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学叫唤》(刘宝瑞、郭启儒)唱词台词 剧本剧情介绍

乙:这回呀我来说段相声。
甲:您是几个人说呀?
乙:我也是一个人说呀。
甲:噢,单口相声。
乙:可不是嘛。
甲:有意思,这个相声也不容易说呀!
乙:啊,也没什么。
甲:相声讲究说、学、逗、唱。
乙:哎,就这么四个字。
甲:据说这个学嘛,是最难吧?
乙:哎,这个学嘛比较难点儿。
甲:它是因为学什么就得像什么。
乙:当然喽。
甲:您都会学什么呀?
乙:学啊,能学的倒是不少。
甲:您可以谈一谈。
乙:学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河里?的,草棵儿里蹦的。
甲:噢,这都能学?
乙:这我们都能学。
甲:天上飞的?
乙:对。
甲:地下跑的?
乙:哎。
甲:河里?的,草棵儿里蹦的?
乙:啊。
甲:那我得跟您领教领教。
乙:您说吧。
甲:您说这地下跑的您都会学什么呀?
乙:噢,地下跑的我们学的可太多了。
甲:您说一说。
乙:我要跟您背名啊,一时半会儿也背不全。
甲:哟,这么多。
乙:跟您这么说吧,是带四条腿儿的我都能学。
甲:哎呀,这个口气可太大了!
乙:哎,不大不大。
甲:是带四条腿儿的你都能学?
乙:我都能学。
甲:那我说一个带四条腿儿的,你要是学不了可怎么样呢?
乙:您要说一个带四条腿儿的,我要是学不上来,我当时磕头拜你为师。
甲:是这话?
乙:你瞧啊!
甲:嘿!这桌子怎么叫唤?
乙:这……桌子呀?那你说这椅子怎么叫唤哪?
甲:那板凳?
乙:啊,那“八仙”?
甲:那橱柜?
乙:那“连三”?
甲:那“架几案”?
乙:这有叫唤的吗?您说的这是死物啊!
甲:死物怎么了?这不是带四条腿儿吗?
乙:我们说的是活物啊!
甲:活物?
乙:常行在街东叫在街西,在口里口外来回绕弯儿的。
甲:噢,您学这个带四条腿儿的嘛,行在街东叫在街西,出胡同奔大街,口里口外带四条腿儿的您能学?
乙:对了。
甲:那……那馄饨挑子怎么叫唤?
乙:啊……那么那剃头柜子怎么叫唤?
甲:那个切糕架子?
乙:那磨剪子磨刀那板凳,那它也不叫唤!你这叫胡抻量我。
甲:你这不是说吗,带四条腿儿的吗?
乙:我们说是脊背朝天的。
甲:脊背朝天?
乙:哎。
甲:罗锅?
乙:啊……爬子我也不会学。脊背朝天,四条腿儿朝地,横骨插心,披毛带掌的畜类!
甲:噢!吃草拉粪,披毛带掌的畜类你能学?
乙:对了。
甲:那……象!
乙:象?我没那么大嗓子!那也太大了!小着点儿能学啊。
甲:噢,小着点儿的?
乙:哎。
甲:蚂蚁?
乙:哟!大的真大,小的真小啊!
甲:您能学吗?
乙:您说这些学不了。
甲:那您能学什么哪。
乙:河里?的我能学?
甲:河里?的您都能学什么呀?
乙:是在水皮儿上漂悠的我就能学。
甲:噢,水皮儿上漂悠您就能学。
乙:哎!
甲:那闸草怎么叫唤?
乙:啊……那荷叶怎么叫唤?
甲:那浮萍草?
乙:那莲花?
甲:那菱角叶?
乙:那“老鸡头”?我都没法学这个!那河里?的也是在河里来回绕弯儿的。
甲:河里来回绕弯儿的!
乙:哎。
甲:那摆渡?
乙:那凉船?
甲:那舢板?
乙:那划子?
甲:河驳?
乙:啊,小火轮?……我学不了,火轮我怎么学它?
