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滴】相声段子中的学问典故(四)
30、卫青儿
《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里提到的少马爷偷卫青萝卜。卫青萝卜,卫所指产地天津卫,青即指萝卜皮、肉均为绿色,干香、甜、脆、嫩中略带辣味,吃起来清凉爽口.卫青萝卜属十字花科植物,自古栽培,品种繁多,是天津特有的名产,是萝卜的优质品种之一。天津人常说:“小刘庄的萝卜,俩味的”。20世纪初,天津市河西区小刘庄挂甲寺一带盛产青萝卜。后因修建工厂,萝卜不得不易地。而被天津的沙窝萝卜,葛沽萝卜所替代。旧时,每至冬日,津城专卖萝卜的小商贩,背篓提篮,走街串巷,吆喝着“嘎崩脆的青萝卜,赛梨不辣”。一家人茶余饭后,切个青萝卜,消食顺气,有益健康。旅店、澡塘、戏院、茶社也都有卖青萝卜、小贩的足迹。他们用小刀把萝卜切成片,几分钱就可以买。
31、北京市曲艺团学员班
《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里提到张文顺先生为北京市曲艺团学员班头一科的学员。北京市曲艺团学员班开办于1957年11月。最初统称北京市京剧、评剧、曲艺联合会学员班。由北京市文化局责成北京市曲艺杂技工作者联合会筹办其中的曲艺学员班。前后共办两期,学制皆为三年。第一期学员班经过初试、复试,最后录取演员、伴奏员二十五名。班主任侯宝林,副主任高凤山。这是有史以来北京开办的第一个曲艺教学组织,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仓、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周巍峙,京剧演员梅兰芳、马连良等百余人出席了开学典礼。学员班聘请霍连仲、秀翠峰、王文瑞、庞玉山、白凤岩等任教,1958年又聘请了良小楼、王万芳任教。科目有京韵大鼓、梅花大鼓、曲艺伴奏等。北京市文化局艺术处,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北京市京剧、评剧、曲艺联合会,以及中央广播说唱团、北京市曲艺团等单位,给予学员班大力支持,参与研究教学方案、讲课、示范演出,并给予各种业务观摩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1959年,该班移交北京市曲艺团,改名北京市曲艺团学员班。除良小楼、王万芳随班转入曲艺团继续任教外,教员多改由曲艺团演员担任,由韩德福、谭凤元、刘淑慧等授课。第一期学员班学员除中途辍学者外,到1960年毕业时有十四名,1961年举行了毕业公演。第二期学员班于1960年开始,共收学员四十七名(包括曲剧学员二十一名)。由谭凤元、王长友、谭伯如、马忠翠、马玉萍、孙雅君等任教,科目有京韵大鼓、单弦、西河大鼓、相声、河南坠子等。1963年第二期学员毕业后停办。
32、马寡妇开店
马三立、赵佩如的相声《对春联》
赵:你说的这是刘瑾啊。
马:对呀,我们就是要学他老人家,他是我们上辈,我们老祖先。
赵:你怎么滥认祖先这不没有的事吗?你不姓马、你不马大学问吗?刘瑾姓刘啊,怎么会是你的祖先呐?你们祖先是马寡妇――开店的。
因为马三立姓马,他的搭档就经常开玩笑说马三立的祖先是马寡妇――开店的。马寡妇开店《马寡妇开店》一剧除评剧外,鲜见其它剧种演出,此剧亦是成兆才名作之一,首演者是评剧第一代演员月明珠,后来的花莲舫、李金顺、芙蓉花、白玉霜等都擅此剧,小白玉霜的演出做了许多更动,扮相素雅,大幅度删减了不恰当的动作和词句。解放后此剧曾一度被禁演,1956年小白玉霜参加文化部在京举行的全国戏曲演员第二期讲习班,结业时的内部观摩演出,她应邀与评剧著名小生刘小楼合作演出一场,反响强烈。剧情是:唐太宗时,马寡妇李氏因其夫马如虎早故,一人育子抚婆,开店为生。山西狄仁杰赴京应试,途中住在李氏店中。李氏见狄仁杰风流潇洒,心生爱慕,让之雅室,倍献殷勤,却遭狄的拒绝。后李氏一心教子。其子赴京高中,娶狄仁杰之女为妻,马寡妇与狄仁杰重逢……之后的处理有不同的版本。
