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八大棍儿《硕二爷》之《山羊喝茶,提督喝汤》(张寿臣)(一)
今天咱们说这段《山羊喝茶》,是怎么回事儿啊?在北京宣武门里路西,有一家大茶馆儿,字号叫海丰轩。这家茶馆儿到清末光绪年间正开着哪,清早儿啊卖茶、卖点心,都卖什么点心呢?有肉馒头、烧麦、包子什么的,也卖饼、也卖面,还有炒菜。前边是茶馆儿,后边带饭馆儿。这种茶馆儿自打民国以来就很少见了。清代那阵儿不是旗人多嘛,早晨都上茶馆儿摆谱儿。进茶馆儿别看一样儿花钱,可待承不一样。怎么呢?比如,都是花两个制钱儿喝茶,得分在哪儿喝。这种茶馆儿一进门啊,左边是个柜,右边是灶,这边是二柜,二柜那搁着个酒坛子。过了这柜,过了这大灶啊,这儿有八张长桌,两边儿是凳子。在那儿喝茶呀使那种沙碗.瓦壶,是两个钱。过了长桌子啊,这儿有方桌,四面儿四条凳子,坐那儿喝茶呀使磁茶壶、绿豆茶碗,也是两个钱。打这儿进去,尽后头款式啦,桌子全是油漆的,不是长凳子啦,全是独凳儿,一个桌子坐六位,在那地喝茶呀使盖碗儿,还是花两个钱。这是怎么回事呀?他就这规矩,什么人哪上什么地方。都是卖苦力的,他吃上一斤面,进门儿就吃,图的是快,吃完还得干活儿哪!把挑子搁门口都成。坐这方桌子的是拉房纤的、各行的行口儿,找人哪,谈“公”事都在那儿。尽后头是雅座,有钱的人哪在那儿摆谱儿。茶钱虽然不多,可是饭里费了钱,能把赚儿也搭在里边儿找回来。所以呀待承这么高。
这天哪,硕二爷上海丰轩来了,他每天早晨出来遛弯儿,然后喝会子茶。每天上西四牌楼,那儿有个羊市茶馆儿,今天那家儿修理炉灶,所以到海丰轩这儿来了。
这硕二爷穿的什么呢?穿这么个蓝褡裢的大褂儿――手工布机织的,挺厚。现如今这种东西没有卖的了,把它放在水里洗洗,它能立着――光头没戴帽子,脚上穿着两只双脸儿布鞋。硕二爷往方桌旁边儿一坐,这跑堂的一看就不愿意伺候。要不怎么那时候凡是买卖家用人都不能要“三爷”呢。有人问了:什么“三爷”呀?就是姑爷、舅爷、少爷。亲近的人要做事上别处,打学徒开始,好好地干,学几年再回来,那就行了,要是在本柜上呀,不但学不出来,反倒把买卖给耽误了。怎么呢?谁也不敢支使他呀。这位同事刚一让他扫地倒水,另一位就得给拦住;“别价,那是少掌柜的呀!”姑爷也不行。那是门上娇客,让他踩着板凳擦桌子.这要是摔着,那里边的姑奶奶可就不答应了!舅爷也不成,那是内掌柜的娘家人呀。海丰轩这个跑堂的就是掌柜的内弟――小舅子!一看他这相儿就不像个买卖人。剃得锃明瓦亮的头皮儿,梳着个小辫儿,脑袋一点儿也不疼,可太阳穴这儿一边贴一块儿小膏药、剪成这么一点儿的方块儿。还抹了一鼻子鼻烟儿,穿一件漂白的小褂儿,底下是青洋线裤子,双脸儿缎鞋――猫皮脸儿,安纳帮儿,白布袜子,敞着袜口,系一个干靠色儿的围裙,四个犄角儿有四个云字头,当间儿还有寿字儿……您瞧这像跑堂的吗?把“带手”也就是抹布啊,叠成一条儿,往肩膀上一搭,托着个鼻烟壶儿,靠着搁茶壶茶碗的桌子这么一站,拿眼斜?着硕二爷,来了一嗓子:
“嘿,刚来啊,乡亲!”
一进门儿叫“乡亲”,这是三青子(无赖汉)话,就是藐视乡下人,如果这被叫的要是一还言:“你老家是哪儿?我老家是哪儿?怎么会是乡亲哪!”哎,就得打起来了!
可是硕二爷呢,没理他。
“喝茶吗?”
