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59年,考入 天津市曲艺团 少年训练队,跟随谢舒扬( 谢芮芝 之子)先生学习单弦、联珠快书,期间又与桑红林先生学习刘派京韵大鼓,一专多能的他从小又爱好曲艺伴奏,这为他后来长期担任伴奏工作奠定了基础。 1961年4月,在 天津市 相关领导的促成下,白派京韵大鼓演员 阎秋霞 (1927-1988)收徒仪式隆重举行,副市长娄凝先到场主持,刘志光作为被选中的学员,与 赵学义 、李世明、韩桂芬一起拜在了阎秋霞的门下,成为了白派京韵大鼓的第三代传人。 拜师之后,阎秋霞希望作为一个男演员,要多学习 白云鹏 老先生的唱法,不要完全模仿自己。刘志光谨记老师的教导,认真研习白云鹏老先生的唱片,对于阎秋霞老师的唱腔,他认为老师经过数十年的舞台实践,已经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如果完全脱离,观众不能够接受。所以,他没有死学 阎秋霞 ,也不是不学阎秋霞,而是结合二者的长处,在阎秋霞的唱法基础上,化归出老白先生的风味。20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白派京韵大鼓优秀的传人,他在曲艺音配像工程中为白派京韵大鼓的创始人 白云鹏 先生录制了音配像并出版,也使得更多的观众认识了刘志光。 “文革”期间,刘志光转业到工厂,从此二十余年脱离曲艺舞台。尽管如此,他并未忘记如亲生子女看待自己的 阎秋霞 老师,在老师被批斗的那段精神、生活最困难的阶段,用自己有限的能力给予了老师很大的帮助。“文革”结束后,刘志光没有回到曲艺团,但仍然关心着曲艺事业,他与当兵复员的李志明一起,说服了此时已经因为文革中精神上的折磨而意志消沉的阎秋霞为实验曲艺团的张雅丽授艺,使得白派京韵大鼓又多了一位传人。在阎秋霞患病、垂危期间,他与李世明一起给予了老师如亲子一般的呵护,直到二人一起把老师的遗体抬出医院。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 天津 的民营曲艺演出市场应运而生。刘志光受邀重回曲艺舞台,担任伴奏工作。长寿园文化站、中华曲苑、明月茶楼等很多曲艺茶园都留下过他的身影,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长期在振北曲艺团担任 三弦 伴奏。他虽放下了弦子,但看到曲艺市场中谢派单弦已成濒危的态势,他于心不忍,时隔40多年,又重新做回了演员的角色,在明月茶楼唱起了谢派单弦。他经常演唱从谢舒扬、 刘洪元 (刘志光的大爷)那里继承下来的《武十回》、《高老庄》、《金不换》、《卓二娘》、《胭脂》等经典曲目,与刘洪元先生生前的御用弦师李玉忠的配合,让观众不由得又回忆起了刘洪元先生在世时的精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