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长麟

尚长麟
  • 姓名:尚长麟
  • 性别:暂无
  • 别名:暂无
  • 国籍:暂无
  • 语言:暂无
  • 出生地:暂无
  • 生日:暂无
  • 星座:暂无
  • 身高:暂无
  • 体重:暂无

演员标签:

艺术经历 自幼受到家庭良好的艺术熏陶。5岁登台演娃娃生,7岁开始练基本功,8岁入“ 荣春社 ”长、喜科学武生。不久,尚长麟就像他父亲当年由学武生改学青衣旦角一样,也改学旦角。10岁正式演青衣花旦。凭借他父亲在京剧界的声望,先后向 李凌枫 、 于连泉 (筱翠花) 、 赵桐珊 ( 芙蓉草 )、陶玉芝、 侯瑞春 、朱胜富等学青衣、花衫、刀马旦、武旦,学习《 霸王别姬 》《醉酒》《荒山泪》《得意缘》《 小上坟 》《坐楼杀惜》等剧。16岁时,又拜 荀慧生 、 程砚秋 为师,学习了《 红娘 》《红楼二尤》《得意缘》和《 锁麟囊 》《青霜剑》《 英台抗婚 》《 荒山泪 》等。18岁时,他又跟表舅梅兰芳学了《霸王别姬》,以后又学了《 贵妃醉酒 》。值得注意的是,在父亲安排他向各位大家、名家学习的过程中,他始终牢牢把握住让他继承尚派的宗旨,11岁时,就开始认真学习父亲的代表剧目。擅演《 汉明妃 》《乾坤福寿镜》《能仁寺》《 双阳公主 》等尚派名剧。早年随 尚小云 及兄尚长春、弟 尚长荣 等巡回演出于全国各地。 一出《汉明妃》就学了两年。而且为了演好 王昭君 ,又苦练 琵琶 四年多。学习《雷峰塔》,尚长麟也用了三年功夫。仅从这两出戏学习的时间之长、要求之严来看,就知道尚长麟在继承尚派方面下了多大功夫。博采众长,又专攻尚派,有点有面,以点为主,以面相辅,点面相融,这一学艺的格局,全面地提高了尚长麟的艺术素质,为他全面继承和发展尚派艺术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羽毛丰满了就要飞翔,1952年尚长麟离开父亲,辞退私营剧团的优厚薪金,毅然无条件地投身于革命队伍,参加当时还实行供给制待遇的 山东省京剧团 ,不以名角自持。开始了他独立的艺术生涯。这一年他才21岁。在山东省京剧团,是他全面展示才华的时期,他以尚派的艺术风格演出了许多剧目,如《 昭君出塞 》《 失子惊疯 》《 十三妹 》《 梁红玉 》《 玉堂春 》《四郎探母》《 红鬃烈马 》……同时,也演出了其它派别剧目。在这个时期,他以尚派的独特风格,为尚派艺术的深入人心做出了贡献。但是当时他的父亲还活跃在舞台上,并于1955年、1957年、 1962年来 济南 演出,因此他的社会影响自然要受到制约。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严以律己,热情为人民服务,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戏曲 改革工作。在戏曲艺术片《 尚小云 舞台艺术》《 失子惊疯 》一折中,扮演 寿春 ,与父尚小云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在 山东省 文化局举办的“尚小云传艺收徒学习班”中,积极承担辅导任务。尚长麟的影响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尚长麟于1971年开始从事戏曲教育。当时正处于“文革”期间,传统戏尚在禁禁列,他正遭受迫害。1980年,传统戏开始恢复,尚长麟以 山东省戏曲学校 为基地,作了尚派示范性演出,先后演出了《 昭君出塞 》《失子惊疯》、《 红鬃烈马 》。这次演出,虽然在 济南 ,但影响波及京剧界,因为这个时期,被压抑了十多年的戏曲传统戏重新勃发,人们对传统戏的怀念思绪尤为强烈,作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尚派自然是人们深为怀念的。 尚小云 1976年去世使得尚派的重现自然落到了尚长麟身上。尚长麟此时虽年过半百,且身体多病,但仍以弘扬尚派艺术的使命感和顽强毅力,再现了尚派的几出代表性剧目。