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年少时跟随 荀子 学习帝王之术。出师后入秦,被 吕不韦 赏识,保举为郎官,而后李斯游说 秦王 被任命为长史。 秦王政 十年(前237年),秦王欲驱逐客卿,李斯上书 《谏逐客书》 ,劝秦王废除逐客令,为其采纳,后被秦王任命为廷尉。 秦朝 统一全国后,李斯成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丞相,在职期间废除分封制,设立 郡县制 ,统一文字、货币, 统一度量衡 ,为 秦国 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秦始皇 去世后,李斯与 赵高 矫诏迫 扶苏 自杀,立 胡亥 为帝,史称“ 沙丘之变 ”。秦末时期农民起义爆发,李斯劝谏 秦二世 行使更严苛的律法,加强君权。后赵高在 秦二世 面前诬陷李斯谋反, 秦二世 将其关押并严加惩处。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李斯被处以五刑,腰斩于 咸阳 ,诛杀三族。 生平经历 师从荀子 李斯为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人,早年希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便拜 荀子 为师,学习治理天下的帝王之术。李斯在 稷下学宫 (位于 齐国 国都 临淄 ,今 山东省 淄博市 临淄区 稷门附近)学成之后,认为楚王不值得自己侍奉,纵观六国国势衰弱,于是意图西进入 秦国 。临行前,李斯向荀子告辞,并告知荀子现在秦王想要吞并天下,正是自己施展拳脚的机会,之后西行去往秦国。 游说秦王 秦庄襄王 三年(前247年)李斯到达秦国,请求担任秦国相国 文信侯 吕不韦 的门客。吕不韦非常欣赏李斯,保举李斯为郎官,因此李斯得到游说秦王的机会。 李斯上书 秦王嬴政 时,抓住了秦王想吞并天下的想法,并以此为中心向秦王分析了天下大势,同时引 秦穆公 雄霸天下的事例建议秦王抓住统一天下的机会吞并六国,完成大一统。 之后,秦王委任李斯为长史,听从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携带金玉珍宝前去各国进行游说。对各诸侯国的名士实行收买政策,收买不成便将其击杀,以此离间诸侯国君臣之间的关系。而后秦王派遣秦国良将出兵攻打六国,并委任李斯为客卿。 劝谏秦王 秦王准备 统一六国 之时, 韩国人 郑国 以修筑灌溉水渠的名义到 秦国 做间谍,后被发觉。秦国王公大臣建议秦王驱逐客卿,而李斯也在驱逐名单之中。 李斯听闻后,向秦王上书,即后世著名的《 谏逐客书 》。文中劝谏秦王不应重物而轻人,驱逐客卿会导致人才流入他国,使得敌对国家实力更加强盛,对秦国实现大一统而言是极大的阻碍。 秦王接受了李斯的建议,下令废除了驱逐客卿的诏令,重新恢复了李斯的官职。而后李斯升任廷尉。 辅佐秦皇 秦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于 秦王政 二十六年(前221年) 统一六国 , 秦王嬴政 被尊称为“ 始皇帝 ”,李斯被委任为丞相。之后推平各郡县城墙,销毁各郡县武器,并废除分封制。 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 秦始皇 在 咸阳宫 摆设酒席招待群臣。齐人 淳于越 等人认为取消分封制弊大于利,李斯反对并上书秦始皇,认为诸子百家众多学派意图通过批评君主的方法来为自己博得声名,并带领下层群众百姓一起来诽谤朝廷指令,应严加禁止。请求秦始皇将《诗》《书》以及百家著作清除干净。诏令下达三十天之后,不服诏令者判处 黥刑 ,并罚作筑城苦役。 而后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建议,没收了《诗》《书》以及百家所有著作,以便使百姓无法借用书籍内容批评当朝,此即历史上的“焚书”事件。 李斯同时开始参与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统一文字、辅助修建离宫别馆。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 秦始皇 四处巡视,平定了四面八方的少数民族叛乱,其中也有李斯的参与。 沙丘之变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出游巡视会稽山(今 浙江省 绍兴市 会稽山)。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符玺令 赵高 都跟随始皇一同前往。始皇长子 扶苏 被秦始皇派到 上郡 (今 陕西省 榆林市 绥德县)监督军队。小儿子 胡亥 跟随出游。 