硕二爷心说:不喝茶我上这儿干吗呀!这句话可没说出来。
“哽。”
跑堂的拿过一个盖碗儿,一个茶碗儿,一共是三件儿,往这儿这么一搁:
“带茶叶了吗?”
“带了。”
硕二爷从腰里掏出个盒儿来,倒出点儿茶叶搁在碗里了。他呢,提着开水壶过来给硕二爷沏茶。这沏茶可也有规矩,彻盖碗儿的跟沏茶壶的可不一样。要是彻茶壶的,壶嘴儿对着茶壶口越高越好。哗!拿开水这么一砸,茶叶就沏开了!这样彻盖碗的可不行,盖碗里放上茶叶,得拿壶嘴儿对着茶碗边儿,让水往里头流,水下去了,茶叶漂着,把盖儿盖上,这叫泡茶。可他拿起开水壶,提得挺高,往里一倒,哗!水下去啦,茶叶都冲出来了弄了一桌子,再瞧碗里,就剩下三根儿了。像这样你应该赶紧道歉哪:“哎哟,对不住,把茶叶给糟践了,要不,我给您换换。”这才像买卖人应当说的话。可他呢,嘴一撇,连哼都没哼一声。硕二爷也没言语,又拿出盒儿来倒上茶叶,把盖儿盖上了。
按说,你这就赶紧躲开吧。不。他瞧着硕二爷这人好欺负,还想叫横,拿脚一登这桌子?儿,跟硕二爷一对脸儿,把鼻烟壶掏出来了。您瞧他这态度:
“我说,刚来呀?三河县的吧?住哪店儿里?瞧大奶奶来啦?”
嘿!怎么个话儿呢?旧社会三河县出老妈子嘛!他拿硕二爷当老妈儿男人(旧时,妇女在北京各“宅门儿”佣工称为“下人”、“老妈儿”。老妈儿男人是轻视人的称呼)啦!这下儿硕二爷可忍不住了,脸儿也就沉下来了。
“我说你是干吗的?”
“跑堂的呀!”
“还是的,你不就是管沏水吗!我续水的时候叫你你再过来,这儿又没叫你。你这儿练的哪门子贫呀!”
像这样,你还不赶紧走开,可他这还没理会,提着水壶还接着说:
“噢,嫌我贫哪,这你管不着!”
硕二爷一瞅这小子看不出个眉眼高低来呀,也就再懒得理他。跑堂的提着水壶走到那边儿,有几个茶座儿,他过去跟人家唠叨:
“各位,告诉您哪,跑堂的(低),跑堂的(低),这话一点儿都不假,跑堂的比什么都低,什么人都得伺候呀。看见没有?俩制钱儿喝碗茶,还摆谱儿,哎,瞧这个……”他左手往硕二爷这儿一指,右手比了个王八。嘿!硕二爷假装没看见,没搭碴儿。怎么哪?不能跟这路人一般见识呀!
就这工夫,外边来了一个老头儿。看样子有七十多岁,挺精神,领着个小孩儿,也就五六岁儿,小胖小子儿,梳着一个冲天锥小辫儿,两只老虎鞋。这是爷爷带着小孙子。这小孩儿呀拉着个山羊羔儿,一边走一边磨人。
“爷爷,走不动啦,我累了,吃点心吧!吃完点心再走吧。”
老头儿一看小孩儿累了,说:
“干吗磨人哪,看,这不是到了吗!”
这爷孙俩进来,就在硕二爷对面这张桌子边儿上坐下了,把羊羔拴在桌子腿儿上啦,拿脚一拨拉,山羊钻到桌子底下了。老头儿一伸手把这小孩儿抱起来,往凳上一放。
像这个,老头儿哄着孩子往这儿一坐呀,跑堂的你赶紧拿茶壶茶碗儿就对了。这跑堂的没动窝儿,站那儿闻着鼻烟儿,上上下下打量着这位老者:
“刚来啊,老头儿?”
您听这像话吗?老吹得了吧,还来个“头儿”!以老头儿没理会。
“啊,刚来。”
“喝茶啊?”
“啊!”
“喝茶,喝几个呀?”
“嘿!这是怎么说话,什么叫喝几个呀!”
