷先后赏赐巴图鲁名号不下几十人。并且绝大多数赏赐给汉人,满人仅英翰、者贵二人。后来,获得进行赐谥的只有程学启等数人。此外,洋人毕乃尔也曾获得清朝赐予的勇号。因此,刘锦藻指出:“虽值多事之秋,宜广酬庸之典。然声名卓著者实屈指可数。”而且还有换给勇号之说。

75、补服
明清时凡装有补子的官服成为补服,是官服中主要的常服,基本特点是胸前背后各缀一方形补子,中为鸟兽形,用金线彩丝绣成,所以得名。又叫补褂,有所谓“补褂朝珠”之说,为有清一代官服的笼统称呼。传统段子《送妆》的文本里边提到,为了参加财主家喜庆宴会,相声演员“我”不得不附庸风雅,穿上前清遗老的官服:蓝布大褂儿“穿在里边是袍子”,“我媳妇那件旗袍套在外边,是外褂子”;官服前后的补子以两张煎饼代替;“朝珠”是一串脆枣儿;帽子上的“顶子”是一颗山里红”,也真算够损的了。薛宝琨先生的《天津相声史话》里边提到了这点有。
按清制一品大员用红宝石顶子、二品用红珊瑚顶子,其他品级的顶子都不是红色。这位山里红的顶子,光看颜色,还是一二品的大员呢。

76、忑砺
亦称“乌拉”、“乌腊”。东北男子一种防寒鞋,为皮制或毡制,因鞋内垫干乌拉草而得名,在传统相声《地理图》中提到。

77、文胸武肚僧道领,书口役袖媒?肩
相声《琴棋书画》里有这么一句词:“文胸武肚僧道领,书口役袖媒?肩”。讲的是扇子在各种人手里的用法也不同,早年相声演员佟大方在单口相声中介绍扇子的用法,有“文胸武肚僧道领,书口役袖媒?肩”的说法。后来其他相声演员说此段删去了“书口、役袖”,改为“文胸武肚媒?肩,和尚老道?大领”。“书”,是指说评书演员,演出当中?扇子只?嘴。实际评书演员自己不能?扇子,只能表演故事中的人物?扇子,表演什么身份的人物用什么?法。役是仆人,即戏剧中的家院、丫环、婆子等职位的人物,?扇子不能明目张胆,只是暗中用扇子?袖口,动作极小,怕让人看见。评书演员扇子并非只?嘴;仆人在现代己少见,即使有听差,保姆,现在人格地位也提高了,?扇子用不着怕主人看见。相声中删去不合实际、不合时代的两句,是很有道理的。
评书艺人常说:“扇子古时有,指点分文武,假笔可代书,兵刃借它舞”,这句话原出自徐炳寿先生的遗作《评书的道具》一文。
评书演员用的扇子就是普通的纸折扇。演员用它代替刀枪武器、毛笔等,虚拟动作或景物。表演武打时的刀枪架式必须用扇子。如遇同行来盘道考核,把扇子拿起递过来,说:“扇子古时有,指点分文武,假笔可代书,兵刃借它舞。”演员应回答:“扇子原本古有,刀枪棍棒凭它。文武九流各有时,惟我不分冬夏。”这两段词也说明折扇在评书演员手里的用途。

78、相声中的当铺
当铺,用现在话讲,是办抵押贷款的地方。但比现在的抵押贷款剥削重,利率高--放款额一般在抵押品价值的50%以下,因此《当行论》里边对当铺极尽揭露嘲讽之能事。这种反映下层人民生活的段子,现在开大奔的大蔓儿们是写不出来的。押当与赎当的凭证叫当票,质押期限一般在6到18个月,过期或者当票丢失就不能赎当了。所以《哭当票》里边那位,人家办白事他当了被窝去随礼,其实是为了蹭顿好吃喝;他一看当票丢了,当时就真哭了,被窝没了么。

卖挂票相关MP4/MP3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