同年,秦始皇巡视到 平原津 (今 山东省 德州市 平原县 西南五十里)时病倒,行至 沙丘 (今 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 大平台村)病情加重, 秦始皇 令 赵高 代笔写诏书赐给 公子扶苏 ,命其回 咸阳 ,由 蒙恬 管理军队。诏书还未交给使者时, 秦始皇 便驾崩了。李斯认为皇帝在外巡视时驾崩,而又未正式确立太子,驾崩之事需要保密。他们将秦始皇的尸体安放在一辆既保温又通风干爽的车子中,奏禀国事和饮食进献依旧如常,车中 宦官 假借皇帝之名,在车中批复百官上奏的事。 赵高 扣下秦始皇生前写给公子 扶苏 的诏书,想让 胡亥 继位为皇帝,并劝说胡亥,诈称始皇遗诏命杀掉 扶苏 。之后代替胡亥与丞相李斯商议,告知李斯诏书还未送出,自己欲让胡亥继位。李斯认为为人臣子不该谈论这些事,并不同意。但之后被 赵高 以世代功名引诱,听从了赵高的计谋,废 公子扶苏 ,立胡亥为新帝。 被杀灭族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 秦二世胡亥 继位后,重新更改修订法律,法令刑罚愈发残酷。 秦二世 元年(前209年),秦二世又兴建 阿房宫 ,继续修筑直道、 驰道 ,征收的赋税也越来越重。百姓深受其扰,之后, 陈胜 、 吴广 起义 。李斯曾多次找机会进言,而 胡亥 并不接受,反而因自己作乐被打扰而责备李斯。李斯之子 李由 任 三川郡 (今洛阳汉魏故城)郡守,但难以阻挡起义军入侵, 秦国 将领 章邯 击败了 吴广 等人的军队并将其驱逐出三川地区,然后派使者轮番去三川调查,并谴责李斯身居三公之位却令盗贼猖狂到这种地步。李斯担忧自己的爵位与俸禄,便上书迎合讨好胡亥,声称“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者”,肯定胡亥的苛政。 之后李斯同右丞相 冯去疾 、将军 冯劫 进谏秦二世 胡亥 停建 阿房宫 ,减少徭役。 赵高 趁机向 胡亥 诬陷李斯权利可比皇帝,意图谋反,胡亥心生忌惮。后李斯弹劾赵高,但胡亥不信任李斯,将其关入狱中查办。李斯在狱中多次上书,但全被赵高扣留。之后赵高对李斯严加惩处,编造李斯之子 李由 参与谋反的罪状,并询问李斯密谋造反的情状。将李斯的宾客和李氏家族全部逮捕。最终李斯屈打成招,在供词上伏法认罪。 秦二世 二年(前208年),李斯被处以五刑,后在 咸阳 的集市上被腰斩,夷灭三族。 主要成就 废分封、立郡县 秦 统一六国 之后,朝廷中的大臣们对于如何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存在很大争执,以丞相 王绾 为首的多数大臣认为可以实行分封制,授各地贵族予世袭的诸侯名份,让诸侯王来镇守疆土。而李斯则认为周实行分封制,后期却了天下大乱,诸侯王之间互相倾轧,不听号令,最终周王室灭亡,因此分封制不可取。他主张在全国实行 郡县制 ,以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秦始皇 赞同李斯的意见,于是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这些郡县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完全听命于中央和皇帝。从此,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就在中国历史上沿袭下来。 统一思想与文字 秦朝 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李斯认为国家治理应根据现实需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而不应从古人出发,要求国家需要有统一的思想。于是李斯主张思想上禁止异说,统一思想,曾于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建议 秦始皇 发动“焚书”。李斯不仅主张一切以法行事,依法治国,而且认为法治当严,主张严刑峻法。 许慎于 《说文解字》 中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同一个字往往有几种不同的写法。文字的差异,对于推行 中央政府 颁布的政策法令和文化的传播、经验的交流都是极大的障碍。于是李斯奉秦始皇的命令主持统一文字的工作。他以 秦国 的文字为基础,整理出一种笔划较战国时期简便,写法一致的文字,并自己动手,写成范本,颁行全国,称为 秦篆 (又称 小篆 ),废除了其它异体字。 统一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各自的 度量衡制度 。秦统一后,不同的制度严重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于是,李斯向 始皇帝 上书建议统一度量衡,然后李斯便以秦国原有的度、量、衡为标准,并在 商鞅 曾颁布的标准器上再次改进,制成统一后的标准器发布全国,而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则一律被禁止使用。 