甲:你瞧。
乙:在河里头有骨头有肉的。
甲:噢,有骨头有肉的?
乙:哎。
甲:那……“河漂子”怎么叫唤?
乙:这……“河漂子”呀?“河漂子”不叫唤!
甲:哎,叫唤。
乙:叫唤?
甲:叫唤。
乙:哎,这我还真没听见过。
甲:叫唤,叫唤。
乙:“河漂子”怎么叫唤啊?
甲:没到水里时候叫唤:“救人哪!咚!”
乙:啊!那你甭跳好不好,跳时候找人救哪!
甲:那不叫唤了?
乙:我没法学这个。就能学这个大鸭子、小鸭子、芦沟鸭子,凡是鸭子我就能学。
甲:那……我这脚丫子?
乙:你……你这脚丫子?臭!
甲:那烧鸭子?
乙:烧鸭子?那我把它吃了,烧鸭子还有叫唤的?你胡抻量我!
甲:你能学什么哪?
乙:草棵儿里蹦的我能学。
甲:草棵儿里蹦的我说一样,你要是学不了呢?
乙:再学不了真磕头拜你为师。
甲:蚂蚱?
乙:蚂蚱呀?
甲:啊。
乙:那挂搭扁儿?
甲:那刀螂?
乙:刀螂……我刀你!
甲:哎,什么意思?
乙:刀螂?刀螂它叫唤吗?
甲:你瞧这人。
乙:我们得说带翅儿的。
甲:什么叫带翅儿的?
乙:就是说这种东西它两个翅膀一蹭,它就叫唤,像什么蝈蝈呀。
甲:乖乖呀。
乙:乖乖呀?什么“蚂蚱”呀?
甲:炉灰渣呀!
乙:煤球儿它也不叫唤。“油葫芦”啊!
甲:油炸卤儿啊!
乙:大碗面哪!你又饿啦!蛐蛐呀!
甲:蛐蛐?
乙:啊。
甲:您别忙啦,蛐蛐叫唤吗?
乙:叫唤哪。
甲:叫唤?哎,那奇怪呀?
乙:怎么奇怪呀?
甲:我家里有一蛐蛐怎么不叫唤哪?
乙:那是三尾儿呀!
甲:不,俩尾儿。
乙:噢,二尾蛐蛐它不叫唤?
甲:不叫!
乙:你说这玩意儿新鲜!那许不够分量,有几匣?
甲:嗯……它不吃梨呀。
乙:什么叫吃梨呀?
甲:你不是问……
乙:我说这蛐蛐它有多重。
甲:多重?
乙:有多大分量吧!
甲:那……二两五吧。
乙:二两五?好家伙!哪有那么大个儿的蛐蛐呀!
甲:怎么会没有哪!
乙:你不懂啊。
甲:怎么了?
乙:养活蛐蛐呀,讲究上戥子约,七厘的为王,八厘的为宝,过分的蛐蛐就没地儿找。
甲:是啊?
乙:你这蛐蛐二两五,好家伙,那得多大罐养活呀?
甲:罐儿?
乙:啊。
甲:干吗罐里养活呀?
乙:那哪里养着?
甲:在我们家那门框上钉着。
乙:噢,门框……门屈戌儿呀!
甲:啊,你会学“钌铞儿”啊?
乙:是啊,那“四角儿”我也不会学呀!闹了半天是铁的!
甲:噢,你能学铜的?
乙:锡槭的我也不会学!你这不是胡来起来了吗?铁东西我哪会学啊?这么说吧,天上飞的我能学。
甲:天上飞的您都能学什么?
乙:是飞得起来的我都能学啊!
甲:飞得起来的能学?
乙:哎。
甲:那……苇毛子?
乙:哎……那柳绒子?
甲:那个芙蓉花?
乙:那树叶都满天飞,它叫唤吗?
甲:一刮风就飞呀。
乙:我们得说那带翅膀的。
甲:带翅膀?
乙:哎。
甲:蝴蝶?
乙:“老琉璃”(及下文“老干儿”、“老子儿”等均为北京儿童对蜻蜒的别称)?
