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荣

刘光荣
  • 姓名:刘光荣
  • 性别:暂无
  • 别名:暂无
  • 国籍:暂无
  • 语言:暂无
  • 出生地:暂无
  • 生日:暂无
  • 星座:暂无
  • 身高:暂无
  • 体重:暂无

演员标签:

名字来历 1942年冬他跟随本村在 费东县 大队任班长的 王德奎 ,参加了革命。他只有小名没有大名,参军后才起了大名。指导员说:“你姓刘,投奔八路军是件光荣的事,就叫刘光荣吧。从现在起你就是革命战士了,希望你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干出光荣的业绩。”指导员的一席话,说得刘光荣心里热乎乎的,他说:“指导员您放心吧,我一定跟着共产党革命到底!” 人物生平 1943年1月县大队决定挑选18名精明强干的战士组成武工队,准备夜袭石岚敌据点。但是刘光荣未被入选,他就找连首长软缠硬磨,连长终于批准了他的请求。晚上连长率19名武工队员,乘大雪之夜,顺利地摸到敌据点,刘光荣和一名战友迅速轻巧地将门岗抓住,其余同志一齐冲上,将14名 伪军 全部缴枪。 1943年10月,刘光荣来到鲁中军区十一团一营一连当战士。12月4日,驻费县城日伪军900多人,对薛庄一带“扫荡”。我军团长将1营布置在制高点大顶子。拂晓,日伪向大顶子进犯,一营战士奋起还击,连续三次打退敌人进攻。刘光荣虽然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战斗,但是表现英勇顽强。 1944年3月8日,刘光荣所在部队奉命攻打 蒙阴 县城。城内驻有日军一个中队和 伪军 12个中队,城中设防坚固。战斗打响后,一连主攻东门,由于敌人凭借工事,顽固抵抗,久攻不下,副指导员及多名战士牺牲。第二天晚上,再次发动攻城,连续派上几个爆破手都未成功,情况非常紧急。这时刘光荣来到指导员跟前说:“指导员,让我去!”指导员说:“好!注意隐蔽。”接着命令:“火力掩护!”刘光荣抱起炸药包迅速向敌城门冲去,终于炸开了城门,部队冲进城去,全歼城内之敌。 1945年6月,我军发起讨伐伪鲁东和平建国司令历文礼的战斗。刘光荣随部队攻打临梧镇据点。据点内,防守工事坚固,四周挖有 壕沟 ,筑有两道围墙,制高点建有炮楼并有一个团的兵力把守。6月17日傍晚,1连在西北角发动进攻,敌人借工事,在炮楼上、围墙上疯狂地向我军扫射,顽固抵抗,严密封锁着1连前进的道路,指导员刘学山当机立断,命第一爆破组前去爆破,机枪掩护。第一爆破组的两名同志跃出战壕,直奔炮楼,途中不幸中弹。“第二爆破组上!”第二爆破组刚炸开铁丝网,爆破手又不幸中弹。刘光荣看着一个一个倒下去的战友,怒火中烧,他爬到指导员跟前说:“指导员,让我去,我坚决完成任务!”指导员同意后,他抱起炸药包跃出战壕,在我军火力的掩护下,很快炸掉了炮楼前的一个地堡。这时敌人强大的火力向刘光荣压来,他沉着地观察地形,向敌人投出两颗手榴弹,顺势滚向左边的一个土堆旁。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敌人炮楼倒塌了。一连战士飞快地冲了上去。刘光荣多处负伤,但他仍冲在最前头,经过一夜激战,全歼临梧镇之敌。 由于刘光荣作战勇敢,屡立战功,1945年9 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9年9月中旬,鲁中军区命十一团攻打顽匪 王洪九 的孟家村据点。内有狡诈的王部大队长李常刚,战斗经验较丰富,我军屡攻不下,一营连续8次组织爆破都未成功,1连长命刘光荣率两名战士再次爆破。途中一战士牺牲,一战士受伤,任务全部落在刘光荣一个人身上。他凭经验,利用地形地势,最终将敌碉堡炸塌。经过激战,全歼李常刚大队1000多人,缴获各种枪支1000余支。战后部队为刘光荣记大功一次。 1946年1月,为彻底粉碎“蒋、日、伪”合流的阴谋,鲁中军区根据上级指示,攻打盘踞博山拒不缴枪的日伪军。十一团和兄弟部队配合,担任攻打博山外围四十亩地日伪据点的任务。日伪据点内的敌人见我军攻势强大,便倾巢出动,向我一连阵地猛扑过来,妄图夺路逃窜。一连战士跃出战壕,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刘光荣在冲杀中被6个鬼子围住了,他凭着平时练就的一身过硬本领,毫不畏惧,沉着应战。首先击毙正面冲上来的两个鬼子,随后又照准就近的鬼子一个突刺,鬼子应声倒地。接着紧跟一个打压刺,又结束了一条鬼命。这时只听刘光荣“杀”声不断,其余鬼子见此情景,不敢再战。这次战斗,歼灭大部敌人,共俘日伪军3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5挺, 迫击炮 2门。战后,刘光荣被鲁中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并被提升为一连七班班长。 1946年7月,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内战。为贯彻党中央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7 月下旬刘光荣所在部队奉命攻打博山东部西坡地之敌。刘光荣孤身冲上鏊子顶敌人暗堡,俘虏敌人一个排,缴获六○炮1门,轻重机枪3挺。战后,鲁中军区授予刘光荣“孤胆英雄”称号。为鼓舞斗志,广泛宣传刘光荣的先进英雄事迹,鲁中军区掀起了学习刘光荣的活动,文艺工作者谱写的《刘光荣之歌》传遍全军。 所授荣誉 战斗结束后,为表彰和纪念这位为国捐躯的功臣,鲁中军区追授他为“爆破英雄”,将他带领的班命名为“刘光荣班”,将他所在连命名为“安邱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