李斯统一的度量衡长度以寸、尺、丈为单位,采用十进制;体积容量以合、升、斗、桶为单位,也采用十进制;重量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度量衡标准确定之后,李斯又建立了关于度量衡的制度法规,以此在国内推广度量衡的标准。 统一货币 战国时代,各国已经普遍开始使用金属货币。但长期的分裂割据导致各国货币的大小、样式、重量都不相同,单位也存在差异,极大地制约了当时商业的发展和各国间的经济交流。秦统一后,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李斯向 秦始皇 建议废除原来六国流通的货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秦货币。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命令“以 秦币 同天下之币”,并令李斯全权负责此事。在李斯的主持下,秦帝国发布了一系列的货币改革方案,废除各国曾发行的旧货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黄金和铜钱两种货币,同时规定货币的单位和兑换率,还规定了 秦半两 的形制,将货币制造权收归国家,以国家信誉保证货币的流通。李斯统一货币促进了 秦国 的经济交流和商贸发展,同时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巨大,此后历朝历代的货币制度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车同轨修驰道 春秋战国时期,各地马车的大小不一,车道也宽窄不同,没有明确标准。秦统一后,李斯向 始皇帝 建议,全国上下,车辆要有相同的宽度,对应的还要修建相同宽度的道路,统一了标准,才会使百姓的生活更加方便,之后始皇帝便将此事李斯去全权办理。李斯将车辆的轮距一律改为六尺,这便是“车同轨”。除此之外拆除了阻碍交通的关塞、堡垒的同时,还修筑了以都城咸阳为中心的“驰道”,以及由咸阳向北延伸、全长约九百千米的直道,以此来防御北方 匈奴 的侵扰。这些 驰道 、直道纵横交错,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 个人作品 散文 李斯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李斯现传散文四篇,分别为《 谏逐客书 》 《行督责书》 《言赵高书》 《狱中上书》 。其中作于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的《谏逐客书》,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谏逐客书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 郑国 游说秦王,倡言凿渠溉田,以实施“疲秦计划”。事被发觉,秦王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于是上书秦王,写下千古流传的《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先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之后又列举秦王的爱好,诸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佩 太阿剑 和所乘纤离之马等,都是来自诸侯各国。其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 行督责书 李斯儿子 李由 镇压农民起义进军不利,李斯为得到秦二世 胡亥 的信任,向秦二世上书,并提出“督责之术”(实际上就是严刑酷法和君王的独断专行),这便是有名的《行督责书》。《行督责书》先提出君主应该加强集权,实行督责并严刑酷法,而后引申不害、 韩非 的话来证实,建议对臣下和百姓实行“轻罪重罚”,以此加强统治。《行督责书》是法家思想的产物,而其中“督责之术”也是在 韩非 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的。 狱中上书 《狱中上书》是李斯下狱后的自白书,表面上历数自己的 七大罪 状,实际上借认罪来陈述自己辅助秦王兼并六国、 统一度量衡 和文字、修筑 驰道 等政绩,意在表明忠心,力求秦二世昭雪冤曲。文章书辞辩丽,用语斩截,有很强的感染力。 碑铭 李斯作品除散文外,还有碑铭。 秦始皇 先后曾五次巡行天下郡县,其中自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至三十七年(前210年)四次巡行中,都命李斯刻石记功,计有 《邹峄山刻石》 《泰山刻石》 《琅邪台刻石》 《之罘刻石》 《东观刻石》 《碣石刻石》 《会稽刻石》 等七通。