33、相声八德
《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里提到相声八德。马德禄,师从春长龙(马三立的父亲,高寿亭,郭荣起的师父);周德山又名瑞山,艺名周蛤蟆,师从范有缘(马三立的师父);裕德隆,德字辈大师兄,艺名瞪眼玉子,师从富有根;焦德海师从徐有禄(张寿臣,朱阔泉,常连安的师父);刘德智师从徐有禄(郭启儒的师父);李德?艺名万人迷,师从恩绪(马桂元的师父);李德祥师从恩绪(马寿岩的师父);卢德俊师从徐有禄(何寿亭的师父)
34、羊左之交
在相声《白事会》中,曾经出现了四贤的称谓,指的是伯夷,叔齐,羊角哀和左伯桃。另外记得在郭德纲的一段相声中间曾经详细讲到了《羊左之交》,不过今天想找却怎么都找不到了。下面介绍一下――羊左之交:
“羊左”,就是羊角哀和左伯桃。他们两人,都是春秋时期人,左伯桃有“治世之才”,可是年近四十,仍然功不成名不就。听说楚王“招贤纳士”,他就冒着严寒风雪奔向楚国,途中求宿于羊角哀,受到羊角哀热情接待。当夜,两人抵足而眠,共谈胸中学问,谈得十分投机。第二天,他们就结为兄弟。并决定结伴同往楚国求功名。谁知天不作美,一路上,先是阴雨做难,后风雪又来拦路,他们身上衣服单薄,所带干粮又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左伯桃想,如果两个人都去楚国,那就都去不成,一个人单独去,那还有希望。于是,左伯桃就把衣服脱给羊角哀,逼他独自走。羊角哀坚决不肯,也要脱下衣服给左伯桃,让左伯桃独自去楚。正当两人争执不下,左伯桃因不堪受冻,已经气绝身死。羊角哀怀着无限悲痛,取了衣粮,悲伤哭泣着离去。
羊角哀到了楚国得由上大夫裴仲荐于元王,元王召见关角哀时,羊角哀上陈十策,元王大喜,拜羊角哀做中大夫,赐黄金百两,绸缎百匹。羊角哀弃官不做,要去寻左伯桃的尸首。羊角哀把左伯桃的尸首寻着之后,给左伯桃香汤沐浴,择一块吉地安葬了。羊角哀便在这里守墓。结果夜里羊角哀梦见左伯桃遍体鳞伤而来,对他说,“兄弟,你给我埋的这个坟在荆轲的坟旁边,他半夜里老来欺负我。”羊角哀醒来之后:提剑到左伯桃坟前说道:“荆轲可恶,吾兄一人打不过他,让小弟来帮你的忙罢。”说罢,自刎而死。是夜:狂风暴雨,雷电交作,隐隐闻喊杀之声。天明:荆轲的坟爆开了。(偷坟掘墓的事儿,我们是不赞成的啊!)
以上,就是羊左之交的故事。
35、伯夷和叔齐的故事
伯夷,叔齐的故事在相声作品中间出现的比例也不低。除了《白事会》中间的四贤明确提到了伯夷,叔齐的名字以外。在姜昆,唐杰忠,大山合作的相声《金刚腿》中,大山在描述首阳山的时候,曾经提到伯夷,叔齐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伯夷,叔齐这兄弟俩被人称为二贤的原因了吧。下面是伯夷,叔齐的故事:
伯夷,叔齐出生于商朝后期一个贵族的家庭。当周文王刚死,周武王东征伐纣的时候,伯夷和叔齐曾经拦住武王的战车,向他进言说:“你父亲刚死,还没有下葬,就轻用刀兵,这能说得上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竟然要去动武杀害自己的君主,这能称得上是仁吗?”弄得“正义在手”的周武王十分尴尬,于是马上命令武士“拉下去砍了”。幸运的是,当时姜太公也在场,可能是看着这两位老先生实在可怜,更可能是不愿意眼看着周武王承担上出师未捷即杀害无辜老人的名声,所以出面帮助伯夷、叔齐躲过了这一劫。