随之,1976年春节在北京举行了纪念尚小云先生的演出活动,尚长麟自然成为活动的中心人物。此时,尚长麟的社会影响达到空前程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精神焕发,重返舞台,演出《 汉明妃 》《红鬃烈马》等剧,为发展尚派艺术,不遗余力。他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教戏教德,并将所掌握的各家表演之长和“绝招”,一丝不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 1983年8月29日,突发脑血管病,在北京逝世。 主要弟子 他正式收了 鞠小苏 、 魏慧丽 、 马博敏 、于迎春为入门弟子。 任职情况 他历任 山东省 京剧二团副团长, 山东省京剧团 副团长、团长。曾担任 山东省戏曲学校 校长,当选为山东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山东省第四、五届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联委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 山东分会副主席。1983年8月29日,突发脑血管病,在北京逝世。 代表剧目 尚长麟工旦角,尚先生让他兼学"梅"、"尚"、"程"、"荀"、"筱"五大流派,称为"五大门"。长麟先生自幼就不断轮换演出这五大流派的戏,成年以后,他不但成为"尚派"艺术的嫡传继承人,演出的"尚派"名剧极为精湛,很具乃父风貌。演"梅派"的《 贵妃醉酒 》;"程派"的《 荒山泪 》《 锁麟囊 》;"荀派"的《 红娘 》;"筱派"的《 红梅阁 》《大劈棺》等代表作,也都头头是道。其他代表剧目还有有《 失子惊疯 》《 汉明妃 》《 红鬃烈马 》等。整理发表了尚派名剧《峨眉剑》。 艺术功绩 纵看尚长麟的艺术生涯,其艺术功绩主要在于:他以嫡传的“二传手”身份,继承、弘扬了尚派艺术。他不仅以精湛的演技再现了尚派风采,而且以收徒和传艺的方式,传播了尚派艺术,使尚派艺术后继有人,薪火递传。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在尚长麟继承、传授尚派艺术过程中,他一面把握住尚派表演把刚劲与婀娜融为一体的艺术风格,同时又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时代审美的需求,做了许多改革和调整。他的改革大致有以下方面: 剧本创新 尚长麟在剧本《昭君出塞》中一变昭君悲切愁怨的传统形象,让她主动去和番。改编本比之先父的演出本,把 王昭君 的“为国家大计”的意识作了加强,具有较强的主动意识。这在剧终更有体现,剧终时。王昭君正言告之呼韩单于:从今后不许侵犯汉室,并让他折箭为誓。这些改动,都是围绕着增强王昭君的“为国家大计”而作的。王昭君前后形象也是统一的。 表演新颖 总的说,他的动作幅度比他父亲开阔一些,台步,他父亲一般迈得较小,而他却迈得较大,如《昭君出塞》等有舞蹈的戏,拉山膀的幅度,气度,他都大于他父亲;再如回场中,走8字形,这是尚派艺术中很见功夫和特色的地方。他父亲做得“小弯急拐,磨身变步”,从俏小中见风采。而他做来,则弯转较大,俯身也较低,把动作的俏与开阔结合起来。整个动作中,“舞蹈”的开度多一些。 唱法突破 尚派的唱腔特色是浑圆刚劲,硬语盘空,但尚长麟与其父嗓子条件和唱法略有差别。父亲嗓子亮而高,底气又足,在唱法上,上抗下坠,对比鲜明,注重气势,给人纵横排队拔险攻坚的刚劲之美;尚长麟的嗓子比较宽厚,在唱法上,他对先父那种顿挫力度较强、对比鲜明的唱法有所润饰,把尚派的气势稍向气度方面拉靠了一些,但仍是力透纸背的尚派风范。 扮相改进 《 昭君出塞 》中王昭君过去的扮相,是梳“大头”,即头后有大纂,结尾子,尚长麟将“大头”做了改妆,去掉大纂,换为长辫发,整个妆束更近代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