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罗继贞,男, 汉族 ,1964年生,海南省澄迈县人。1987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主创中国画,曾获海南省美展特别创作奖,金奖等。 ◎1964年生,汉族,海南省澄迈县人。 ◎1987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 ◎(第六届) 中国美术家协会 理事。 ◎第一、二届 海南省美术家协会 秘书长。 ◎第三届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第三届海南省文联副秘书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海南创作中心副主任 ◎海南省文联创作中心主任 作品 ◎中国画作品《金秋》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海南省美展一等奖。 ◎中国画作品《风之语》入选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作品展并获海南省美展特别创作奖。 ◎《穿蓝白条纹衣服的女孩》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 海南 英烈传》获海南省美展金奖 ◎《夜色中的回忆》、《金辉萦梦》分别获海南《阳光?热土》展学术奖和文献奖。 ◎作品《春雨》获海南省美展学术奖。 ◎作品《春雨》参加2009当代中国画邀请展 ◎出版《花香鸟语》系列画册。 ◎2009于 海南省博物馆 举办个展《透过鸟儿的眼睛》 ◎2010于海南省博物馆举办个展《听雨?禅香》 ◎2012年作品编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美术作品集《当代中国画六家》等大型画册 ◎2012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为其出版个人画集《罗继贞画集》 透过鸟儿的眼睛 孔见 生身为人,不可避免要用人的眼睛去观察世界。长期习以为常地用人眼观看,很容易形成一种坚固的信念,以为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也是一切眼睛所看到的,以为自己眼睛看不到的就是不存在的,眼前的世界是唯一成立的世界。于是,太阳底下就没有了新鲜事物。在这种情况下,人眼其实已经 失明 ,它不再发现任何秘密,也无法设想在一种视觉里的图像。世界因此变得浅显,成为一个 欧几里德 平面。 杜工部 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事实上,人自己在不同心境里看到的风物,色彩、气氛与内涵都有着难以缩小的距离。以一只什么样的眼睛去看世界,是比用眼睛去看什么样的事物更为根本的问题。在一双饱含深仇大恨的眼睛里,玫瑰不过是一种长刺的 蒺藜 ,而在孩童的视觉里,一只 蜻蜓 就能成为许多奇妙故事的主人公。随着阅历的增长,人的眼睛里不断有阴霾聚集,霜雪降落,我们很难保持婴儿时纯澈的眼神。 在罗继贞一个时期的作品中,总能够看到二只、三只或者更多的小鸟出入其中。这些自然的精灵,它们或者敛起羽毛,栖落在细细的枝条上,或者展翅穿行于红花绿叶之中。在静默的笔触下,仍然能够听到它们惬意的鸣叫。从它们从容而又忘乎所以的神情,你能够设想它们应该是生活在人迹罕见的地方。人迹罕见之地,自然的美丽需要一种见证和记录,不然美丽就没有了着落,显出虚幻和空渺,不然美丽就失去了意义,变得荒谬与玄诞,这是人们的一种担心。人是一种尚未学会不担心的物种。 在没有人烟的热带植物王国里,罗继贞想到了鸟儿。在人脚步停下来的时候,鸟儿展开折叠的双翅;在人眼 失明 的地方,小鸟睁开了清灵的眸子。鸟儿有着可以自由移动的视野,它们能够变换不同的距离和方位来欣赏一株 美人蕉 ,或是一朵野杜鹃花,还可以闻到植物身体散发出来的各种芬芳的气息,并且陶醉其中。当然,更重要的是,鸟儿有一颗天真无邪的心灵,一种活泼乐天的情怀, 弓箭 弹丸之下照样忘情歌唱。在鸟儿无邪的心境里,自然的美好会得到更完整的还原,成为一种接近本真的存在。 沿着鸟儿在空中飞行的弧线,罗继贞用手中的笔,推开一个明媚的窗户,向人们展示了热带海岛雨林地带特有的繁荣与璀璨,阔叶的 芭蕉 、神秘的果实、火一样燃烧的山花……这些流光溢彩的植物,给感官带来了丰盛的饮食,还有应接不暇的繁忙和扑朔,让迷惘的眼神有了可以忘怀的沉醉,让颓丧的情绪有了可以激越的向往。三三二二,穿梭于山野草木间的小鸟,无疑是雨林世界最好的导游,它们几乎把 太阳 馈赠给大地的珍宝全都给抖落出来,把自然保存千百万年的档案加以解密,任普通人随意浏览。 当然,面对这些视觉作品的时候,我隐隐感到了作者与鸟儿之间存在着某种有待消除的距离,而视觉的缤纷也需回归心灵纯净的通感。也就是说,在画面上,鸟儿是鸟儿,人仍然是人,这个基本事实已经岌岌可危,却尚未彻底颠覆,尽管二者的距离系乎一念之间。人被鸟的翅膀所牵引,透过鸟的眼睛去发现自然的瑰丽,但他完全没有放弃人的立场、尊严和智慧,还有那些其实没有得到却又随时可能失去的事物。什么时候,作为画家的人画着画着就丧失了自己,摇身变成一只活泼泼的鸟儿,就像“吾丧我”的 庄子 在梦中变成了 蝴蝶 ,搞不清自己是 庄周 还是蝴蝶的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神 祗 降临。这个时候,我们只是造化手中的一支笔,一切都将由它来完成。 而对于这一刻,我们除了期待,不能有所作为,但罗继贞本人例外。 2009.4.2.金花市场 生 命 流 风 蔡 蔚 荀子 讲道:“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石涛说:“夫画者,从于心者也。”画家立于世间,吸天地之灵气,集于人心的奇想。宇宙万象在旁,神思融趣,挥毫泼彩,纵横千里,以成佳品。观罗继贞的近作,可以感受到一种生命的盎然之情洋溢在其中,画里的一花一草、一鸟一蝶总是以丰美之姿盈盈舞动着汩汩流动的生命,散发着一股刚健、明净、笃实、静谧与玄秘的中国哲学气质。 