这些刻石铭文从内容上看,全为歌功颂德。 《会稽刻石》与《琅邪台刻石》为李斯代表性的碑铭。《会稽刻石》全文以当时 始皇帝 亲巡天下至会稽群臣诵功写起,继而追颂因六国诸侯暴虐恣行、数动甲兵,奋而以义威,殄熄暴悖,使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的丰功,以及统一之后在治理天下的过程中,建立法度,扭转陋俗,推行共同伦理,嘉保太平的伟绩,最后以随从臣僚请刻此石来光垂休铭作结。全文虽然充满了溢美之辞,但言简意赅,褒扬充分。《琅邪台刻石》内容也主要是歌功颂德,具有明显的承衔《诗经》中雅、颂体式的特点,虽然形式上不免板滞之嫌,缺乏文学形象的审美价值,但是体貌庄重,气度雄壮,也颇显朴质廉劲之风。 书法 李斯被称为书法的鼻祖,主张以 小篆 为标准书体,能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小篆书法作品主要为各个碑铭,例如《 泰山刻石 》书法流动婉通,是 秦篆 正宗,其《琅台刻石》笔画接近石鼓文,用笔即雄浑又秀丽,结体的圆转部分比泰山刻石更圆活,确为杰出的小篆代表作。 李斯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小篆,他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亲自创作了《 仓颉篇 》七章,每四字为句,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另外和赵高等人创作了《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后来李斯还采用一个叫 程邈 的小官吏创造的一种书体――隶书。 人物评价 李斯作为“千古一相”,在统一六国和创建秦王朝的过程中与秦王朝兴衰紧密相连,而且在秦统一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措施,许多措施被后世奉为圭臬。但对李斯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从史书记载来看, 司马迁 在 《史记》 中评价李斯:“李斯以闾里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肯定了李斯在辅佐秦王朝时所建功业,也肯定了李斯作为臣子的忠诚。同时司马迁也对其过失做了评价:“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严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司马迁认为李斯不致力于政治,阿谀奉承,推行酷刑峻法,废扶苏立 胡亥 ,这些都是李斯之过。从《史记》上来看,司马迁对李斯的功过皆有评价,肯定了其功业,也批评了所犯的过失。 除史书之外,历史许多名人对李斯也皆有评价。在评价其历史之功方面,主要赞扬李斯为秦国统一所做贡献,包括其 统一度量衡 、统一文字等,另外也有许多名人对其文学作品大加赞扬,例如鲁迅认为:“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肯定了李斯的文学成就。 人物关系 李斯与荀子 荀子为 儒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荀子的基本思想更加接近法家的主张,他把儒法进行融合,既主张礼治,又主张法治,这也是李斯、 韩非子 等人拜他为师的原因。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当时的 稷下学宫 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荀子的儒学与孔、孟的儒学存在很大区别,荀子主要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说,被称为“帝王之术”,因此 荀子 在稷下学宫教授的也正是“帝王之术”。 李斯在稷下学宫跟随荀子学习的正是荀子的“帝王之术”。当时“帝王之术”非常适合战国末期的形势。李斯在稷下学宫学习时读书认真,刻苦钻研,学业优良,很得老师荀子的赏识,并成为了荀子的得意门生。 李斯与韩非 法家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当属 韩非 与李斯,二者比较来看, 韩非 的思想更能代表法家学派。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 商鞅 的“法”、 申不害 的“术”和 慎到 的“势”于一身,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李斯和 韩非 师出同门,都曾在 荀子 门下学习。