应当是来一个人,给拿过一个盖碗儿,一个小茶碗,这就要两个制钱儿;来俩人哪,一个盖碗,俩碗,多要一个碗钱。人家老头儿带着小孩儿,老头儿喝茶呀,小孩儿不喝,给拿一个碗也就行了。可是他哪,拿过一个盖碗,仨茶碗。老头儿一看就问了:
“我上你们这儿来喝茶,我这个小孙子不喝,他吃点儿点心。拿一个碗儿就行了。”
这跑堂的一听,把眉毛往起一立:
“什么?一个碗!那回家喝去吧。”
“哎,你这是怎么说话?”
“要喝就仨碗儿,不喝就走。”
“啊?这我一个人能喝仨人的茶吗?这叫什么规矩?”
“这叫‘有一得一’,懂吗?你喝不喝?”
“喝呀!”
“喝不喝的我不管,坐这儿就是俩制钱儿!”
“这才俩呀?”
“还有羊哪!”
“什么?羊喝茶?”
“那是。您想这情理啊,这座儿都卖俩制钱,我们卖给你这羊也俩制钱,本来就亏着哪!要喝一个碗儿的,干脆回家喝去。”
老头儿一听这个气呀:
“我今年七十二啦,还没见过这羊喝茶哪!咱们不怄这份儿闲气!我走!”
老头儿这儿怄气要走啊,可小孩儿不懂事呀,他不乐意走,一个劲央求:
“爷爷,爷爷,咱不走,我累了。喝仨就喝仨吧。我不走,等吃完了点心,歇歇腿儿再走。”
这老头儿气归气呀,可又心疼孙子。唉!为了孙子,这口气就忍了吧。只好说:
“好好,来仨就来仨吧!”
这跑堂的更得意了:
“哎,这就对了,干吗费那么大劲呀,早这样不就给了吗!”
他拿来一份盖碗儿,仨茶碗。
“带茶叶了吗?”
“有。”
老头儿拿出茶叶来,搁在碗里,又掀开盖儿,等他给彻上,倒出三碗来,又把水对上,他走了。老头儿把这碗哪放在自己跟前一个,又把另一碗往小孩儿脸前一放,叮嘱一句:
“等凉点儿再喝啊。”
又端起另一个碗搁桌子底下了,瞅瞅那羊:
“得,这个你喝吧,打有羊那天起,喝茶的,你是头一份儿。”
这羊一见把茶碗给它放地上了,挺高兴,伸着脖子就过来了,一喝,嗬,给烫着了。你可急个什么劲儿呀!
硕二爷坐在一旁边瞧着,心说:这跑堂的可太欺负人了!嗯,这事我得管管。起身,来到那位老头儿的桌旁边上上一坐,说:
“这位老者。”
老头儿一看,站起来了。
“您坐下,坐下。他这跑堂的有点儿欺生。方才我一进门儿哪,他也说了些三青子话,还说我进城瞧大奶奶来啦,哎,拿我当老妈儿男人了!我要是跟他一辩理,虽然是他的不对,可也显着我没有容人之量。他欺负我没关系,可欺负老人不行!羊也喝茶,合着人跟羊一样啦?您别动,我去去就回来。”
“?,您也犯不上生这份儿气!”
“我也不是跟他生气。这路不平得有人铲,事不平就得有人管。您别走,您要是一走,我可就找不着对证了。您先在这儿坐一会儿,什么气您都忍着,我一会儿就回来。”
硕二爷打老者这桌子这儿起身,奔后头了。那年月的大茶馆儿啊,不光是卖茶,它前头卖茶,后头带饭。
硕二爷刚到后头,卖饭的跑堂的赶紧过来了:
“您吃饭呀?”
“啊!”
“您吃点什么?”
“你这儿都卖什么吧?”
“哎哟,那可多了。米的面的,炒的煎的,荤的素的,酸的甜的,也不知道您得意哪口儿,这儿有张菜单,您看着点点吧。”
硕二爷把菜单拿过来,问:
“有笔吗?”
“哎,有有。”
跑堂的把笔拿过来了。硕二爷把笔接过来。
“你先忙别的去吧,等我点得了叫你。”
不大一会儿,跑堂的又过来了。
“您这菜,点得了吗?”
硕二爷把菜单递过去,说:
“凡是我画在圈儿里头的菜,全要。”
“哎,好咧!”
跑堂的翻开菜单一看,好家伙,满满当当,合着有菜单那么大个的圈,把这一篇儿上的菜全圈里头了。
“我说这位爷,这篇儿这几十道菜,您都点哪?”
“废话,你没见我画的那个圈儿吗?”
