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桂英

牛桂英
  • 姓名:牛桂英
  • 性别:暂无
  • 别名:暂无
  • 国籍:暂无
  • 语言:暂无
  • 出生地:暂无
  • 生日:暂无
  • 星座:暂无
  • 身高:暂无
  • 体重:暂无

演员标签:

9岁时,牛桂英投身梨园。1944年,与 丁果仙 首次合演《清风亭》、《八件农》等戏;??1952年,牛桂英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演员二等奖;??1984年,牛桂英回剧院聘任为名誉院长;??1989年,牛桂英参加 山西省 第二届民间艺术节演出,并获得表演荣誉奖;??2013年6月18日,牛桂英不幸去世,享年89岁。 牛桂英的代表剧目为《 算粮 》、《 断桥 》、《教子》、《祭江》、《狐狸缘》、《赠剑》等。 人物经历 6岁时做了童养媳。9岁时拜李庭柱 (艺名二牛旦) 为师学艺,后入 祁县 娃娃班,先学须生、后改青衣。1940年起随戏班在 张家口 、 包头 、 绥远 一带演戏。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正式登台,开始在 晋中 、 太原 演出,之后浪迹于 山西 、内蒙、 河北 大部地区及京津一带。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与晋剧前辈艺术家 盖天红 、刘少贞、十四红、十二红、毛毛旦、水上漂、 丁果仙 、筱桂桃、 乔玉仙 等人合作演出中成名,并形成特有的表演艺术风格,成为晋剧史上牛派表演艺术的创始人。 几十年来在唱腔、道白、表演诸方面对晋剧艺术特别是青衣行当的提高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与影响。 牛桂英演出照片 演艺经历 1944年与丁果仙在 张家口 首次合演了《清风亭》《八件农》《九件衣》《四进士》《芦花》等戏。 1950年应邀赴晋与丁果仙第二次合作,在大中剧院献演了《坐楼杀惜》《走雪山》《桑园会》《四郎探母》《女中孝》《蝴蝶杯》等戏。 牛桂英早年照片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演员 二等奖 。 1954年赴 长春 拍摄戏曲舞台艺术片《打金枝》。 1955年担任晋剧《 打金枝 》主演之一。 1957年获得 山西省 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个人奖。 1961年至1962年与 丁果仙 合演的《走雪山》随青年团排演的《小、杀、算》赴 北京 展演,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79年被调到山西戏曲学校任教,为学生传授牛派唱腔。 1986年随本院青年团赴 香港 参加过中国地方戏曲展览演出活动。 1988年退休后,仍不断参加老艺术家联合的舞台演出。 1989年参加山西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节演出并获得表演荣誉奖。 2013年6月18日,牛桂英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89岁。定于6月22日早8:30分在 太原市 龙山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健康状况 2013年6月18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89岁;同年6月22日早8:30分在太原市龙山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人物事件 创立牛派唱腔;规范晋剧念白。 社会任职 1959年与 丁果仙 一起调 山西省晋剧院 任剧院艺委会主任。 1984年5月回剧院聘任为名誉院长。 个人作品 传统剧目 扮演角色 传统剧目 扮演角色 《 打金枝 》 沈后 《蝴蝶杯》 田夫人 《三击掌?算粮》 王宝钏 《百花点将》 百花公主 《骂殿》 贺后 《 明公断 》 秦香莲 《重台》 陈杏元 《 九件衣 》 姜巧云 《洞房》 卢凤英 《坐楼杀惜》 阎惜姣 《走雪山》 曹玉莲 《小女婿》 杨香草 《 柳荫记 》 祝英台 《芦花》 闵夫人 《教子》 王春娥 《龙江颂》 盼水妈 艺术特色唱腔 (一)发声 牛桂英的嗓音并不高亢,而以深沉厚实、婉转缠绵见胜。