中国哲学的源头可上溯至《 周易 》,中国艺术的理论基础,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及目标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自然一直是世界之源和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同时自然还被引申为一种人生之态度。正是这种人生态度一直要求我们,才使我们的生存方式易与自然天性相吻合。在传统自然观思想的映照下,艺术创作必含有艺术家对自然的感知和自己的情感,画中的物体皆被赋予某种灵性和个性特征。所以 郭熙 在《 林泉高致 》中指出:“春融恰,夏 蓊 郁,秋疏薄,冬黯淡。”在自然界,各种景色都能激发画家独特的审美体验,而这种审美体验又是艺术作品形成的基石,并通过艺术作品“由人而天”地建立起合理合情的天人关系。面对自然,人不由地变得自在达通,高远阔开,这种崇尚“自然”的精神,同时也把“自然”成为艺术创作最高的审美标准。在灵魂深处,我们理想的艺术形象总是微妙地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也就是“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清 唐岱 《绘画发微》)。现代 潘天寿 在解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时也说:“画中之形色,孕育于自然之形色。”罗继贞所形成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正是鲜明地体现了这种传统哲学的自然观。其创作的花鸟画作品让观赏者在“天行有常”(《 荀子?天论 》)中体会到“万物一体”的美妙感觉。这样的审美,能让人与整体的宇宙万物合而为一。 海南 这片热土上的热带动植物王国里的生灵,能使欣赏者在与万物流动和冥想时,去品味各色各样的形态在各自的生命流风中的美好姿态,即“生”的证明。画家所追求表现的自然之美,就是把生命之美赋予浓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画家关注“心源”的特性,其外在形式笔墨和内在的气韵是与中国哲学的美学精神密不可分的,这反映了中国艺术的价值指向。中国画创作强调虚实相生,虚是一个事物发挥作用的美键所在,是造成“实”诞生的第一推动力。虚实成为中国艺术的形式语言,秉承了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发展相一致的脉络。讲到虚与实,其实,就是古老的中国阴阳哲学,“虚”说是“阴”,“实”就是“阳”。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与天地万物一样,要追求阴阳互含,也就是虚与实的辩证统一才能到达完美的境界。清朝 笪重光 在《画签》里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画讲究不着笔墨处的虚空衬托成美妙气韵的意境,是中国画家永远的追求。、 罗继贞的中国花鸟画创作就强调虚实的转化,这是中国古典美学命题在他艺术创作中的具体显现。看似不经意的留白虚空,为的是衬托植物茂密繁生的实景。也正因为画中的虚静,才造成实景 的感人生机。这是“以实化虚”与“以虚化实”精妙所在,也是他追求艺术生命的精神所在。静默中的凝神反思,冥寂中的沉想万物“生灭不息”,在这常态的归与复中,他带着敬畏之情捕捉到了生命过程中最为美好的瞬间,灵感的缘起,让瞬间的美丽得以永恒,构成了他热衷表现花香鸟语幽美的情结。唯有静极之域,生命的实体性灵才能变得敏锐、犀利而又时时充满生的快乐。作品中的静极之美也才造成了动极之美,动极之美又使人冥想虚空处静极的玄远奥妙,以至宇宙的无限,这是《老子》:“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于虚静,是物之极笃也。”的艺术性体现。 太阳照耀着 海南 热带雨林,各种各样的生灵坚守着自己的生活,和人类一起和谐“共生”,于同一蓝天下。每一片叶子,每一个小小生灵的文明史,也许比我们人类的文明史还要更远古。 庄子 在《 知北游 》中说道:“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置身在这片 热带植物 世界里,花香鸟语的幽美,能让我们从不同视角去洞悉生命的幽隐处的“物我同根”的本质。人类所能真正依赖共存的,应是“生命”本体。罗继贞既把握有限又超越有限,顺自然之道更追求精神创造。同时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意境美,使艺术达到一种对于生命的本质的直观和对艺术图像世界的自省,使艺术真正能美育世界又能唤醒世界,做到超越具象的形式概念而又向艺术与生命境界的全面敞开。 苏东坡 评论 王维 的诗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心画也;画,心声也。诗与画情感的一致即是人与自然情感的一致,诗情与画意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罗继贞的花鸟画,笔墨渗透着生活激情及对人生的感知和觉悟。在画中能让人品读到朴素、自然、恬淡和浩博之美。在纷纭繁杂的 海南 ,他将热带花草植物予以择选、结合,再创造出一个含有生命、社会、人生、历史的精神空间,是能够给人以精神感染和心灵启迪的。生活的感悟让罗继贞在作品中隐现出大自然的心灵物语,使他的艺术,表现出很高雅的情趣,也就是追求艺术的品格和境界。 ――漫谈罗继贞的花鸟绘画甘当 百色 缀 琼花 □ 张振宇 罗继贞是一位兼具贵族与文人气质的画家,他所营造的“自然”画面华丽而不庸俗,纵横大气而又微观精细,色彩鲜艳明丽而又柔和优雅,洋溢着一股清扬的气息,散发在天地之间的“精气场”上,迎风扑人眉宇。这是源自于他对 海南 这片阳光热土肌肤的眷恋,实为当代海南的一瓢艺术静水。正如 潘天寿 先生所言:“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