“那您一共几位呀?”
“管得着吗?告诉你,就我一个人!吃这些菜,也就对付个半饱儿!你少这儿跟我废话,赶紧给我上菜,大爷我还是个急脾气!”
“好了,您哪!”
这跑堂的赶紧往灶上跑。要按平时呀,这跑堂的得喊,像什么:“爆三样儿,熘肉片,外加二两老白干!”可这回他没法儿喊,怎么呢?那好几十道菜呢!怎么喊呀?喊“全包圆儿了,您哪”!这么喊不像话呀。跑堂的来到后灶,说:
“大师傅,跟您商量点儿事。”
“什么事?”
“前边来了个吃饭的。”
“来了就卖给他吧。”
“这位爷可特别。”
“怎么呢?他想吃什么?”
“他……您会炒多少样菜?”
“那菜单上写的我都会。”
这跑堂的把菜单拿出来,翻开第一篇儿:
“您瞧,他画了个大圈儿,这圈儿里的菜他都要。”
“啊?他一共多少位呀?”
“就一位。”
“就一位他要这么多?”
“人家可说了,这些菜兴许只落个半饱。”
“啊?那什么,赶紧动手炒吧。”
简断截说,灶上几位大师傅手没闲着,这跑堂的腿没闲着,炒一个端一个,总算把菜都摆上了。摆了多少?咱们现在饭馆里头用的那大圆桌子,整整摆了三桌。这硕二爷,手里拿了双筷子,这个桌前走一走,那个桌前站站,这个盘子里夹一筷子,那个碗里来一勺。跑堂的旁边一看,心说:这不是钱多烧的吗?
硕二爷问了:
“都上齐了吗?”
“上齐了。”
“不对呀,菜还少哪。”
跑堂的心说:您一个人儿吃,还少哪!
“您在那篇菜单上画的,这不都给您做了呀。”
“都做啦?”
“都做了”
“那第二篇儿菜单你瞅了吗?”
“第二篇儿?””
跑堂的拿过菜单翻开一看,噢,这儿还画个大圈儿呢!
嗬!
硕二爷整整儿要了三桌菜。卖饭的跑堂的一边儿看着直发呆,硕二爷说:“别这么傻站着呀,把这三桌菜给我看好喽,我去请个朋友来。”
今天咱们说这段《山羊喝茶》,是怎么回事儿啊?在北京宣武门里路西,有一家大茶馆儿,字号叫海丰轩。这家茶馆儿到清末光绪年间正开着哪,清早儿啊卖茶、卖点心,都卖什么点心呢?有肉馒头、烧麦、包子什么的,也卖饼、也卖面,还有炒菜。前边是茶馆儿,后边带饭馆儿。这种茶馆儿自打民国以来就很少见了。清代那阵儿不是旗人多嘛,早晨都上茶馆儿摆谱儿。进茶馆儿别看一样儿花钱,可待承不一样。怎么呢?比如,都是花两个制钱儿喝茶,得分在哪儿喝。这种茶馆儿一进门啊,左边是个柜,右边是灶,这边是二柜,二柜那搁着个酒坛子。过了这柜,过了这大灶啊,这儿有八张长桌,两边儿是凳子。在那儿喝茶呀使那种沙碗.瓦壶,是两个钱。过了长桌子啊,这儿有方桌,四面儿四条凳子,坐那儿喝茶呀使磁茶壶、绿豆茶碗,也是两个钱。打这儿进去,尽后头款式啦,桌子全是油漆的,不是长凳子啦,全是独凳儿,一个桌子坐六位,在那地喝茶呀使盖碗儿,还是花两个钱。这是怎么回事呀?他就这规矩,什么人哪上什么地方。都是卖苦力的,他吃上一斤面,进门儿就吃,图的是快,吃完还得干活儿哪!把挑子搁门口都成。坐这方桌子的是拉房纤的、各行的行口儿,找人哪,谈“公”事都在那儿。尽后头是雅座,有钱的人哪在那儿摆谱儿。茶钱虽然不多,可是饭里费了钱,能把赚儿也搭在里边儿找回来。所以呀待承这么高。
这天哪,硕二爷上海丰轩来了,他每天早晨出来遛弯儿,然后喝会子茶。每天上西四牌楼,那儿有个羊市茶馆儿,今天那家儿修理炉灶,所以到海丰轩这儿来了。
