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与人的视觉能力相伴的审美体验状态是人在生活中不自觉中产生的。由于人的兴趣、动机、需求不同,如果在体验中缺乏审美引导,很多时候就会仅仅停留在对事物的直观感觉的层次上。这种“视而不见”“体而不深”的状况在青少年中很常见,也导致了他们发展时无法形成需要自觉储备的一种“积淀”,素质也就难以在“积淀”基础上得到更新和发展。耿炎执拗地认定,中学的美育就是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美术课特有的形象并丰富的表演性是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其中娱情养性的熏陶也是其他学科所不可及的。” 耿炎在实验中学美术班的凝聚力毋庸质疑,她把这个笑称为“一开始就是穿出来的。”“现在的学生眼睛很厉害,对老师的要求也比从前苛刻。他们首先认定美术老师就该穿得特别、有味道,不然连课都不愿好好听你的。我有天穿了件双排扣的仿男款西服,配条短裙,他们就在下面自己讨论。男学生还会跑来提意见,告诉你喜欢哪天的不喜欢哪天的搭配。其实,这就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机会。” 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的是美术的审美形式,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 妩 媚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只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耿炎以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从离学生最近的生活细节开始教学。“实用是最能吸引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的因素,你告诉她,怎么配衣服的款式和色彩,怎么为父母选一个不俗气有品位的小礼物……学生自然就被调动了,学得很积极。然后你再引导她们看美术作品,教会她们欣赏,她们会很快感受到艺术带来的魅力和作用。” 小细节调动大兴趣,并以此培养出令耿炎骄傲的学生们。“我所教的历届美术类高考学生中,除第一年美术高考上线率在99%之外,其余各届均能达到100%的美术高考合格率。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美术专业高考本科上线率还达到94%的好成绩。今年带的37名学生中,有3名学生拿到中国美术学院的专业合格证,中国美术学院今年有10万人报考,这次3人合格是 云南 很多年来第一次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其他同学也分别拿到 中央戏剧学院 、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等各大院校专业合格证。而此时,耿炎已经开始为高一高二的学生们忙碌着,“那天一个学生拍了张光束的照片,我突然觉得那样的线条和氛围很像雨丝,和他一说,他受了启发,回去仔细琢磨后拍了一组光束的系列照片,很有灵气,题名《春雨》,还题了一段如诗般的文字。这不,我今天正要送去 盘龙区 教委的中小学生艺术节参赛呢。” 人物评价 过线百分百是所有教师目前最大的压力所在,耿炎原来想做一名纯粹的艺术家,后来却变成了能让学生专业上线"百分百"老师,从艺术中领悟到的创新精神使她在教学领域创造了一段又一段佳话。在美术教学中,许多老师都能在美术教学的多种教学内容中露一手,而能在某教学方面造诣比较精深的就比较少,如果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道理让人认可,那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不想争做艺术家的美术教师就不是一位优秀的美术老师。把自身塑造成一位专家点头、师生认同的艺术家型的美术教师,不仅是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的需要,也是耿炎作为画者和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