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7岁在 内江 拜玉华班文武旦曼奴为师,启蒙戏是《桂花亭》,以“7岁红”之名在内江登台。因唱戏的椅子比普通椅子高,她爬不上去,还要由打杂师雷建章把她抱到椅子上。 后来拜友声社杨云凤为师。在师傅严格管教下,她拼命练功,拼命学戏,有时一天就能偷偷学会一出戏。为了学好一个招式,掌握一个技巧,她反复摸爬滚打,身上常常是青一块、紫一块。在内江学戏的这段时间里,奠定了陈书舫艺术生涯的成功基石。 1936年 内江 惠民宫戏园用红金字贴出“坤伶陈书舫主演《梅花戏凤》”,此时不满12岁的陈书舫,在内江一炮走红。 13岁那年父亲陈吉富带着陈书舫到 成都 ,经 川剧 名丑 周企何 介绍,加入“三庆会”,攻闺门旦。 演艺经历 17岁起在《 情探 》中反串王魁,在《赏夏》中反串蔡伯 喈 ,在《踏伞》中反串蒋世隆。与此同时主演了《空城计》(饰 诸葛亮 )、《长生殿》(饰 李隆基 )等生角戏;和《檄文诏》(饰 嬴政 )、《 霸王别姬 》(饰 项羽 )等净角戏;甚至在《西关渡》(饰陈彩)、《补缸》(补缸匠)中模仿名丑龚吉升的诙谐表演,惟妙惟肖,饶有兴趣。一个川剧演员,何况是个年轻的女川剧演员,不仅擅于“五声共和”,唱彻昆高胡弹灯,更兼“五艺俱全”,演遍生旦净末丑,在川剧史上恐怕也属罕见。在 山城重庆 3年期间相继在《人生何处不相逢》、《天字第一号》《 啼笑姻缘 》《夜半的悲哀》等时装戏;以及在《 茶花女 》等外国名剧中担任主角。甚至是一人双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书舫演唱照 1948年在《春风报》主办的由观众直接参与投票的“ 川剧 皇后”中,众望所归,独领风骚。陈书舫在64年的舞台生涯中,演出的大小剧目有150多个。 1959年随中国川剧团出访 欧洲 演出《 秋江 》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成功的塑造了,《 柳荫记 》中的 祝英台 、《丁佑君》中丁佑君,等许多人物形象,她的表演已臻炉火纯青的地步。 唱腔特点 陈书舫的嗓音纯美清亮.堂音共鸣好,但她从不单纯追求声音好听,而是特别注重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她常说:“唱戏要唱出人物,唱出感情。”为了把人物内心世界开拓得更加深刻,哪怕一字一句,她也总是从人物出发,从感情入手,力求达到以声传情,以情动人的艺术境界。 陈书舫的唱腔艺术,不但在传统戏中有独特的地方,而且她饰演演出的一些 川剧 现代戏,也很有新意。以她在川剧现代戏<<丁佑君>>中饰演的丁佑君为例,在“抗辱”一场中,丁佑君对乡亲们唱的这个唱段,就是借用当年萧楷臣演出的传统戏<<佛堂升天>>中的同一唱腔,加以改革、发展而来的。这支唱腔曲牌,悲而不壮,在传统戏中多表现生离死别的感情。若要原封不动的用来表现我们时代的英雄人物,距离颇大。陈书舫为了比较理想的表现丁佑君这一青年英雄的形象,采用了大嗓,并运用较多的堂音,把这个唱段唱的激昂豪壮,既保留了传统唱腔的艺术特色,又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气息。又如唱“最可敬毛主席把红军亲自来率领,踏遍了雪山草原浩荡长征”这两句的时候,“毛主席”三个字,加大音量,上挑送出,犹如排山倒海,气盖山河。最末一句,“你们要团结紧”,腔收在“紧”字上。音高刺破云天,回旋耳际,把丁佑君为革命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充分地抒发了出来。陈书舫的唱腔艺术,无论男、女唱腔,或者是大小嗓的结合运用,都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特别是她善于在优美多变的声腔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听她的演唱,使我们能得到曲终意未尽,腔完情犹存的艺术享受。 陈书舫剧照 陈书舫是观众熟知的 川剧 著名表演艺术家。她不但擅长演闺门旦,而且还以反串小生见著。她有许多拿手好戏,如传统戏《 柳荫记 》《 下游庵 》《 秋江 》《秋江》《赏夏》《花田写扇》以及现代戏《丁佑君》等。在这些戏中有许多精彩独到的表演;陈书舫的精湛的唱腔艺术则是构成她的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都给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陈书舫对待艺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她勤学好问,博采众家之长,来丰富自己的艺术创造。她尽管有着深厚的传统唱腔艺术的演唱功力,但从不满足和拘泥于传统程式。她把 京剧 、话剧、电影以及各地方剧种的吐词行腔技巧,巧妙地融化在自己的艺术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演作品 参演电影 电影名 川梅吐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