这硕二爷穿的什么呢?穿这么个蓝褡裢的大褂儿――手工布机织的,挺厚。现如今这种东西没有卖的了,把它放在水里洗洗,它能立着――光头没戴帽子,脚上穿着两只双脸儿布鞋。硕二爷往方桌旁边儿一坐,这跑堂的一看就不愿意伺候。要不怎么那时候凡是买卖家用人都不能要“三爷”呢。有人问了:什么“三爷”呀?就是姑爷、舅爷、少爷。亲近的人要做事上别处,打学徒开始,好好地干,学几年再回来,那就行了,要是在本柜上呀,不但学不出来,反倒把买卖给耽误了。怎么呢?谁也不敢支使他呀。这位同事刚一让他扫地倒水,另一位就得给拦住;“别价,那是少掌柜的呀!”姑爷也不行。那是门上娇客,让他踩着板凳擦桌子.这要是摔着,那里边的姑奶奶可就不答应了!舅爷也不成,那是内掌柜的娘家人呀。海丰轩这个跑堂的就是掌柜的内弟――小舅子!一看他这相儿就不像个买卖人。剃得锃明瓦亮的头皮儿,梳着个小辫儿,脑袋一点儿也不疼,可太阳穴这儿一边贴一块儿小膏药、剪成这么一点儿的方块儿。还抹了一鼻子鼻烟儿,穿一件漂白的小褂儿,底下是青洋线裤子,双脸儿缎鞋――猫皮脸儿,安纳帮儿,白布袜子,敞着袜口,系一个干靠色儿的围裙,四个犄角儿有四个云字头,当间儿还有寿字儿……您瞧这像跑堂的吗?把“带手”也就是抹布啊,叠成一条儿,往肩膀上一搭,托着个鼻烟壶儿,靠着搁茶壶茶碗的桌子这么一站,拿眼斜?着硕二爷,来了一嗓子:
“嘿,刚来啊,乡亲!”
一进门儿叫“乡亲”,这是三青子(无赖汉)话,就是藐视乡下人,如果这被叫的要是一还言:“你老家是哪儿?我老家是哪儿?怎么会是乡亲哪!”哎,就得打起来了!
可是硕二爷呢,没理他。
“喝茶吗?”
硕二爷心说:不喝茶我上这儿干吗呀!这句话可没说出来。
“哽。”
跑堂的拿过一个盖碗儿,一个茶碗儿,一共是三件儿,往这儿这么一搁:
“带茶叶了吗?”
“带了。”
硕二爷从腰里掏出个盒儿来,倒出点儿茶叶搁在碗里了。他呢,提着开水壶过来给硕二爷沏茶。这沏茶可也有规矩,彻盖碗儿的跟沏茶壶的可不一样。要是彻茶壶的,壶嘴儿对着茶壶口越高越好。哗!拿开水这么一砸,茶叶就沏开了!这样彻盖碗的可不行,盖碗里放上茶叶,得拿壶嘴儿对着茶碗边儿,让水往里头流,水下去了,茶叶漂着,把盖儿盖上,这叫泡茶。可他拿起开水壶,提得挺高,往里一倒,哗!水下去啦,茶叶都冲出来了弄了一桌子,再瞧碗里,就剩下三根儿了。像这样你应该赶紧道歉哪:“哎哟,对不住,把茶叶给糟践了,要不,我给您换换。”这才像买卖人应当说的话。可他呢,嘴一撇,连哼都没哼一声。硕二爷也没言语,又拿出盒儿来倒上茶叶,把盖儿盖上了。
按说,你这就赶紧躲开吧。不。他瞧着硕二爷这人好欺负,还想叫横,拿脚一登这桌子?儿,跟硕二爷一对脸儿,把鼻烟壶掏出来了。您瞧他这态度:
“我说,刚来呀?三河县的吧?住哪店儿里?瞧大奶奶来啦?”
嘿!怎么个话儿呢?旧社会三河县出老妈子嘛!他拿硕二爷当老妈儿男人(旧时,妇女在北京各“宅门儿”佣工称为“下人”、“老妈儿”。老妈儿男人是轻视人的称呼)啦!这下儿硕二爷可忍不住了,脸儿也就沉下来了。
“我说你是干吗的?”
“跑堂的呀!”
“还是的,你不就是管沏水吗!我续水的时候叫你你再过来,这儿又没叫你。你这儿练的哪门子贫呀!”
像这样,你还不赶紧走开,可他这还没理会,提着水壶还接着说:
“噢,嫌我贫哪,这你管不着!”