然而,这哥俩也不含糊,在西周地方政权终于依靠血腥的武力夺得了整个天下之后,他们两个人抱定“不食周粟”的道德底线,跑到首阳山里靠采集野果充饥度日。谁料想一日,有人跟伯夷,叔齐说了类似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您二老吃的这些野果也是周朝的”的话。于是二老就开始绝食斗争,最后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
幸好,在那个时候,老百姓中间没有什么阳光雨露,空气土壤什么的舆论,否则伯夷,叔齐难免要自己掐死自己了。
36、相声巨人王世臣
《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里提到马季先生的话,王世臣呐,是我心中的相声巨人。王世臣先生,汉族。1922年3月20日生于北京。因家境贫寒,10岁时拜著名相声艺人陈雨亭(艺名陈大头)为师,边学艺边在北京隆福寺、护国寺等撂地演出。14岁出师曾与戴少甫合作演出相声并在冀东电台录音演播。17岁与班德贵搭档在天津“三不管”、“鸟市”、“谦德庄”等撂地,常与马三立、马桂元、高桂清、刘宝瑞、闫笑儒等名家同台献艺并受诸前辈点化,相声技艺大有长进遂名声鹊起。20岁以后,王世臣先生活跃于北京“启明”、济南“晨光”及天津各相声场所,与张寿臣、侯一尘、常连安、郭荣启等合作演出。陈先生过世后,以微薄收入赡养师娘。1951年应邀去上海与孙书筠、张伯扬等合作演出。回京后与谭凤元、良小楼等组建“北京实验曲艺团”,任团长。1952年参加赴朝慰问团演出,受到志愿军战士欢迎和好评。1953年加入北京曲艺三团与高凤山、孙宝才、高得明、罗荣寿、王长友等演出“相声大会”。10年动乱,王世臣先生被迫离开舞台。1978年复出,曾应聘担任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相声教师。1985年,王世臣先生自北京市曲艺团退休。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王世臣先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他台风潇洒,表演火爆,基本功扎实,捧、逗、腻俱佳,擅长“倒口”以仿学见长,注重人物刻画,使“包袱”尽在情理之中。相声名家马季先生评价王世臣说:“在我心目中,除了侯宝林,相声界就数他形象高大”。王世臣先生代表节目有传统相声《拉洋片》、《怯洗澡》、《批捉放》、《闹公堂》、《卖布头》、《白吃猴》、《怯拉车》、《汾河湾》、《朱夫子》等;反映新生活的作品有《昨天》、《不离婚》、《找对象》、《借钱》、《孤儿不孤》以及化妆相声《跳神儿》、《耍猴儿》等。王世臣先生因病于2001年10月3日12时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9周岁。
37、萧长华仁义卖白薯
侯宝林的相声《改行》描述了京剧演员龚云甫、金少山被生活所迫而改行卖菜卖西瓜的情景,虽然有艺术夸张,但并非没有生活依据。名丑萧长华与华乐园经理万子和就曾经改行卖过烤白薯。
侯宝林的相声《改行》描述了国家战乱时期京剧演员龚云甫、金少山被生活所迫而改行卖菜卖西瓜的情景,虽然有艺术夸张,但并非没有生活依据。名丑萧长华与华乐园经理万子和就曾经改行卖过烤白薯。
那时候,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的东口,与隔街相对的鲜鱼口西口各有一个卖烤白薯的摊位,马路西侧是萧长华,马路东侧是万子和。外人看来尤如“打对台”一样。但这二位虽然都被生活所迫,却不是生意场上那种竞争对手,而是互相关心的朋友。萧长华是名丑,在梨园行内人缘又好,许多人都想借买烤白薯的机会和他聊聊。买的人一多,萧先生就说:“你们别光买我的呀,到马路对过去,他烤的比我的好。”而万子和是一位由社会底层成长起来的京剧活动家,朋友熟人也不少。他一看自己摊上人多的时候就往对过引:“你们看,对过是萧长华,快上他那儿去买,不买票能看名角,这多值呀!”