李斯与 韩非 结束学生时期后,出身贵族的 韩非 试图报效韩国。 而李斯没有显赫的家室,只能四处游说,希望能得到赏识之人的引荐。后李斯被秦王重用,官拜丞相。 但身处韩国的 韩非 仕途并不顺利,当时的韩国国力薄弱,局势每况日下。 韩非 将其所学的治国之道结合韩国的实际国情写成奏书呈给 韩王 ,却并未能得到韩王的重视。 韩非 的去世存在李斯妒杀 韩非 的说法,秦王政十四年(前233年), 韩非 受韩王派遣出使 秦国 ,秦王非常欣赏 韩非 ,而李斯则心存妒忌。 韩非 向秦王呈上《存韩》一书,批评李斯,揭大臣 姚贾 之短,由此得罪了李、姚二人,二人联合告诉秦王 韩非 来秦国别有所图,是韩国派来的间谍,秦王便把 韩非 关进了大牢,最后逼其服毒自杀。 李斯与赵高 始皇帝 时期,赵高担任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而李斯为第一个 大一统王朝 秦朝 的丞相,协助 秦始皇 一统天下,二人曾共同辅佐始皇帝。始皇帝驾崩之时,二人合谋发动“沙丘之变”,谋立 胡亥 ,逼死 蒙恬 与 扶苏 。 秦二世为帝时,赵高担任丞相,任中车府令。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使 秦国 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赵高得到秦二世胡亥的重用,而李斯却遭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排挤,李斯本想劝谏秦二世胡亥兢兢业业勤于政事,但秦二世胡亥只沉迷酒色,大权完全被 赵高 掌握。陈胜 吴广 发动起义后,赵高在秦二世面前诬陷李斯想要自己称王,这使得李斯越来越不受重用,此时李斯与赵高也反目成仇。而后李斯在赵高的诬陷下被关入狱,赵高则对其严刑拷打,逼李斯认罪。 李斯与李由 李由为汝南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人,是李斯的长子,曾娶秦公主为妻,之后出任三川郡守,驻守洛阳,陈胜吴广起义之后,抵御了吴广对荥阳的攻击。之后赵高向秦二世进谗言,告知秦二世李斯、李由父子与陈胜、 吴广 互相勾结,想篡夺秦朝天下,继而李斯被腰斩。 在 刘邦 攻打关中时,李由死守雍丘。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 曹参 所杀。李由死后,血染战衣,仍手握长矛, 项羽 目睹 李由 惨烈之状,深为感动,令人把李由尸体送回 上蔡 安葬。 人物轶事 李斯观鼠 李斯在年少时期,曾经在郡里当过小吏,在工作的处所附近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吃不干净的东西,倘若有人或者有狗走近的时候,老鼠就会受惊逃跑。之后李斯又走进粮仓,看见粮仓中的老鼠正在吃囤积在粮仓中的粟米,由于粮仓环境比较安静,而且房屋相对比较大,老鼠没有受到人或狗的惊扰。看到这种情形后,李斯感慨一个人有才或无才,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在的环境决定的,李斯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的“鼠论”。 黄犬叹 秦二世时期,李斯劝谏 胡亥 减少徭役,但却受得 赵高 陷害,最终被腰斩。在临刑之前,李斯想到不能再与其子牵黄犬共出上蔡东门去追猎狡兔,父子相对大哭。之后人们便用“ 黄犬叹 ”来指蒙祸受害,后悔莫及,或写离开官场的自由生活。 墓地与故居 墓地 李斯墓 在河南省上蔡蔡国故城的西南部,是一个高大的土冢。夯窝较大。墓的四周砌有石阶,墓前立有墓碑,上刻“秦丞相李斯之墓”。墓四周松柏掩映,花木丛生。 故居 李斯在上蔡的故里有两处,一说在上蔡县城西南5公里的李斯楼村,一说在上蔡县城东门里。 李斯楼 相传为李斯的故乡,现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重阳街道李斯楼村境内,李斯楼村的居民大多都姓李,自说是李斯的后代。上蔡东门里是李斯的城中住宅,在故上蔡县城东门里街北,即今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一带。 影视作品 年份 作品 类型 饰演者 1986 《秦始皇》 电视剧 梁汉威 1996 《秦颂》 电影 王庆祥 2000 《吕不韦传奇》 电视剧 贾一平 2001 《寻秦记》 电视剧 陈国邦 2002 《秦始皇》 电视剧 刘威 2004 《荆轲传奇》 电视剧 高玉庆 2006 《楚汉风云》 电视剧 李立群 2007 《大秦直道》 电视剧 张子健 2010 《神话》 电视剧 刘小溪 2011 《古今大战秦俑情》 电视剧 于子宽 2012 《楚汉传奇》 电视剧 李建新 2015 《秦时明月》 电视剧 于子宽 2020 《大秦赋》 电视剧 李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