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林

赵艳林
  • 姓名:赵艳林
  • 性别:暂无
  • 别名:暂无
  • 国籍:暂无
  • 语言:暂无
  • 出生地:暂无
  • 生日:暂无
  • 星座:暂无
  • 身高:暂无
  • 体重:暂无

演员标签:

人物简介 北有 泥人张 ,南有面人赵。 赵阔明 先生是 上海 面塑的一代宗师,他的精品作品,创造了东方型的面塑艺术的典范,代表着当代中国面塑艺术的最高成就。作为赵阔明的长女,赵艳林女生从1959年起,就跟着父亲学艺,在父亲的精心培育和她自己的不懈努力下,40多年来,她在面塑领域早已堪称技艺精湛,功底深厚,已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赵艳林素描。罗雪村画 父亲是人称"面人赵"的赵阔明,外祖父又是近代泥塑名家 潘树华 ,两代人的熏陶加上自己的潜心钻研,使赵艳林手下的小小面人跨越时空,成为民间工艺中不可多得的奇葩。 主要事件 责无旁贷续绝艺 虽然有两代先人的家学,从小也爱看父亲捏面人,可赵艳林当年并不想学面塑。她生于1941年,父亲虽有一技之长却不能养活全家。 抗日战争 年代里,面粉紧张,面塑更成"无米之炊"。一家人曾在东北苦熬8年,挨饿受冻,历苦难、受欺辱的记忆与父亲背着箱子走街串巷捏面人的形象紧连在一起。 是父亲的一再劝说最终感动了小艳林。1959年,她进了上海工艺美术研究室,学面塑,也学国画、书法。她每天至少要花8小时练习,有空时还随着父亲去看戏做票友,因而进步极快。 上世纪60年代起,赵艳林的面塑作品《荷花舞》、《 白蛇传 》、《 梁祝 》等就频频亮相各大工艺美术展览,作为礼品送往60多个国家。她曾为70多个国家的贵宾以及陈毅等众多老一辈革命家表演绝活。 1981年赵艳林初出国门,到美国 休斯敦 参加传统民间节日。她的现场表演引来了狂热追捧,几乎每捏出一个面人都引来一阵欢呼。有一位80多岁的 美国 老人带来了用一层层棉纸包裹的面人,说是他1931年从中国有名的面人大王那里得到的,想请她修补一下。而那些寿星、渔翁、葬花的 黛玉 等等,正是父亲的作品。 就在那一年,81岁的父亲去世了,赵艳林深深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赢得"神奇之手"的赞誉 在旅法著名画家张充仁与中国动画鼻祖 万籁鸣 给赵艳林的题词里,不约而同地都有"神奇之手"的赞誉。1996年,赵艳林创作的微雕面塑作品《古时嫦娥思人间,今日台胞念故乡》被带到 台湾 赠予 蒋纬国 先生;另一件微雕面塑《寿星翁》则成了张学良将军的百岁贺寿礼。2002年在上海召开的"亚行部长会议" 上,她为中外贵宾现场表演,结果面前排起长队,人人都希望能得到一个精美的小面人。1996年,赵艳林还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证书。 赵艳林作品 她那双手是修长柔美的,却也早早暴出了青筋---揉和面粉可是个力气活儿,每次买回的面粉质量都不同,最后的强度韧度好坏全靠手拿捏。而面塑的特性就在于干了之后难以修补,两批材料也很难协调一致。一旦开始动手制作,她就像穿了红舞鞋一样停不下来,尤其是那些大型作品。 面塑和孩子让她泛着笑意 近50年来,赵艳林一直在少年宫和一些学校担任教师和辅导员,眼下还带着三个班。到底教过多少孩子学面塑,她数不清。一些孩子从幼儿园一直跟着她学到大学毕业,从面塑开始走上艺术创作道路。更多孩子浅尝辄止,因为父母总觉得面塑没用,不如去学学 奥数 、 钢琴 或者绘画。 她收藏着许多孩子以及他们作品的照片。面塑和孩子,是能让她脸上泛出温柔笑意的两个词语。 虽然,没有孩子真的来继承她的手艺和事业,连她自己的儿子,尽管学了美术,也只肯做"面塑票友",因为"我总得生活呀,难道像你们一样每个月拿那几百元钱?"但她仍然是乐观的,毕竟,她尽力地做着力所能及的普及工作。她也知道,有那么多孩子十分喜欢面塑艺术,他们中有一部分已有很好的基础。 "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人会因为喜欢而最终选择这门手艺的吧……"乐观而豁达的赵艳林说这话时,目光里透着希冀与期待。 人物关系 赵阔明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