38、平地抠饼对面拿贼
《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里提到平地抠饼对面拿贼。天桥市场自明代以来为民间杂艺艺人的谋生之地,世称五方杂处、藏龙卧虎之所。艺人撂地卖艺叫“平地饼”,但要抠出饼也非易事,它要求艺人有超人精湛的技艺,还要忍受各种欺辱。名为“画锅”,实际是艺人在平地用白粉画圈卖艺,演出者的化妆、服饰更不讲究,打零钱为收费方式,钱数多少由观者随意给,若无钱或执意不给亦可。
39、相声开山祖
《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里提到相声开山祖穷不怕朱少文之前还有张三禄。相声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起于哪个朝代?有人考证,春秋战国时代的宫廷小丑俳优,是相声界的老祖宗;也有人说,汉朝善于讲笑话的东方朔,是相声艺人的祖师爷;还有人说,相声是清代咸丰年间落魄文人朱少文创始的。第一种说法,把相声史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太遥远了。俳优确有逗笑的地方,但还不能说那就是早期的相声。第二种说法,可能是由于相声艺人供奉东方朔偶像而得出来的结论。说相声的如同唱戏的供唐明皇的塑像那样,也供一尊泥塑木雕的偶像。他的相貌跟唐明皇有明显的区别:唐明皇没有胡须,而他却有五绺胡须。这个偶像就是东方朔。东方朔滑稽得很,和汉武帝在一起都敢开玩笑。类似东方朔一类的人物,历朝历代都有一些,如三国时的杨修。尽管他们都有逗人乐的本领,但是他们既没有以此为业,又没有传授后人,所以作为相声史,还不能从他们这些人物写起。第三种说法比较接近史实。朱少文,一作朱绍文,绰号“穷不怕”,是相声界公认的“开山祖”。相声就是他首创的吗?还不是。在朱少文之前,就有说相声的张三禄。朱不算是张三禄的徒弟,但称张为老师。张三禄是当初北京“管儿张”家的先辈。张三禄既变戏法,又使口技,穿插着也使“贯口”、说笑话。张三禄比朱少文年龄大四十来岁,朱二、三十岁时,张六、七十岁。张三禄是北京东城和西城艺人的头目。他人熟地灵,打个地呀,照顾一下艺人呀,认识他的人很多。朱少文主要唱太平歌词,然后再说段笑话,逗个哏,有些是从张三禄那里学来的。从朱少文这一代开始,行业上有说相声这一行道了,有师徒关系和行会观念了,从而也就有了相声宗谱。从这时算起,相声的历史,至今也就是一百五、六十年,最多二百年。相声这行业虽然从张三禄开始的,但相声界的习惯,还是把朱少文作为第一代。
30、卫青儿
《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里提到的少马爷偷卫青萝卜。卫青萝卜,卫所指产地天津卫,青即指萝卜皮、肉均为绿色,干香、甜、脆、嫩中略带辣味,吃起来清凉爽口.卫青萝卜属十字花科植物,自古栽培,品种繁多,是天津特有的名产,是萝卜的优质品种之一。天津人常说:“小刘庄的萝卜,俩味的”。20世纪初,天津市河西区小刘庄挂甲寺一带盛产青萝卜。后因修建工厂,萝卜不得不易地。而被天津的沙窝萝卜,葛沽萝卜所替代。旧时,每至冬日,津城专卖萝卜的小商贩,背篓提篮,走街串巷,吆喝着“嘎崩脆的青萝卜,赛梨不辣”。一家人茶余饭后,切个青萝卜,消食顺气,有益健康。旅店、澡塘、戏院、茶社也都有卖青萝卜、小贩的足迹。他们用小刀把萝卜切成片,几分钱就可以买。
31、北京市曲艺团学员班
《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里提到张文顺先生为北京市曲艺团学员班头一科的学员。北京市曲艺团学员班开办于1957年11月。最初统称北京市京剧、评剧、曲艺联合会学员班。由北京市文化局责成北京市曲艺杂技工作者联合会筹办其中的曲艺学员班。前后共办两期,学制皆为三年。第一期学员班经过初试、复试,最后录取演员、伴奏员二十五名。班主任侯宝林,副主任高凤山。这是有史以来北京开办的第一个曲艺教学组织,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仓、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周巍峙,京剧演员梅兰芳、马连良等百余人出席了开学典礼。学员班聘请霍连仲、秀翠峰、王文瑞、庞玉山、白凤岩等任教,1958年又聘请了良小楼、王万芳任教。科目有京韵大鼓、梅花大鼓、曲艺伴奏等。