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珍

李爱珍
  • 姓名:李爱珍
  • 性别:暂无
  • 别名:暂无
  • 国籍:暂无
  • 语言:暂无
  • 出生地:暂无
  • 生日:暂无
  • 星座:暂无
  • 身高:暂无
  • 体重:暂无

演员标签:

李爱珍1958年毕业于 复旦大学化学系 ,1983-1996年先后创建了固态和气态源分子束外延实验室。在科技部、 中国科学院 和所长领导下,1995年建立了世界银行贷款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年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1988-2000年国家863计划中担任新材料领域电子、 光子 材料专题负责人。 李爱珍1985年以来获 第三世界科学院 2004年工程科学奖1项(TWAS 2004 Prize in Engieering Sciences is awarded to Li Ai在hen),中国 国家科技进步奖 5项,省部级奖1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8项,发表论文256篇。获全国归侨、侨眷优秀知识分子,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863计划实施15周年先进个人, 上海市 劳动模范、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2003年荣获中国分子束外延全国学术会终身成就奖? 。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李爱珍1936年5月出生于 福建省石狮市 永宁镇 港边村 ,1948年毕业于港边村陶青小学,初中时期先后就读于晋江县立中学和 南侨中学 ,1954年7月从 泉州市 第一中学考入 上海复旦大学 化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冶金所工作,一路从担任研究员,再到博士生导师,有了大量的知识储备,也为后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 科研经历 1980年8月至1982年10月,李爱珍被公派到美国卡尼基梅隆大学电子工程系做访问学者,在此期间,李爱珍去著名的贝尔实验室拜访了被誉为“分子束外延之父”的 卓以和 ,从而打下了在国际前沿领域做研究的基础 。从1995年开始,经过五年时间,李爱珍带领课题组在 亚洲 率先研制出5至8微米波段半导体 量子级联激光器 ,实现了亚洲范围内此类激光器“零的突破” ,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掌握此类激光器研制技术的国家行列 。李爱珍从1999年开始每次都提交给中红外光电材料和器件国际大会两篇以上的报告,介绍中国科研的进展。作为亚洲唯一委员的李爱珍,在2005年,成功申请到2010年召开的第十届国际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也使得中国的科研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准 。 社会任职 日期 职位 1996年12月-1997年4月 德国Paul-Drude固体电子学研究所任马普学会客座教授 1988-2000年 863新材料领域电子材料、光子材料专题负责人 1999年9月-1999年10月 德国Paul-Drude固体电子学研究所任马普学会客座教授 1992-2012年 分子束外延国际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2000年 程序委员会委员 2003年 亚洲太平洋材料科学院院士 2004-2008年 Cho MBE奖国际评委 2005-2010年 中红外光电材料和器件国际会议科学委员会委员 2010年 MIOMD大会主席 主要成就 创建实验室 1982年创建了上海冶金研究所分子束外延半导体微结构材料和器件实验室 1983-1996年先后创建了固态和气态源分子束外延实验室 1993年创建了 中国科学院 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5年建立了世界银行贷款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研项目 日期 研究项目 1958年-1963年 稀土金属 、稀有金属化学冶金 1963年 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器件与应用 1963年-1967年 高纯高迁移率半导体 锑化铟单晶 生长及其物性和光电器件应用 1966年 化合物半导体外延薄膜材料、器件与应用 1966年-1979年 液相外延,气相外延生长技术、薄膜材料结构设计,制备与材料特性表征及微波器件和 发光二极管 应用研究和成果推广,包括在12.4和18千兆赫取样仪器的 砷化镓 共平面管应用;光电耦合器件中高效率砷化镓红外光源材料及推广应用 1958年-1980年 单晶、微米尺度III-V族异质结构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应用 1980年 原子层尺度分子束外延生长与界面控制, 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量子结构材料、特性及其在高速电子器件和探测器中应用 1990年 中红外带内子带跃迁 量子级联激光器 和带间跃迁多 量子阱激光器 材料、器件及相关物理 1980年至2016年 基于分子束外延纳米异质结构科学和技术及其在毫米波、亚毫米波高速电子器件中的应用,以及在近红外至中红外波段探测器、激光器光电器件中应用 学术论文 1998 年, 李爱珍用气态源分子束外延 ( GSMBE) 技术, 研制出 亚洲 首批中红外 5 至 8 微米亚纳米量级 400 层的量子级联激光器 ( QCL) 材 料, 并经器件验证, 发表了亚洲首篇量子级联激光器 SCI 论文 ,李爱珍共发表论文256篇 ,专著篇章3章 。 