硕二爷一瞅这小子看不出个眉眼高低来呀,也就再懒得理他。跑堂的提着水壶走到那边儿,有几个茶座儿,他过去跟人家唠叨:
“各位,告诉您哪,跑堂的(低),跑堂的(低),这话一点儿都不假,跑堂的比什么都低,什么人都得伺候呀。看见没有?俩制钱儿喝碗茶,还摆谱儿,哎,瞧这个……”他左手往硕二爷这儿一指,右手比了个王八。嘿!硕二爷假装没看见,没搭碴儿。怎么哪?不能跟这路人一般见识呀!
就这工夫,外边来了一个老头儿。看样子有七十多岁,挺精神,领着个小孩儿,也就五六岁儿,小胖小子儿,梳着一个冲天锥小辫儿,两只老虎鞋。这是爷爷带着小孙子。这小孩儿呀拉着个山羊羔儿,一边走一边磨人。
“爷爷,走不动啦,我累了,吃点心吧!吃完点心再走吧。”
老头儿一看小孩儿累了,说:
“干吗磨人哪,看,这不是到了吗!”
这爷孙俩进来,就在硕二爷对面这张桌子边儿上坐下了,把羊羔拴在桌子腿儿上啦,拿脚一拨拉,山羊钻到桌子底下了。老头儿一伸手把这小孩儿抱起来,往凳上一放。
像这个,老头儿哄着孩子往这儿一坐呀,跑堂的你赶紧拿茶壶茶碗儿就对了。这跑堂的没动窝儿,站那儿闻着鼻烟儿,上上下下打量着这位老者:
“刚来啊,老头儿?”
您听这像话吗?老吹得了吧,还来个“头儿”!以老头儿没理会。
“啊,刚来。”
“喝茶啊?”
“啊!”
“喝茶,喝几个呀?”
“嘿!这是怎么说话,什么叫喝几个呀!”
应当是来一个人,给拿过一个盖碗儿,一个小茶碗,这就要两个制钱儿;来俩人哪,一个盖碗,俩碗,多要一个碗钱。人家老头儿带着小孩儿,老头儿喝茶呀,小孩儿不喝,给拿一个碗也就行了。可是他哪,拿过一个盖碗,仨茶碗。老头儿一看就问了:
“我上你们这儿来喝茶,我这个小孙子不喝,他吃点儿点心。拿一个碗儿就行了。”
这跑堂的一听,把眉毛往起一立:
“什么?一个碗!那回家喝去吧。”
“哎,你这是怎么说话?”
“要喝就仨碗儿,不喝就走。”
“啊?这我一个人能喝仨人的茶吗?这叫什么规矩?”
“这叫‘有一得一’,懂吗?你喝不喝?”
“喝呀!”
“喝不喝的我不管,坐这儿就是俩制钱儿!”
“这才俩呀?”
“还有羊哪!”
“什么?羊喝茶?”
“那是。您想这情理啊,这座儿都卖俩制钱,我们卖给你这羊也俩制钱,本来就亏着哪!要喝一个碗儿的,干脆回家喝去。”
老头儿一听这个气呀:
“我今年七十二啦,还没见过这羊喝茶哪!咱们不怄这份儿闲气!我走!”
老头儿这儿怄气要走啊,可小孩儿不懂事呀,他不乐意走,一个劲央求:
“爷爷,爷爷,咱不走,我累了。喝仨就喝仨吧。我不走,等吃完了点心,歇歇腿儿再走。”
这老头儿气归气呀,可又心疼孙子。唉!为了孙子,这口气就忍了吧。只好说:
“好好,来仨就来仨吧!”
这跑堂的更得意了:
“哎,这就对了,干吗费那么大劲呀,早这样不就给了吗!”
他拿来一份盖碗儿,仨茶碗。
“带茶叶了吗?”
“有。”
老头儿拿出茶叶来,搁在碗里,又掀开盖儿,等他给彻上,倒出三碗来,又把水对上,他走了。老头儿把这碗哪放在自己跟前一个,又把另一碗往小孩儿脸前一放,叮嘱一句:
“等凉点儿再喝啊。”
又端起另一个碗搁桌子底下了,瞅瞅那羊:
“得,这个你喝吧,打有羊那天起,喝茶的,你是头一份儿。”
这羊一见把茶碗给它放地上了,挺高兴,伸着脖子就过来了,一喝,嗬,给烫着了。你可急个什么劲儿呀!