北京市文化局艺术处,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北京市京剧、评剧、曲艺联合会,以及中央广播说唱团、北京市曲艺团等单位,给予学员班大力支持,参与研究教学方案、讲课、示范演出,并给予各种业务观摩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1959年,该班移交北京市曲艺团,改名北京市曲艺团学员班。除良小楼、王万芳随班转入曲艺团继续任教外,教员多改由曲艺团演员担任,由韩德福、谭凤元、刘淑慧等授课。第一期学员班学员除中途辍学者外,到1960年毕业时有十四名,1961年举行了毕业公演。第二期学员班于1960年开始,共收学员四十七名(包括曲剧学员二十一名)。由谭凤元、王长友、谭伯如、马忠翠、马玉萍、孙雅君等任教,科目有京韵大鼓、单弦、西河大鼓、相声、河南坠子等。1963年第二期学员毕业后停办。
32、马寡妇开店
马三立、赵佩如的相声《对春联》
赵:你说的这是刘瑾啊。
马:对呀,我们就是要学他老人家,他是我们上辈,我们老祖先。
赵:你怎么滥认祖先这不没有的事吗?你不姓马、你不马大学问吗?刘瑾姓刘啊,怎么会是你的祖先呐?你们祖先是马寡妇――开店的。
因为马三立姓马,他的搭档就经常开玩笑说马三立的祖先是马寡妇――开店的。马寡妇开店《马寡妇开店》一剧除评剧外,鲜见其它剧种演出,此剧亦是成兆才名作之一,首演者是评剧第一代演员月明珠,后来的花莲舫、李金顺、芙蓉花、白玉霜等都擅此剧,小白玉霜的演出做了许多更动,扮相素雅,大幅度删减了不恰当的动作和词句。解放后此剧曾一度被禁演,1956年小白玉霜参加文化部在京举行的全国戏曲演员第二期讲习班,结业时的内部观摩演出,她应邀与评剧著名小生刘小楼合作演出一场,反响强烈。剧情是:唐太宗时,马寡妇李氏因其夫马如虎早故,一人育子抚婆,开店为生。山西狄仁杰赴京应试,途中住在李氏店中。李氏见狄仁杰风流潇洒,心生爱慕,让之雅室,倍献殷勤,却遭狄的拒绝。后李氏一心教子。其子赴京高中,娶狄仁杰之女为妻,马寡妇与狄仁杰重逢……之后的处理有不同的版本。
33、相声八德
《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里提到相声八德。马德禄,师从春长龙(马三立的父亲,高寿亭,郭荣起的师父);周德山又名瑞山,艺名周蛤蟆,师从范有缘(马三立的师父);裕德隆,德字辈大师兄,艺名瞪眼玉子,师从富有根;焦德海师从徐有禄(张寿臣,朱阔泉,常连安的师父);刘德智师从徐有禄(郭启儒的师父);李德?艺名万人迷,师从恩绪(马桂元的师父);李德祥师从恩绪(马寿岩的师父);卢德俊师从徐有禄(何寿亭的师父)
34、羊左之交
在相声《白事会》中,曾经出现了四贤的称谓,指的是伯夷,叔齐,羊角哀和左伯桃。另外记得在郭德纲的一段相声中间曾经详细讲到了《羊左之交》,不过今天想找却怎么都找不到了。下面介绍一下――羊左之交:
“羊左”,就是羊角哀和左伯桃。他们两人,都是春秋时期人,左伯桃有“治世之才”,可是年近四十,仍然功不成名不就。听说楚王“招贤纳士”,他就冒着严寒风雪奔向楚国,途中求宿于羊角哀,受到羊角哀热情接待。当夜,两人抵足而眠,共谈胸中学问,谈得十分投机。第二天,他们就结为兄弟。并决定结伴同往楚国求功名。谁知天不作美,一路上,先是阴雨做难,后风雪又来拦路,他们身上衣服单薄,所带干粮又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左伯桃想,如果两个人都去楚国,那就都去不成,一个人单独去,那还有希望。于是,左伯桃就把衣服脱给羊角哀,逼他独自走。羊角哀坚决不肯,也要脱下衣服给左伯桃,让左伯桃独自去楚。正当两人争执不下,左伯桃因不堪受冻,已经气绝身死。羊角哀怀着无限悲痛,取了衣粮,悲伤哭泣着离去。
羊角哀到了楚国得由上大夫裴仲荐于元王,元王召见关角哀时,羊角哀上陈十策,元王大喜,拜羊角哀做中大夫,赐黄金百两,绸缎百匹。羊角哀弃官不做,要去寻左伯桃的尸首。羊角哀把左伯桃的尸首寻着之后,给左伯桃香汤沐浴,择一块吉地安葬了。羊角哀便在这里守墓。结果夜里羊角哀梦见左伯桃遍体鳞伤而来,对他说,“兄弟,你给我埋的这个坟在荆轲的坟旁边,他半夜里老来欺负我。”羊角哀醒来之后:提剑到左伯桃坟前说道:“荆轲可恶,吾兄一人打不过他,让小弟来帮你的忙罢。”说罢,自刎而死。是夜:狂风暴雨,雷电交作,隐隐闻喊杀之声。天明:荆轲的坟爆开了。(偷坟掘墓的事儿,我们是不赞成的啊!)
