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荣

周正荣
  • 姓名:周正荣
  • 性别:暂无
  • 别名:暂无
  • 国籍:暂无
  • 语言:暂无
  • 出生地:暂无
  • 生日:暂无
  • 星座:暂无
  • 身高:暂无
  • 体重:暂无

演员标签:

人物生平 13岁入 上海戏剧学校 ,为正字科学生,与 顾正秋 、 张正芬 为同班同学,启蒙老师为陈斌雨、 刘嵩樵 等。后经校内外关盛明、张连福、刘盛通、 产保福 等诸多名师指点,受益良多,艺业精进。同时,又从校外 陈秀华 先生学习“余派”唱腔。毕业后参加顾正秋剧团,在上海、 南京 演出。1946年初,远赴 北平 ,随 李洪春 学靠把老生,北上 北京 拜师 雷喜福 学唱做,并从 王福山 学《打棍出箱》。1978年回 上海 ,赴长沙、 贵州 演出,随军来台。与筱刘玉琴、陈美麟、马骊珠等合作,在 台湾 、 金门 公演。1958年加入陆光国剧队,1959年至1964年离开陆光,自行搭班。1965年再返陆光,与 张正芬 、马维胜、吴剑虹、杨传英等位长期合作,直到1996年军中剧团解散。退休后在台湾戏曲专科学校任教。 个人作品 周正荣活跃于舞台44年,演出场次不计其数,以1951年为例,一年中即演出339场。 其拿手剧目 《 鼎盛春秋 》 《 捉放曹 》 《 洪洋洞 》 《 失空斩 》 《托兆碰碑》 《打棍出箱》 《马鞍山》 《捉放宿店》 《将相和》 ? ? 创作特点 艺术手法 周正荣宗余、杨派,以深厚沈郁的韵味取胜,长期钻研余派杨派正宗剧目,每次演出都能在境界上更提升一层。一生敬业勤恳执着不懈,即使退休后仍维持调嗓练功的每日功课,人格精神堪为典范。唱腔当以规矩为本,不分派别,练习各种可能、吸取各派所长。故他兼学“汪”、“谭”、“刘”、“言”、“马”、“杨”各派,取各派之长融入自身而成一家,但从不以“周派”自诩。 周正荣先生在 台湾 京剧界的重要性,超越四大须生的评比,进而至于精神典范的层次。他对于 京剧 的执着坚持乃至于狷介,体现了象征性意义。对于京剧,他投注的是整个生命;对于艺术的追求,不只是“无一字不讲究,无一音不磁实”,更要求整体精神风貌的呈现。他的表演不靠天赋,其实他嗓音条件并不好,但是,用功二字不仅弥补了不足,更创造了艺术奇迹。本来不够宽润甚至有点“枯”的嗓音,竟然磨练出一股“枯澹”的韵味,不以高亮宽阔取胜,但内蕴深厚、余韵无穷,因而有“回甘味醇”之美。深沈澹雅的艺术形象,是表演风格的形塑,更是人格特质的投射。林怀民于1984年邀请他主演《问樵闹府、打棍出箱》(与吴剑虹合作),看中的除了唱做精彩之外,更是他的特殊性格与气韵。美学家 蒋勋 撰文盛赞其塑造了中国书生的典型,并以 屈原 《天问》相比拟,指为中国文学艺术中「失常之变」的极品。另一出《马鞍山》更体现了「冷澹」却又「深情内敛」的特殊气韵,高山流水,知音何在?「追寻中的孤寂」为其题旨。孤寂原为创作的心灵状态,而孤寂不也正是周正荣精神风貌的总体提炼?《问》剧的执着追寻与《马》剧的冷澹孤寂,适足以视为周正荣先生人格与风格的双层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