甲:那“老干儿”?
乙:“老子儿”?
甲:“老黑婆儿”?
乙:“红秦椒?”
甲:黑老婆儿,白老婆儿,你娶媳妇我打锣,??,???!
乙:黑老虎儿,花老虎儿,你娶媳妇我打鼓,通通,通通通!
甲:??,???!
乙:通通,通通通!
甲:???。
乙:对了……咱俩还小点儿,这我哪儿学得了啊?
甲:那你能学什么哪?
乙:天上飞的会学各样的雀鸟。
甲:各样的雀鸟?
乙:哎。
甲:能学什么呀?
乙:您瞧什么红靛颏儿,蓝靛颏儿……
甲:那个……下巴颏儿!
乙:啊……下巴颏儿呀?那腮帮子我也不会学。什么鹦哥儿、苇乍子、树串儿、家喜鹊、野喜鹊、黄雀儿、百灵、画眉,这么说吧,是雀儿我都能学它叫唤。
甲:噢,各种雀儿鸟您都能学?您别瞧您这么能学那么能学,我要是问您一样,您就不知道了。
乙:你问吧。
甲:您都能学叫唤啦?
乙:是啊。
甲:您说叫唤的嘴快得数哪样东西?得数什么嘴快?
乙:数嘴快呀?那就是小燕儿它嘴最快。
甲:这才是瞎说呢!
乙:怎么?
甲:小燕儿那嘴怎么算快呀?
乙:哎,那燕儿嘴快着哪!
甲:是吗?
乙:你甭拿别的说,拿它数这十个字来说吧。
甲:啊,啊。
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要是到这小燕嘴里头快极了。
甲:是吗?
乙:一叫唤这样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多快,完啦。
甲:这还算快呀!让我一说呀,你说这话不对。
乙:怎么?
甲:我说数这个燕子嘴慢了。
乙:那么你说什么嘴快呀?
甲:哎,要说嘴快呀,最快数字的话那就得说――蛤蟆!
乙:蛤蟆嘴快?
甲:哎,――蛤蟆。
乙:您这可是胡来。
甲:胡来呀?
乙:那个蛤蟆挺大个嘴岔儿,挺大的肚囊子,就知道趴到那儿张嘴,它嘴还快?
甲:快!
乙:让它数这十个字儿,那慢极了,它得张十回嘴。
甲:哎,不不不,没有的话,我说数这蛤蟆嘴最快了。
乙:燕儿嘴快。
甲:蛤蟆嘴快。
乙:那个……您这不叫抬杠吗?
甲:蛤蟆好,您看那个大乖乖嘴岔儿这么一张,那个派头儿,往那儿一趴,那东西,您能比他老先生。
乙:他老先生?
甲:好,它那嘴最快了。
乙:这么办,你也甭说蛤蟆嘴快,我也甭说燕儿嘴快,咱们俩人学一学。
甲:咱俩学?
乙:怎么样?
甲:行啊,你说怎么个学法?
乙:我就学这小燕儿。
甲:您学小燕儿,那没关系,我就学这蛤蟆。
乙:您学蛤蟆,您瞧,咱们就叫唤那十个字。
甲:叫唤十个字儿?
乙:哎。
甲:咱们倒看谁嘴快?
乙:怎么样?
甲:倒看谁叫的嘴利索。让各位做个证明。
乙:对。
甲:行了,你来吧。
乙:我就学这小燕儿。
甲:我就学这蛤蟆。
乙:我这小燕儿就在这电线杆上落着。
甲:电线杆子上落着?
乙:你这蛤蟆在哪儿呆着?
甲:我这蛤蟆呀。在这个苇坑那儿趴着,听着小燕要叫唤啦。你先叫。
乙:我先叫,听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完啦。
甲:就这个呀?
乙:啊,怎么样?
甲:完啦?
乙:啊。
甲:听蛤蟆的。
乙:听你的。
甲:“俩五啊!”
乙:俩五啊!

学叫唤相关MP4/MP3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