以上,就是羊左之交的故事。
35、伯夷和叔齐的故事
伯夷,叔齐的故事在相声作品中间出现的比例也不低。除了《白事会》中间的四贤明确提到了伯夷,叔齐的名字以外。在姜昆,唐杰忠,大山合作的相声《金刚腿》中,大山在描述首阳山的时候,曾经提到伯夷,叔齐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伯夷,叔齐这兄弟俩被人称为二贤的原因了吧。下面是伯夷,叔齐的故事:
伯夷,叔齐出生于商朝后期一个贵族的家庭。当周文王刚死,周武王东征伐纣的时候,伯夷和叔齐曾经拦住武王的战车,向他进言说:“你父亲刚死,还没有下葬,就轻用刀兵,这能说得上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竟然要去动武杀害自己的君主,这能称得上是仁吗?”弄得“正义在手”的周武王十分尴尬,于是马上命令武士“拉下去砍了”。幸运的是,当时姜太公也在场,可能是看着这两位老先生实在可怜,更可能是不愿意眼看着周武王承担上出师未捷即杀害无辜老人的名声,所以出面帮助伯夷、叔齐躲过了这一劫。
然而,这哥俩也不含糊,在西周地方政权终于依靠血腥的武力夺得了整个天下之后,他们两个人抱定“不食周粟”的道德底线,跑到首阳山里靠采集野果充饥度日。谁料想一日,有人跟伯夷,叔齐说了类似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您二老吃的这些野果也是周朝的”的话。于是二老就开始绝食斗争,最后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
幸好,在那个时候,老百姓中间没有什么阳光雨露,空气土壤什么的舆论,否则伯夷,叔齐难免要自己掐死自己了。
36、相声巨人王世臣
《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里提到马季先生的话,王世臣呐,是我心中的相声巨人。王世臣先生,汉族。1922年3月20日生于北京。因家境贫寒,10岁时拜著名相声艺人陈雨亭(艺名陈大头)为师,边学艺边在北京隆福寺、护国寺等撂地演出。14岁出师曾与戴少甫合作演出相声并在冀东电台录音演播。17岁与班德贵搭档在天津“三不管”、“鸟市”、“谦德庄”等撂地,常与马三立、马桂元、高桂清、刘宝瑞、闫笑儒等名家同台献艺并受诸前辈点化,相声技艺大有长进遂名声鹊起。20岁以后,王世臣先生活跃于北京“启明”、济南“晨光”及天津各相声场所,与张寿臣、侯一尘、常连安、郭荣启等合作演出。陈先生过世后,以微薄收入赡养师娘。1951年应邀去上海与孙书筠、张伯扬等合作演出。回京后与谭凤元、良小楼等组建“北京实验曲艺团”,任团长。1952年参加赴朝慰问团演出,受到志愿军战士欢迎和好评。1953年加入北京曲艺三团与高凤山、孙宝才、高得明、罗荣寿、王长友等演出“相声大会”。10年动乱,王世臣先生被迫离开舞台。1978年复出,曾应聘担任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相声教师。1985年,王世臣先生自北京市曲艺团退休。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王世臣先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他台风潇洒,表演火爆,基本功扎实,捧、逗、腻俱佳,擅长“倒口”以仿学见长,注重人物刻画,使“包袱”尽在情理之中。相声名家马季先生评价王世臣说:“在我心目中,除了侯宝林,相声界就数他形象高大”。王世臣先生代表节目有传统相声《拉洋片》、《怯洗澡》、《批捉放》、《闹公堂》、《卖布头》、《白吃猴》、《怯拉车》、《汾河湾》、《朱夫子》等;反映新生活的作品有《昨天》、《不离婚》、《找对象》、《借钱》、《孤儿不孤》以及化妆相声《跳神儿》、《耍猴儿》等。王世臣先生因病于2001年10月3日12时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9周岁。
