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在 姑妈 老白玉霜家长大。幼年时对 白玉霜 的艺术风格耳濡目染,于1946年拜碧玉珠为师正式开始学习。1949年去天津拜著名演员 鲜灵霞 为师,并与她同台演出,向她学习了许多刘(翠霞)派的剧目。后组织了自己的班社“天升剧社”,代表作有《贫女泪》《 梁山伯与祝英台 》《玉面郎》《 碧玉簪 》等剧目。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学 小玉霜的父亲龚万才是白玉霜的鼓师,两家关系非常密切。白玉霜只有一个弟弟,他没有子女,所以小玉霜降生不久,她父亲就把她送给了白玉霜的弟弟,所以从小就在 姑妈 老白玉霜家长大。幼年时对 白玉霜 的艺术风格耳濡目染,印象很深。白玉霜去世后,她于1946年,11岁拜碧玉珠为师,正式开始学习。 1949年去 天津 拜著名演员 鲜灵霞 为师,并与她同台演出,向她学习了许多刘(翠霞)派的剧目。 小玉霜和白玉霜的养女 小白玉霜 ( 李再雯 )一起长大,11岁时就向白玉霜学了很多戏段子,随着白玉霜的戏班闯荡江湖。拜碧玉珠为师后,她以花旦应工。 初露锋芒 她13岁登台,演出了《丢印》和《 井台会 》。她曾与 白玉霜 、小白玉霜、鲜灵霞同台,有时扮演丫鬟、彩女,有时演开场戏,有时演配角,也曾主演过一些小戏。 小玉霜图片 拜著名演员 鲜灵霞 为师后,并与她同台演出,向她学习了许多刘(翠霞)派的剧目,如《雪玉冰霜》《盗金砖》,在艺术上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并开始担任主要角色,不久她组织了自己的班社“天升剧社”,由她领衔主演了《贫女泪》《 梁山伯与祝英台 》《玉面郎》《 碧玉簪 》《人面桃花》《 秦香莲 》《小女婿》《绯衣梦》等剧目。 小玉霜1953年到 中国评剧院 后,常年与著名演员 新凤霞 、 张德福 同台合作,是新凤霞的“硬里子”。她演过《春香传》中的香丹、《祥林嫂》中的阿香、《 乾坤带 》中的詹妃等。后小玉霜曾主演了《 小二黑结婚 》《 红灯记 》《御河桥》《三里湾》、《 桃花庵 》等剧目。 小玉霜演唱的既有"新派"的抒情优雅,也有"白派"的低回娓婉,其抒情深沉,表演雍容大方,在津、京一带享有美誉。 不断进取 她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虚心好学,在表演与身段上颇下功夫,不断吸收 京剧 、 梆子 的特点。她在《御河桥》中饰演的柯宝珠,是个能诗善画的美貌才女,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她追求其纯真善良、质朴深沉,唱腔上以“大悲调”为特点,特别在水袖功上有所突破,唱、做、念颇有特色。 五十年代初期,青年时代的小玉霜在党的培养和导演、老演员的指导下,就打下了坚实的基功,又接受了现实主义的表演方法,她性格文静,思想开朗,谦虚待人,处处从严要求自己。在练功时,武功教师徐廉对她要求格外严格,每个动作叫她多做几遍,常常叫她比别人多跑几圈,她都笑呵呵地听从教师的指导。在排演场,导演也严格要求她,一个动作、一个唱腔反复排练,她从不厌烦。演出时,她总是提前走进后台化妆。在台上,她严肃认真,毫不惜力,注意演唱人物,而不是演自己的本色。 粉碎“四人帮”后,她重返舞台。虽然人到中年,但她精神振奋,积极练功、吊嗓,用实际行动填补十年空白。她以青春的活力,一切从头开始。早晨跑到剧院练功,在水袖功上很下苦工,晚上赶到剧场看戏,她如饥似渴地吸收艺术营养,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能。 小玉霜对艺术有着美好的追求,注意虚心求教。她曾以 花月仙 为师,从唱、做、念、舞各个方面向花月仙老师请教,认真刻苦的学习,在演唱艺术上有长足的进步,连演《珍珠衫》《 李娃传 》《梅玉良缘》《红罗衫》等剧目,还恢复了《御河桥》的演出。在挖掘、继承、改革传统剧目上,《 马寡妇开店 》是评剧传统戏中精芜参杂的剧目,为使这出老戏不至失传,在改编整理后,排演了这出戏。经过多次整理、重排,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使《马寡妇开店》这部老戏,开出了新花,也受到观众的好评。 小玉霜在《渔火》中扮演了一个彩旦应工的角色――九花娘,演彩旦的对她来讲难度不小,如何塑造这个旧社会反动帮会的头目,她仔细思考,通过自己对旧社会人物的了解,抓住人物阴狠腐朽的内心世界,作为一条主线,顺着这条主线推出这个人物的特征,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感觉真实可信,突出了剧本的主题,烘托了正面人物。 人物评价 小玉霜虽然是女高音,但她也学“白派”风韵,竖音有时揉进横音,两者兼用。她嗓音柔润甜美,行腔韵味浓郁,高音区流畅,中音区淳厚,低音区婉转,她的唱腔传情真切,表演真挚细腻。她演唱的既有“新派”的抒情优雅,也有“白派”的低回娓婉,其抒情深沉,表演雍容大方,在津、京一带享有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