第十一届全国分子束外延学术会议李爱珍图 题文 作者 发表时间 中红外波段锑化物激光器、探测器材料与器件 李爱珍、郑燕兰、张永刚、林春、钟金权、简贵胄、张雄、李存才、胡建、朱福英、南矿军、杨全魁 2001年1月1日 分子束外延锑化物激光器、探测器材料与器件研究 李爱珍 2001年02月15日 用分子束外延制备红外锑化物激光器和探测器材料 李爱珍;、郑燕兰;、林春 2001年2月25日 基于光谱学方法半导体激光器热特性测量 李爱珍、南矿军;、张永刚 2002年8月15日 InGaAsSb/AlGaAsSb量子阱激光器的子带跃迁设计 李爱珍、唐田、 张永刚;、郑燕兰 2004年10月30日 一种用于短脉冲大电流激光器驱动的一体化电源 李爱珍、张永刚 2005年10月10日 用于中红外分布反馈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全息光栅 徐刚毅李爱珍、徐刚毅 2005年07月1日 发明专利 李爱珍1985年以来获得了 第三世界科学院 2004年工程科学奖1项,中国 国家科技进步奖 5项,省部级奖1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8项 。 荣誉奖励 时间 荣誉 评选单位 - 金牛奖 国家科学技术部 - 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 中国妇女网 - 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 国务院侨办、全国侨联 - 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 国务院侨办、全国侨联 1997年 上海市劳动模范 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市委员会 1998年 全国三八红旗手 全国妇联 2003年 终身成就奖 中国分子束外延全国学术会 2004年 工程科学奖 第三世界科学院 2004年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 科学技术部 2007年 外籍院士 美国科学院 2008年 杰出贡献教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个人生活 李爱珍最为感念的在石狮陶青小学上学时,所唱的那些抗日歌曲和那个时代所提倡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国家为民族”的思想,几乎影响了自己的一生 。 李爱珍在年轻时,曾酷爱文学,在 复旦大学 读书时还参加过诗团 。 李爱珍出生于华侨家庭,“文革”中被批斗过,导致她的科研之路遭遇了诸多坎坷,赴美做访问学者也是恩师 邹元? 院士不避风险举荐才最终成行 。 邹元?院士 相关事迹 在李爱珍50年的科研生涯中,几乎没有假期,在同事眼里,李爱珍对于科研工作,不是其他人的勤奋,而是拼命,就连大年初一同事的 电话拜年 ,也是电话打到实验室才找到了人。在李爱珍心中,“科研是生命的绝大部分”,2001年退休后和退休前一样,仍然坚持在科研第一线工作,每天都要去实验室,继续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 。 李爱珍当选成为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却一直不在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名单中,中国评选院士强调年轻化,她在1999年、2001年和2005年曾3次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提名为候选人, 但3次均因为年龄超过60岁而落选 。 院士李爱珍 人物评价 李爱珍是中国化合物半导体领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她的研究完全达到了国际水准,并且优于大多数研究人员,自己独立研制出了5至8微米波段半导体量子级联激光器 。 (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贝尔实验室 前半导体研究副总裁 卓以和 评) 李爱珍创建的分子束外延半导体微结构材料和器件实验室,研究出来的半导体材料,在国防、经济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 上海微系统所 副研究员徐刚毅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