37、萧长华仁义卖白薯
侯宝林的相声《改行》描述了京剧演员龚云甫、金少山被生活所迫而改行卖菜卖西瓜的情景,虽然有艺术夸张,但并非没有生活依据。名丑萧长华与华乐园经理万子和就曾经改行卖过烤白薯。
侯宝林的相声《改行》描述了国家战乱时期京剧演员龚云甫、金少山被生活所迫而改行卖菜卖西瓜的情景,虽然有艺术夸张,但并非没有生活依据。名丑萧长华与华乐园经理万子和就曾经改行卖过烤白薯。
那时候,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的东口,与隔街相对的鲜鱼口西口各有一个卖烤白薯的摊位,马路西侧是萧长华,马路东侧是万子和。外人看来尤如“打对台”一样。但这二位虽然都被生活所迫,却不是生意场上那种竞争对手,而是互相关心的朋友。萧长华是名丑,在梨园行内人缘又好,许多人都想借买烤白薯的机会和他聊聊。买的人一多,萧先生就说:“你们别光买我的呀,到马路对过去,他烤的比我的好。”而万子和是一位由社会底层成长起来的京剧活动家,朋友熟人也不少。他一看自己摊上人多的时候就往对过引:“你们看,对过是萧长华,快上他那儿去买,不买票能看名角,这多值呀!”
38、平地抠饼对面拿贼
《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里提到平地抠饼对面拿贼。天桥市场自明代以来为民间杂艺艺人的谋生之地,世称五方杂处、藏龙卧虎之所。艺人撂地卖艺叫“平地饼”,但要抠出饼也非易事,它要求艺人有超人精湛的技艺,还要忍受各种欺辱。名为“画锅”,实际是艺人在平地用白粉画圈卖艺,演出者的化妆、服饰更不讲究,打零钱为收费方式,钱数多少由观者随意给,若无钱或执意不给亦可。
39、相声开山祖
《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里提到相声开山祖穷不怕朱少文之前还有张三禄。相声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起于哪个朝代?有人考证,春秋战国时代的宫廷小丑俳优,是相声界的老祖宗;也有人说,汉朝善于讲笑话的东方朔,是相声艺人的祖师爷;还有人说,相声是清代咸丰年间落魄文人朱少文创始的。第一种说法,把相声史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太遥远了。俳优确有逗笑的地方,但还不能说那就是早期的相声。第二种说法,可能是由于相声艺人供奉东方朔偶像而得出来的结论。说相声的如同唱戏的供唐明皇的塑像那样,也供一尊泥塑木雕的偶像。他的相貌跟唐明皇有明显的区别:唐明皇没有胡须,而他却有五绺胡须。这个偶像就是东方朔。东方朔滑稽得很,和汉武帝在一起都敢开玩笑。类似东方朔一类的人物,历朝历代都有一些,如三国时的杨修。尽管他们都有逗人乐的本领,但是他们既没有以此为业,又没有传授后人,所以作为相声史,还不能从他们这些人物写起。第三种说法比较接近史实。朱少文,一作朱绍文,绰号“穷不怕”,是相声界公认的“开山祖”。相声就是他首创的吗?还不是。在朱少文之前,就有说相声的张三禄。朱不算是张三禄的徒弟,但称张为老师。张三禄是当初北京“管儿张”家的先辈。张三禄既变戏法,又使口技,穿插着也使“贯口”、说笑话。张三禄比朱少文年龄大四十来岁,朱二、三十岁时,张六、七十岁。张三禄是北京东城和西城艺人的头目。他人熟地灵,打个地呀,照顾一下艺人呀,认识他的人很多。朱少文主要唱太平歌词,然后再说段笑话,逗个哏,有些是从张三禄那里学来的。从朱少文这一代开始,行业上有说相声这一行道了,有师徒关系和行会观念了,从而也就有了相声宗谱。从这时算起,相声的历史,至今也就是一百五、六十年,最多二百年。相声这行业虽然从张三禄开始的,但相声界的习惯,还是把朱少文作为第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