硕二爷坐在一旁边瞧着,心说:这跑堂的可太欺负人了!嗯,这事我得管管。起身,来到那位老头儿的桌旁边上上一坐,说:
“这位老者。”
老头儿一看,站起来了。
“您坐下,坐下。他这跑堂的有点儿欺生。方才我一进门儿哪,他也说了些三青子话,还说我进城瞧大奶奶来啦,哎,拿我当老妈儿男人了!我要是跟他一辩理,虽然是他的不对,可也显着我没有容人之量。他欺负我没关系,可欺负老人不行!羊也喝茶,合着人跟羊一样啦?您别动,我去去就回来。”
“?,您也犯不上生这份儿气!”
“我也不是跟他生气。这路不平得有人铲,事不平就得有人管。您别走,您要是一走,我可就找不着对证了。您先在这儿坐一会儿,什么气您都忍着,我一会儿就回来。”
硕二爷打老者这桌子这儿起身,奔后头了。那年月的大茶馆儿啊,不光是卖茶,它前头卖茶,后头带饭。
硕二爷刚到后头,卖饭的跑堂的赶紧过来了:
“您吃饭呀?”
“啊!”
“您吃点什么?”
“你这儿都卖什么吧?”
“哎哟,那可多了。米的面的,炒的煎的,荤的素的,酸的甜的,也不知道您得意哪口儿,这儿有张菜单,您看着点点吧。”
硕二爷把菜单拿过来,问:
“有笔吗?”
“哎,有有。”
跑堂的把笔拿过来了。硕二爷把笔接过来。
“你先忙别的去吧,等我点得了叫你。”
不大一会儿,跑堂的又过来了。
“您这菜,点得了吗?”
硕二爷把菜单递过去,说:
“凡是我画在圈儿里头的菜,全要。”
“哎,好咧!”
跑堂的翻开菜单一看,好家伙,满满当当,合着有菜单那么大个的圈,把这一篇儿上的菜全圈里头了。
“我说这位爷,这篇儿这几十道菜,您都点哪?”
“废话,你没见我画的那个圈儿吗?”
“那您一共几位呀?”
“管得着吗?告诉你,就我一个人!吃这些菜,也就对付个半饱儿!你少这儿跟我废话,赶紧给我上菜,大爷我还是个急脾气!”
“好了,您哪!”
这跑堂的赶紧往灶上跑。要按平时呀,这跑堂的得喊,像什么:“爆三样儿,熘肉片,外加二两老白干!”可这回他没法儿喊,怎么呢?那好几十道菜呢!怎么喊呀?喊“全包圆儿了,您哪”!这么喊不像话呀。跑堂的来到后灶,说:
“大师傅,跟您商量点儿事。”
“什么事?”
“前边来了个吃饭的。”
“来了就卖给他吧。”
“这位爷可特别。”
“怎么呢?他想吃什么?”
“他……您会炒多少样菜?”
“那菜单上写的我都会。”
这跑堂的把菜单拿出来,翻开第一篇儿:
“您瞧,他画了个大圈儿,这圈儿里的菜他都要。”
“啊?他一共多少位呀?”
“就一位。”
“就一位他要这么多?”
“人家可说了,这些菜兴许只落个半饱。”
“啊?那什么,赶紧动手炒吧。”
简断截说,灶上几位大师傅手没闲着,这跑堂的腿没闲着,炒一个端一个,总算把菜都摆上了。摆了多少?咱们现在饭馆里头用的那大圆桌子,整整摆了三桌。这硕二爷,手里拿了双筷子,这个桌前走一走,那个桌前站站,这个盘子里夹一筷子,那个碗里来一勺。跑堂的旁边一看,心说:这不是钱多烧的吗?
硕二爷问了:
“都上齐了吗?”
“上齐了。”
“不对呀,菜还少哪。”
跑堂的心说:您一个人儿吃,还少哪!
“您在那篇菜单上画的,这不都给您做了呀。”
“都做啦?”
“都做了”
“那第二篇儿菜单你瞅了吗?”
“第二篇儿?””
跑堂的拿过菜单翻开一看,噢,这儿还画个大圈儿呢!
嗬!
硕二爷整整儿要了三桌菜。卖饭的跑堂的一边儿看着直发呆,硕二爷说:“别这么傻站着呀,把这三桌菜给我看好喽,我去请个朋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