每逢遇到高腔她总是三回六转、抑扬相参,处理得刚柔相济、舒展自如,别具一番韵味儿。 北京 的同行曾有人把她的嗓音比作“云遮月”,初听不甚清亮,越听越觉得字字有情,声声入耳,清亮之感便油然而生。 (二)咬字 牛桂英的咬字“喷口”很有功力,在发声收韵上非常讲究。每演一出戏,凡是拿不准音调的字,都要认真地查字典读拼音,反复练习。她不仅按每个字拼音发声,而且要根据晋剧板式、音域反复切磋如何把字音远送。因此,她的演唱具有字字坚定,字音远达、清晰易懂的效果。创造了既保持 山西 口音特点,又能为省内外广大观众接受的发声、咬字、行腔方法。 (三)行腔 在行腔方面,牛桂英不拘于老腔老调,而是根据剧情和人物的特殊要求去改革创新。她曾创造性地吸收过 京剧 、 川剧 、 豫剧 、蒲剧、河北梆子、评剧、碗碗腔等兄弟剧种的声腔,借以丰富自己声腔的艺术表现力。她十分善于运用“颤音”、“升降音”、“装饰音”,并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显得声情并茂,充满活力。特别是她那别具一格的多依音装饰性尾腔,不华不浮,沉稳质朴,婉转缠绵,形成了“牛派”的代表性声腔。 表演 牛桂英的表演风格是:稳重大方,清新细腻,含蓄蕴雅。经她刻画的人物,形神交融,性格鲜明。牛桂英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掌握表演的分寸感。因而,在传情达意上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每一出戏,牛桂英都将自己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结合角色的年龄、身份、背景,深入思考角色感情,用自己的真情和激情去塑造人物。牛桂英塑造的所有人物都饱含深情,将人物情感和唱功结合起来。试图把所有的角色都演活。 场外活动 牛桂英曾与 丁果仙 、 张宝魁 等人发起、资助,创办了 太原市 第一所新型的戏剧学校,培养了建国以来 山西省 首批晋剧传人。 个人成就 创立牛派唱腔 牛桂英根据其自身天赋,取长补短,以她的姓氏命名了一个派别―牛派。牛派唱腔有独特风貌,一方面,晋剧用中“哪咦呀哈咳”做尾音的传统被牛桂英改变。为了更好的完成拖腔,她依字行腔,巧用装饰音,使得每句话更加自然流畅、悦耳动听,进一步规范了晋剧唱腔;另一方面,传统晋剧中通常以高亢为赞,牛桂英改变了这一传统,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婆娑朦胧的演唱风格。 规范晋剧念白 牛桂英在 张家口 演出时开始进行对晋剧念白的改革时,在张家口聚集了很多名角,只要一有机会牛桂英就跟人家请教、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汉语拼音,在纠正了许多发音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为了在不改变晋剧神韵的同时还能让全国观众听得懂,牛桂英将山西方言中的“五声字调”同标准的汉语拼音结合起来,然后按照 普通话 的发音将这个字念出来。牛桂英在规范晋剧念白,推动晋剧走向全国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人物评价 牛桂英有“晋剧皇后”之称,被人们视为晋剧历史上的一面标志性的旗帜。牛桂英擅长青衣、小旦两个行当,从艺八十多年,在舞台上,她演出剧目共 120 多个,塑造人物 150 多个,每个人物都具有独特的风格,惟妙惟肖。牛桂英凭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带领晋剧从 山西 走向全国,并且为晋剧艺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使晋剧艺术后继有人。她是所有艺术人的榜样和楷模,当之无愧的大师。??(中国晋剧艺术网评) 牛桂英在五十余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中,艰苦磨砺,苦心钻研,广闻博采,融于一身,在继承晋剧艺术的同时,从表演、唱腔、道白、服装、化妆等方面,对古老的晋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可贵的探索、成功的示范,取得了众所公认的艺术成就成为闻名全国的杰出的哥剧表演艺术家,在晋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